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斌的成长回忆录 第19章 林致远是富二代

作者:遇见星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00:53:4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盛夏的蝉鸣声中,小梓燕轻轻推开咖啡馆的木门,林致远已经在靠窗的位置等她。他穿着剪裁精致的衬衫,袖口不经意露出腕表的光泽,却依然保持着惯常的温和笑意。这个细节总让小梓燕想起母亲小欣的话:“致远家世显赫,但我们最在意的,是他看你时的眼神。”她在他对面坐下,窗外的梧桐树影婆娑摇曳,仿佛连时光都放慢了脚步。咖啡杯碰撞的清脆声响中,林致远从包里取出一个檀木匣子,轻轻推到她面前:“梓燕,这是我爷爷年轻时收藏的茶盏。”他揭开盖子,青釉瓷器的冰裂纹在阳光下泛着幽光,“他总说,真正的传承不是守着旧物,而是找到让它活下去的新路。”小梓燕指尖抚过茶盏边缘,突然意识到,林致远带来的不仅是礼物,更是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执念。阿斌和小欣在城南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烘焙坊,面团发酵的香气浸透了女儿的成长岁月。小梓燕自幼便懂得生活需要脚踏实地,清晨帮父亲揉面团,午后跟着母亲调配糖浆,连大学选专业也毫不犹豫地报了食品科学。直到遇见林致远。他是经管系的风云人物,课堂上总能用新颖的商业模式点燃讨论,私下却常在社团活动里默默帮忙整理资料。两人因一次公益创业比赛结缘,林致远提出的“社区烘焙共享计划”让小梓燕眼前一亮——他不仅熟知市场运作,更怀揣着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的理想。那时她不知道,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背后,藏着他如何与家族理念抗争的暗涌。“梓燕,你知道吗?我小时候最讨厌参加家族宴会。”某个傍晚,林致远带小梓燕来到家族老宅的庭院,月光洒在满园茶树上,“长辈们总在谈论并购、上市,仿佛钱是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尺。”他忽然握住她的手,“但当我第一次尝到你父亲做的碱水面包,咬下去的那股韧劲让我想起爷爷年轻时挑着茶叶走街串巷的模样。我突然明白,有些东西比财富更珍贵。”小梓燕望着他眼底的诚挚,心头泛起涟漪。这个出身豪门的青年并非外界想象的骄纵公子:他在家族企业实习时推动环保供应链改革,甚至悄悄资助了几家濒临倒闭的手工艺作坊。那些被父亲阿斌视为“不切实际”的举动,在林致远这里,却是脚踏实地的坚持。矛盾在一个月前的家宴中悄然滋生。林致远第一次登门拜访,带来的礼物是整套进口烘焙设备,让阿斌眉头微皱。晚餐桌上,他谈及家族计划在市中心打造高端商业综合体,小欣忍不住问:“致远,这些……是不是离我们的小店太远了?”空气凝滞的瞬间,林致远却将话题转向烘焙坊的老烤箱:“我小时候总嫌爷爷的茶室古板,直到发现他藏在阁楼的手绘茶谱——原来革新与传承,本就是一体的。”他起身帮忙收拾碗筷的动作自然得仿佛练习过千百遍,小梓燕心头微暖,却瞥见父亲站在厨房门口,沉默地抽着烟。那晚,阿斌在作坊里待到深夜,小梓燕听见他对着老烤箱喃喃自语:“这铁家伙跟了我二十年,真能换成那些冷冰冰的机器吗?”小欣轻轻叹了口气:“老阿斌啊,你怕的不是机器,是怕女儿跟着致远吃苦。”真正的考验在暴雨夜来临。小梓燕接到林致远的电话,他的声音罕见地低沉:“家族想让我接管东南亚业务,但我……想留下做你那个‘共享计划’。”视频通话的另一端,他身后的书房挂着祖父的书法“守拙”,雨滴在落地窗上蜿蜒成模糊的纹路。小梓燕想起父亲凌晨揉面团的身影,忽然说:“致远,我们能不能把‘共享计划’的第一站,设在我家的烘焙坊?让高端商场的顾客,也能尝到阿斌的手作面包。”林致远怔住了,屏幕里闪过他眼角的泪光,却很快被笑容取代:“梓燕,这是我听过最棒的方案。”