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斌的成长回忆录 第5章 阿斌的女朋友小欣

作者:遇见星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30 16:44: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阿斌站在翠湖边的梧桐树下,望着被细雨浸润的石板路,恍惚间又回到了大学毕业的那天。那天,小欣穿着白衬衫,抱着摞得歪歪斜斜的文学理论书籍,从图书馆跑出来时踩到青苔,差点滑倒。他下意识伸手扶住她,指尖触到她手腕上戴着的云南民族村买的银镯,凉凉的,像山涧清泉流过肌肤的温度。小欣抬头冲他一笑,睫毛上挂着的水珠在阳光下闪得像碎钻,那瞬间,他听见自己心跳声加速,盖过了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沙沙声。心跳如鼓点,与雨声交织在一起,让他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和喜悦。

其实,阿斌第一次注意到小欣,是在开学典礼后的银杏道上。那天,他抱着新买的编程教材匆匆赶往机房,却听见身后传来清脆的笑声。转头望去,小欣正踮脚去够枝头金黄的银杏叶,发梢被风扬起,像一簇跳跃的火焰。她手中的笔记本封面上贴着一枚蓝花楹书签,花瓣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紫,美得让他不由自主停下脚步。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她从翠湖公园的蓝花楹树下捡来的,每一片花瓣都夹在她最爱的《西南联大诗集》里。

真正熟识起来,是在图书馆的楼梯转角。阿斌总爱坐在三楼靠窗的位置写代码,而小欣常抱着文学理论书籍占据对面座位。某个闷热的午后,他正为调试神经网络模型头疼不已,忽然听见对面传来翻书页的窸窣声。抬头一看,小欣正盯着他屏幕上的代码皱眉,指尖无意识地在草稿纸上画着奇怪的符号。“你在用算法模拟诗歌押韵?”她突然开口,声音像滇池上掠过水面的鸥鸣,清亮却不刺耳。阿斌慌忙合上电脑,她却笑着递过一张纸,上面用铅笔写着:“if(情感值>阈值){输出:诗行} else{循环:等待灵感}——用你的代码逻辑解构诗歌创作,会不会很有趣?”那行俏皮的注释,像一粒种子落进他满是逻辑与数字的心田。

两人的交集渐渐多了起来。小欣常在文林街的旧书店淘到二手书后,塞一本给阿斌。他记得收到《楚辞》那天的惊喜——书页间夹着一片干透的茉莉花瓣,附着的便签上写着:“闻一多先生说楚辞是热带植物的雾气,我想,你写的代码也该有诗的呼吸。”作为回应,他熬夜用Python写了个简易的“诗歌生成器”,输入“昆明”“雨季”“银镯”等关键词,输出的诗句竟让小欣红了眼眶:“原来理工男的浪漫,是藏在代码里的密码。”

周末时,他们常相约去学校后山的观景台。阿斌会带着自己组装的望远镜观测星云,小欣则靠在石凳上读聂鲁达的情诗。暮色渐浓时,她会指着远处被晚霞染红的滇池问:“你说,那些云朵的形状,像不像不同语言的文字?”阿斌便调出手机里的图像识别程序,试图将云纹转化为字符。虽然结果总是一堆乱码,但小欣却笑着说:“有些美,本就不该被解码。”风掠过时,她的发丝扫过他手背,带着山茶花的清香,

最难忘的是校庆话剧排练的那个夜晚。阿斌被系主任抓去负责舞台灯光,抱着控制箱走进排练厅时,正撞见小欣站在舞台中央念台词。她饰演的是民国时期投笔从戎的女学生,白衬衫外套着借来的靛蓝布褂,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却难掩眉眼间的灵气。当剧情高潮处,她举起油灯高呼“山河破碎,岂容我辈安坐书斋!”时,阿斌的手不受控制地调亮了追光灯。那束光像流动的琥珀,将她倔强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连发梢扬起的弧度都清晰可见。他忽然发现,自己设置的灯光程序在那一刻自动调整为最柔和的渐变模式——原来人的心,比任何代码都更懂何为“恰到好处”。

