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的阳光总是格外慷慨,滇池的水波映着云影悠悠。昆明这座被花海簇拥的城市里,阿斌拖着行李箱站在大学校门前时,鼻尖还沾着风里飘来的三角梅香。他抬头望着古朴的校门牌匾上镌刻的“求实创新”四个烫金大字,手指无意识摩挲着书包带上的金属扣——这个从滇西山区走出来的少年,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远处,翠湖的红嘴鸥掠过天际,仿佛在欢迎一个崭新的开始。
起初的日子像被浸在牛奶里的方糖,甜而朦胧。报到那天,他跟着迎新志愿者穿过梧桐大道,宿舍楼前晾着的各色衣物随风摆动,像一道流动的彩虹。推开宿舍门,三张上下铺的铁架床映入眼帘,靠窗的床位空着,床垫上还留着上一届学长留下的淡淡油墨味。他把自己的帆布包塞进柜子里,发现室友李阳已经抢先到了,正蹲在地上组装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旧风扇。“这玩意儿能救命!”李阳抹了把汗,指着窗外蒸腾的热气笑道。阿斌这才注意到,昆明的夏天连宿舍的瓷砖地都烫脚,拖鞋踩上去像踩在暖炉边。
高等数学的公式在黑板上扭曲成陌生的符号,他总要在课后反复翻看笔记,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满辅助线。铅笔是家乡带来的老牌子,木质笔杆被磨得发亮,橡皮擦的碎屑总粘在裤腿上。英语听力课里,外教带着伦敦腔的提问让他手心沁汗,只能怯生生地用“Sorry, I didn’t catch that”回应。课间休息时,他总爱趴在走廊栏杆上看楼下的小卖部,玻璃柜里的冰镇酸角汁在阳光下闪着琥珀色的光,五毛钱一瓶的价格让他每次掏硬币时都犹豫片刻——山区来的孩子,总要把生活费掰成碎末花。
社团招新摊位前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他局促地攥紧衣角。他最终加入了机械创新社,原因很简单:报名表上写着“提供免费焊工培训”。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刺鼻的焊锡味呛得他直咳嗽,指导老师扔给他一副旧手套:“先学护目镜怎么戴,别把眼睛烧了。”那天傍晚,他顶着满手被烙铁烫出的红点回宿舍,路过食堂时,烤乳扇的甜香勾住了脚步。五块钱一份的烤乳扇裹着红糖和玫瑰酱,他咬下一口,奶香混着花香在舌尖炸开,突然觉得昆明的物价也没那么可怕。
在图书馆的岁月成了他大学时光里最静谧的底色。他常坐在三楼东南角的座位上,那里有一扇老旧的木窗,推开的瞬间总会发出“吱呀”的呻吟。窗台上积着薄薄的灰尘,他总用纸巾轻轻抹净,再摆上从校外花市买的野菊花。蝉鸣声里混着他笔尖沙沙的摩擦声,偶尔有流浪猫踱步到窗台,慵懒地蹭着玻璃。某个深夜,他揉着酸涩的眼睛准备回宿舍时,发现书包侧袋里不知被谁塞了一包旺旺仙贝——后来才知道是李阳放的,那家伙总在熬夜时囤各种零食。
大二那年,他迷上了在宿舍阳台“搞发明”。用矿泉水瓶改造的简易喷泉、旧电路板拼成的音乐盒……最得意的是用3D打印机做出了一枚青铜器纹样的书签,送给林悦时,她眼里的惊喜让他心跳漏了一拍。昆明的雨季总来得猝不及防,某次暴雨突袭,他冒雨去实验室取资料,回来时浑身湿透。李阳递来毛巾的同时,不忘调侃:“你这哪是取资料,分明是去当落汤鸡模特。”那天晚上,宿舍里弥漫着姜汤的辛辣香气,三人挤在阳台晾衣服,湿漉漉的衬衫滴答声竟成了奇妙的伴奏。
最艰难的那次课程设计,他连续三天泡在机房。键盘上的回车键都被磨出了毛边,显示器蓝光映得他眼眶通红。饿了就啃凉透的馒头,困了就趴在桌上小憩片刻,梦里都是跳动的代码。凌晨两点,实验室的日光灯管突然闪烁,他吓得一激灵,差点碰倒手边的可乐罐。隔壁桌的小欣探过头来:“要不要来点提神神器?”说着递来一袋泡椒凤爪,辣得他眼泪直流,却神奇地驱散了困意。当模型终于成功运转时,机械臂的嗡鸣声里,他听见了三个年轻人击掌时的欢呼,还有泡面桶里最后一口汤被吸光的咕咚声。
