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员外郎史躬盛弹劾魏忠贤烂加爵赏,大封亲族。
此事朝堂之上无人不知。
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之功那都被魏家人给占完了,魏忠贤那就是借着这两次大捷大封亲族,但凡魏家人,哪怕是襁褓中的婴儿那都能因军功封侯进爵!
如此荒唐之事,当皇帝的能不管吗?
朱觉还就当没这回事一般直接将弹劾奏折留中不发!
魏忠贤还扬言要将史躬盛打入诏狱缴赃呢,就这还是因为换了个皇帝,不让他无法无天胡作非为了,若还是天启当皇帝,那魏忠贤早将史躬盛打入诏狱折磨得死去活来了。
史躬盛何许人也?
这厮貌似还是个清流,压根就没贪赃枉法,且这厮还就跟个愣头青一般,压根就不怕魏忠贤的威胁。
第二天这厮竟然又上了份奏折!
这日一早辰时许,朱觉才刚来到御书房门口呢,刘若愚便捧着两份奏折躬身道:“陛下,内阁又派中书舍人送奏折来了。”
顾秉谦和冯铨这是准备跟魏忠贤干到底是吧?
很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率先走进御书房,在龙椅上坐下来,这才接过奏折细看起来。
第一封奏折还又是史躬盛上的。
这次史躬盛是弹劾魏忠贤陷害忠良!
当是时,魏忠贤亲信高第总督蓟辽,意欲弃守关宁锦防线,并率辽东边军主力退守山海关,袁崇焕写下血书,誓死与宁远共存亡,以此激励辽东将士,这才守住了宁远,获取宁远大捷。
魏忠贤不但尽夺其军功,大封亲族,还诬蔑袁崇焕私自和建奴议和!
袁崇焕与建奴议和之事实属子虚乌有,当时奴酋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炮伤复发而死,袁崇焕派人去探听虚实,是皇太极提出的议和请求,袁崇焕为了修筑城池堡垒加固防线,是故与其虚与委蛇,假意应允。
所谓兵不厌诈,其后袁崇焕又凭借修筑好的防线获取宁锦大捷,并未有一丝议和之意,皇太极都说袁崇焕是“诈称和好,乘间葺城”,恼火不已,魏忠贤却诬其私自与建奴议和,实属欲加之罪。
朱觉看罢,不由无语。
魏忠贤相信高第,意欲放弃关宁锦防线,这是史实。
后世也对此事颇有争议,许多人都以为,修筑关宁锦防线耗费太多钱粮,乃取死之道。
不过,也有不同的说法,说关宁锦防线必须得守住,如若不然,大明必亡。
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皆因辽东镇足有边军屯卫十余万,平民百姓四百余万。
如若放弃关宁锦防线,如此多的军民,大明如何养得活?
这四五百万军民哪怕光喝稀饭一个月那最少也得消耗上百万石的粮食,而大明朝廷的税粮一年才四五百万石。
也就是说,大明朝廷所有税粮全部用来养活这四五百万军民,最多也就能维持三四个月而已,还剩下八九个月只能让这四五百万军民饿肚子,那不饿死才怪!
至于将辽东四五百万军民弃之不顾,任其自生自灭,那就是寻死!
这也是史实。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六,上命放弃宁远,退守山海关,三月十九,京师沦陷,而后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辽东降卒一路从北直隶杀到云南!
这就是放弃辽东军民的结果。
大明不顾辽东几百万军民死活,人家怒而反戈,灭了大明,谁能奈何?
这也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崇祯十七年建奴总共才四五十万而已,壮年男丁全算上都不到十万,如果没有辽东降卒冲锋陷阵,建奴就凭借不到十万人马压根不可能灭了人口亿万的大明!
是故,辽东几百万军民绝不能弃之不顾,关宁锦防线必须守住,这样几百万军民还能利用辽东之地养活自己。
若是放弃关宁锦防线,大明朝廷根本就养不活这几百万军民,若是弃之不顾,这几百万军民悲愤之下必然反戈一击!
这是事实,也是史实。
高第的意思就是放弃关宁锦防线,不管这几百万军民的死活!
这能行?
至于袁崇焕,的确有点冤,至少这会儿他是只有冤屈无有罪过。
他拼死拼活拿下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军功全被人抢了不说,还被陷害私自与建奴议和!