排练间隙,小欣凑到控制台前,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问:“这些数字真的会控制灯光吗?”阿斌紧张得手心出汗,却故作镇定地演示如何用代码模拟日出效果。小欣的眼睛亮起来:“要是能模拟雨天的光影变化就好了,比如雨滴打在瓦檐上的闪烁……”她说话时,一缕发丝垂下来扫过他的手腕,带着淡淡的茉莉香。阿斌慌忙调出雨景灯光模拟程序,屏幕上的光斑随着代码跳动,映得她侧脸忽明忽暗,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编写的代码或许能为她笔下的诗意找到另一种表达方式。

“要不要试试看真实的雨景?”小欣突然提议。两人跑出礼堂,来到教学楼天台。昆明夏夜的雨来得急,雨滴打在铁皮屋檐上叮咚作响,溅起的水花在路灯下碎成星子。阿斌用手机录下雨声,小欣则趴在栏杆上写速记:“雨是光的琴键,屋檐是它的谱架……”回去后,阿斌将雨声采样融入灯光程序,当灯光随雨声节奏闪烁时,小欣的眼睛里映着跳动的光斑,仿佛盛满了整个星空。

毕业前的最后一个雨季,他们在图书馆完成了最浪漫的“合作”。小欣的毕业论文需要分析西南联大作家笔下的昆明意象,阿斌则忙着完成毕业设计——开发一款校园导览APP。某天,小欣抱着厚厚一叠文献资料找到他:“能不能帮个忙?我想把闻一多、汪曾祺提到的昆明老街巷做成互动地图,但手绘地图太耗时间了……”阿斌盯着她手腕上晃动的银镯,突然有了灵感。他用三天时间,将文学资料中的地点坐标转化为可点击的标记点,每个地点都链接着小欣录制的音频解读。当APP测试版呈现在屏幕上时,他们一起点击“翠湖”图标,听筒里传来小欣清脆的声音:“这里的水,是闻一多先生诗里的‘半城碧玉’,也是汪曾祺笔下‘鸥鸟掠过时,会抖落一湖星光’的地方。”阿斌的手指悬在“点赞”按钮上,却迟迟没有落下——因为他知道,心底早已为这段声音按下了无数次“喜欢”。

毕业前夕,小欣提议去澄江抚仙湖散心。阿斌背着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上了长途大巴。车窗外,昆明的蓝花楹树渐行渐远,车内的空调却吹不散两人之间的微妙沉默。小欣靠在车窗上,耳机里播放着阿斌调试过的雨声音频,手指在玻璃上画着云纹的轨迹。

抵达抚仙湖时,夕阳正将湖面染成琥珀色。他们租了脚踏船,阿斌调试船上的蓝牙音箱,播放自己编写的“自然声音景”程序——湖水波动声、鸟鸣、风掠过芦苇丛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竟让小欣听得眼眶湿润。“你知道吗?小时候我总幻想能听见文字的声音。”她突然开口,“就像汪曾祺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都能闻到泥土和菌香。而你做的这些声音,让我觉得诗里的意象都活了。”

阿斌的心跳随着船桨划水的节奏加速。他本想回应些什么,却看见小欣忽然起身,赤脚踏进清凉的湖水。银镯在她手腕上叮咚作响,像一串流动的月光。她弯腰捧起一捧湖水泼向阿斌,水珠溅在他镜头前,模糊了焦距,却让他看清了她眼底的笑意。那一刻,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而他藏在代码里的心跳,终于溢出屏幕。

夜幕降临时,他们在湖边帐篷里分享一罐玫瑰米酒。小欣的脸颊泛着醉人的红晕,开始讲述她童年在滇南山村采菌子的故事。阿斌安静听着,将她的讲述实时录入语音识别程序,转化成文字后,又偷偷加入代码注释:“此处笑声频率=最高值,需永久保存。”当小欣发现他在记录时,笑着夺过他的笔记本,却在看见注释后愣住。月光从帐篷缝隙漏进来,落在她发梢的蓝花楹花瓣上,美得像一场不真实的梦。

“阿斌,”她轻声问,“你为什么要把一切都变成代码?连笑声和心跳都不放过。”阿斌喉结滚动,屏幕上的代码突然自动输出一行:“if(此刻心跳速率>阈值){执行:告白}”。他深吸一口气,却听见帐篷外传来雷声——昆明的雨季,又一次不期而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