大二寒假的建模竞赛成了命运的馈赠。阿斌带着团队在活动板房里熬了四十八小时,咖啡渍在图纸上晕开朵朵棕花,泡面桶垒成了小小的“堡垒”。最崩溃的时刻,代码怎么都调试不出预期结果,他抓起桌上的矿泉水瓶猛灌了一口,却发现早已喝光。小夏突然从背后变魔术般掏出冰镇酸角汁:“秘密武器!”冰凉酸甜的液体滑入喉咙,像一道电流激活了大脑。决赛现场,当他们的作品被评选为省级一等奖时,阿斌低头看自己起球的毛衣袖口,突然意识到:这大概就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
校园里的四季在阿斌的记忆里流转成斑斓的画卷。春天,他跟着环保协会去滇池边捡拾垃圾,裤脚总沾满湿润的泥巴,海菜花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夏天,他和同学在莲花池畔的露天书市淘旧书,蝉鸣与书页翻动的声响构成独特的旋律,汗水顺着脊背淌下,在衬衫上洇出深浅不一的痕迹;秋天,银杏大道上金黄的落叶铺成地毯,他踩着簌簌的声响去听一场诗歌朗诵会,口袋里揣着刚买的烤红薯,热气从指缝间溢出;冬天,宿舍阳台上晾晒的衣物结着薄霜,他却裹着毯子熬夜赶制竞赛方案,冻僵的手指被李阳硬塞进的暖手宝焐热。
友情与成长是大学时光里最珍贵的馈赠。李阳教会他焊接电路时手稳心细的诀窍,小夏总能在团队陷入僵局时抛出意想不到的创意,而林悦会在他熬夜赶工时不声不响送来热腾腾的米线。记得那次他因实验失败在实验室痛哭,林悦默默陪他整理残局,递来的纸巾上画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这些温暖的瞬间像星子般散落在岁月长河里,成为支撑他前行的力量。宿舍熄灯后的夜谈会更是青春独特的印记:他们聊家乡的星空,聊未来的理想,聊小说里的江湖,也聊对人生的困惑。窗外虫鸣与笑声交织,阿斌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这些碎语,页角还粘着李阳偷偷放进去的瓜子壳。
毕业典礼那天,阿斌穿着学士服站在图书馆台阶上。晨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是要把四年光阴都铺陈在眼前。他摸了摸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火车票——那是当年从家乡小镇出发时攥在手里的凭证。此刻滇池边的风依旧带着熟悉的湿润,可他已不再是那个怯生生的少年。行李箱滚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里,他听见身后有人喊:“阿斌!别忘了咱们约好要去建滇缅铁路纪念馆!”转身望去,李阳和小夏正朝他挥手,林悦抱着那束永不凋谢的纸玫瑰站在银杏树下,笑容比阳光更明亮。他低头瞥见学士服下摆沾着一粒三角梅花瓣,突然想起初入校园时嗅到的第一缕花香。
当校歌最后一次在礼堂响起时,阿斌忽然读懂了这座城市的密码。昆明从不吝啬给予追梦者阳光,就像三角梅永远向着高处攀援;滇池的水波教会他包容与沉淀,蓝花楹的梦幻让他懂得珍惜当下的诗意。那些在实验室熬红的眼睛,在图书馆冻僵的手指,在赛场上绷紧的神经,最终都化作掌纹里蜿蜒的河流,载着他奔向更辽阔的远方。而这座城市的温度,那些相遇与别离的故事,早已深深烙进他的灵魂,成为生命中最璀璨的星光。
这天傍晚,小欣走在学校的松树小道下,我悠闲的散着步,与她相遇在松树小道的尽头,她那迷人的大眼睛像两颗一闪一闪的星星,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格外的漂亮。这一刻我沦陷了。遇见了她才知道什么是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