这一眼,让陈应松有种被洞穿灵魂的错觉。
当初接过林立递来的一百块钱时,他虽未推辞,却也从未想过据为己有。
这位老板显然家底丰厚,一百块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所以,用这笔钱买点东西给张奶奶也是极好的。
于是,在送老人回家的路上,他顺道买了鱼肝油、罐装牛奶等营养品。
“如果不是你送了礼,宋叔也不会回这么大的红包。”林立自然不会透露,自己通过模拟知晓了一切,“所以这笔钱,本就该是你的。”
陈应松连连摆手推辞,旁边沉默寡言的陈柏夏忽然开口了。
“应松大哥,以先生的财力,他能把半个县城买下来,你就别推辞了。”
半个县城!?如同被施展了定身符般,陈应松神色错愕,好几秒一动不动。他自然是听说过海外华人都很有钱,却万万没想到,这一位竟有豪横到这种地步。
一瞬间,他甚至怀疑,在对方眼里,这三四百块是不是有如普通人的一分钱,就算是弄丢了也不会觉得可惜。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这小孩子瞎说的,我没这么多钱。”对着对方探究的目光,林立连连否认。
“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陈应松笑着将两个红包叠到一起,塞进裤袋里。
“这笔钱你留着自己好好用。”突然间福至心灵,林立道:“对自己好一点,不要总想着把这钱捐出去,或拿来做善事。”
陈应松心头一震,那种被人看透了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林立,莫名生出几分知己之感,让他止不住笑了起来,坦然道:“村里有位孤寡的老祖,我原打算隔三差五买些猪肉给她补补身子。”
换作旁人这么说,林立最多信七分。
但眼前这位年轻人,一千人甚至一万人曾经偶遇过张奶奶,只有他一个人,每天都会坚持给她送饭菜。
他是那种千里挑一的纯粹好人,百分之一百会做出这种事。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我正好缺个人手,你要不要过来跟着我干?每个月三百块,每周休息两天,包吃包住。”
林立心道,自己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爪牙。
每周双休,三百块还包吃包住?陈应松一时恍惚,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样高工资和待遇的工作,如果没有熟人介绍,在静江怕是举着灯笼也找不着。
即便是政府机关,每周也要上六天班。像他在姨夫家五金店打杂,每个月只有两天休息时间。
若是论起工资,他现在月薪不过一百四,连新工作的一半都不到。
“老板,具体是做什么的?”陈应松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
“做慈善。你的工作就是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把钱送到他们手上,就像你今天做的那样。”
“等一下我就去辞工,后天就能上岗。老板,以后还望多多关照。”陈应松只觉如梦似幻,每天的工作就是花钱,还有比这更好的工作吗?
罗永泰脑子都懵了,林先生居然还嫌弃自己撒钱的速度不够快,竟然还雇佣帮手来帮他撒,他这是不把钱当钱了吗?
一时间,罗永泰感觉自己都不认识这个世界了。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晚上,林立罗列了一张布置新家的采购清单,准备从明早开始买买买。
然后,第二天在电器店里,店老板的报价就给了他小小震撼。
彩色电视机3500元,洗衣机1900元……特别是那台电视机,国产品牌,大小三十余吋,放在三十年后,同尺寸液晶电视在某宝上或某东上的报价,最过不过一两千元,此刻却要价三千五。
摩托车林立买了两辆,一辆7600元,一辆5900元,价格反倒符合他的预期。
前两天参加招商会,他曾乘坐过一辆进口皇冠轿车,聊天时,司机提到这车新车报价要三十多万。
而在三十年后,传统油车受到新能源汽车猛烈冲击,类似款式油车的报价,可能还不到二十万。
工业品价格这么高,民众收入微薄,想要添置大件实属不易。
在买电视时,陈柏夏有提到,他出生那年村里有户人家买了村里第一台电视机。
按他爷爷的说法,每到晚上,村民们自带板凳去他们家看电视,人多到把院子都挤满了。如今虽普及不少,但仍有七成人家,还要靠蹭邻居家的电视。
这小小的静江果真是人穷地灵,未来大有可为。
前两天虽然获得净返利近2000元,但布置新家和购买交通工具花费近22000元,再加上其他开销,原本十万元的初始资金,此时只剩下约七万九千元。
在买完所有东西后,林立还尝试过以“资助流浪儿童陈柏夏”名义找系统报销,无意间触发了系统的“按月返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只要陈柏夏还住在轧钢厂家属大院,用着这些电器和家具,林立每个月都能获得58元返现。
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林立开始盘算如何使用系统这个功能了。
到了傍晚,搬家完成。葡萄架的绿荫下,吃饱喝足的林立正在摇椅上消食呢,却见陈应松背着一个蛇皮袋走了进来。
他向林立报到说明天就可以上班了,在说话时,他的目光却频频粘在那两辆新摩托车上。
林立笑问道:“你会开摩托吗?”
陈应松神色向往,道:“会啊,我堂哥家有辆摩托,我借来骑过两次。堂哥对他的摩托宝贝得很,要不是有急事,我也不会轻易开口向他借的。”
“堂嫂和我聊家常时提过,当初她和我堂哥相亲时,就是觉得堂哥单手开摩托的样子很帅,才嫁给堂哥的。”
他又道:“我们村现只有三户人家里有摩托,我堂哥现在和镇上其他有摩托的在一起混,他们骑着摩托到处去玩耍。”
懂了,这是九十年代的鬼火青年。
林立轻笑,随手抛过车钥匙,“接着,戴好头盔,不要学你堂哥单手开摩托,去外面转几圈。以后左边那辆摩托就是你的公务车。”
“啊……谢谢老板!”陈应松手忙脚乱接住钥匙,他上前抚摸着那锃亮的车身,脸颊因兴奋泛起红晕。
他戴好头盔骑上了摩托,右手拧动油门,随着一阵低沉的引擎轰鸣,摩托车如同离弦之箭般窜出了大院,在身后留下渐行渐远的“突突“声。
半个小时后,意犹未尽的陈应松停车入院,脸上红潮未退,“老板,明天的工作怎么安排?”
遇到这样的好老板,他浑身是劲,恨不得现在就大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