这冤屈足以让人气到抓狂。
不过,袁崇焕再冤也不能用了,皆因这厮与东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用其镇守辽东,必然出事。
一念及此,朱觉不由恍然大悟。
史躬盛冒死弹劾魏忠贤怕就是为了让他重新启用袁崇焕!
他再打开第二份奏折一看,果然。
霍维华上奏,袁崇焕军功卓著,乃难得的帅才,唯有让袁崇焕总督蓟辽方能抵御建奴,这厮还愿将己身兵部尚书、太子太师之衔全让与袁崇焕,请重新启用袁崇焕督师蓟辽!
东林这是想夺了蓟辽的兵权!
蓟辽兵权若在东林掌控之下,大明京师那就如同不设防一般,建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杀进来!
霍维华是东林!
这厮不是冯铨的亲信吗?
不对啊,就算这厮是东林,这份奏折若是没有冯铨的首肯那也呈不上来啊。
此事的幕后主使必然是冯铨。
冯铨不是跟东林仇深似海吗,这厮为何又要让袁崇焕去掌控蓟辽的兵权呢?
此人不简单啊。
现如今朝堂之上的人怕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
这些家伙表面上都是阉党,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在利用魏忠贤。
什么干儿子干孙子那就是忽悠魏忠贤的。
这些家伙若真把自己当魏忠贤的子孙,那又怎么可能反咬魏忠贤?
阉党不是铁板一块,东林就是铁板一块吗;阉党内部都开始狗咬狗了,东林内部就不会狗咬狗吗?
冯铨真跟东林仇深似海吗?
这厮若真跟东林仇深似海,那就应该干掉东林领袖韩爌!
东林都被其清洗了大半,为何韩爌还一点事都没呢?
或许,冯铨跟韩爌就是一伙的!
其父冯盛明为辽阳兵备,因边患望风而逃,论罪当死!
冯盛明压根就不是逃了,而是给建奴报信去了。
彼时辽阳才是辽东镇治所,辽阳城也是九边有数的雄城,方圆足有二十余里。
熊廷弼守沈阳一座方圆只有数里的卫城都能守一年多,袁应泰守辽阳这座九边有数的雄城却是三天就陷落了,这是为何?
袁应泰是东林,冯盛明亦是东林,袁应泰与辽阳共存亡,城破自裁谢罪,冯盛明却跑的不见了踪影!
这就证明,东林有主战的,也有通敌卖国的。
袁应泰和孙承宗是摆明了主战的,而冯铨是属于韩爌一系,通敌卖国的,袁崇焕可能是墙头草,两边倒!
这就能说得通了。
冯铨可是在清廷叱咤风云二十余年,若这厮跟当时如日中天的八大皇商不是一伙的,那压根就不可能在清廷掌权!
想到这里,朱觉隐隐已经拨开了冯铨在明史中编造的重重迷雾。
他直接朗声道:“传魏忠贤前来觐见。”
没过多久,魏忠贤便疾步而来,满脸恭敬的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朱觉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随即拿起两份奏折,示意王承恩念与这厮听。
魏忠贤那又吓得变了脸色,冷汗直冒。
他的确是夺了袁崇焕的军功又命人陷害袁崇焕,哪怕袁崇焕给他建生祠且每次上奏都想尽办法拍他马屁都没用,皆因他需要辽东的军功大封亲族!
此事他的确做得相当过分,当时阉党内部很多人都颇有微词,霍维华都当面劝过他,不要做这么绝。
袁崇焕如此功勋卓著,他把人家军功夺了就算了,还陷害人家,辽东将士那都气得直咬牙啊。
史躬盛都把此事给捅上来了,小皇帝能不生气吗?
没想到,王承恩念完之后,朱觉竟然只是淡淡的问道:“王之臣为人如何,可还听你的话?”
这又是什么意思?
魏忠贤想了想,这才小心道:“王之臣倒是听话,就是能力太差,他总督蓟辽这段时间一直躲在山海关,寸功未立。”
嗯,听话就好,朕不需要他立功,历史上他也没立什么功。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朕让你召的人呢,怎滴还是一个没见?”
他们都离得远啊。
魏忠贤连忙解释道:“陛下,微臣已经命驿站传讯去问了,离得最近的孙传庭和卢象升都在快马加鞭往这边赶呢,今日天黑之前估计能到。”
孙传庭和卢象升要到了?
正好。
现如今最要紧的就是守护京畿。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
这就完事呢?
魏忠贤见状,那都不由得愣了一下。
他以为他如此陷害忠良最少得挨顿训呢。
谁知道,小皇帝竟然问了两句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