挂断电话后,小梓燕望向窗外雨幕,突然发现,原来爱情的力量,真的能让两个世界的齿轮开始转动。次日,林致远带着律师拟好的合同出现在作坊门口。条款里写明设备捐赠以作坊名义运营,利润优先用于手艺传承基金。阿斌沉默良久,最终在合同上签下名字时,指了指墙上的“匠心如初”匾额:“致远,富二代的身份是别人给的,但怎么用它,是你自己的选择。”那天,林致远脱下西装,卷起衬衫袖子帮阿斌搬面粉袋,面粉沾在鼻尖上像个小丑,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灿烂。小欣悄悄对小梓燕说:“看他搬面粉的样子,倒真像你爸年轻时的模样。”小梓燕望着父亲逐渐舒展的眉头,忽然觉得,或许父亲心底的坚冰,正在悄然融化。然而风波并未平息。林致远向家族提出将商业综合体的一部分空间用于传统手工艺孵化,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林父在会议室摔了茶杯:“致远,你放着海外市场不要,去搞什么情怀项目?林家不需要慈善家!”林致远却拿出厚厚的数据报告,展示烘焙坊手作产品结合现代营销的潜力。他指着报告里一张照片——小梓燕在作坊里教孩子们揉面团的画面,“爸,您看,这些笑容比财务报表更珍贵。”林父的怒意渐缓,但依然坚持:“三年内必须盈利,否则立刻调去东南亚!”林致远深吸一口气:“好,我签。”那晚,他在电话里对小梓燕说:“梓燕,你知道吗?我爸年轻时也是从街边小摊卖茶叶起家的。他骂得越凶,说明他越明白坚持初心有多难。”如今,烘焙坊的玻璃橱窗里,手工面包与智能订购系统和谐共存。林致远依然每周来店里帮忙,衬衫沾上面粉时笑得比任何时候都自在。他学会了用老烤箱烤出完美的法棍,也教会了阿斌如何通过直播吸引年轻顾客。某个午后,小梓燕偶然发现他在作坊角落画设计图——原来他悄悄规划着将烘焙坊的二楼改造成手作体验区,让顾客能亲眼看到面团发酵的过程。阿斌路过时,假装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图纸,嘟囔道:“这小伙子,倒真有几分心思。”小梓燕笑着将一块刚烤好的焦糖杏仁酥递给他,阿斌咬了一口,眉眼舒展:“这新配方,倒是比老法子甜度刚好。”小梓燕偶尔望向商场方向,知道那里有他放弃的镀金前程,但此刻烤箱散发出的暖意,才是他真正扎根的土壤。林致远带她去看家族老宅的茶室时,指着祖父手写的茶谱说:“你看,他记录每一种茶的变化,就像阿斌记录每一种面粉的发酵时间。传统和创新,从来不是对立的。”小梓燕忽然明白,爱情最动人的模样,便是让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彼此身上找到共鸣的坐标。某个周末,烘焙坊举办手作体验活动。小梓燕站在人群里,看着林致远教孩子们揉面团,阳光洒在他发梢上,仿佛镀了一层金边。阿斌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轻声说:“以前总怕你跟着他受委屈,现在看你们一起折腾这些‘新花样’,倒觉得,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活动结束时,林致远突然拉着小梓燕走到阿斌面前,郑重地说:“叔叔,我想正式向您和小欣阿姨求婚。我会用余生证明,我爱的不仅是梓燕,更是这份传承的温度。”阿斌的眼角泛起泪光,却故作严肃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先把手艺学精了再说。”小欣在一旁偷偷抹泪,作坊里飘散的面包香气中,仿佛连空气都浸染了甜蜜。但挑战并未彻底消散。项目启动后,林致远发现高端商场的租金远超预期,家族给的启动资金逐渐吃紧。某个深夜,他蜷缩在书房核对报表,手机突然震动——是阿斌发来的照片:烘焙坊凌晨三点,面团在老烤箱里膨胀,散发着暖黄色的光。配文写着:“小子,老手艺需要时间,就像这面团,急不得。”林致远心头一暖,第二天便带着团队重新核算成本,提出与社区共享仓储空间,并联合手工艺人设计联名产品。三个月后,当第一笔盈利到账时,林致远在家族会议上展示的不仅是数据,还有烘焙坊顾客手写的好评墙。林父终于点头:“致远,这条路,你走对了。”两年后的秋天,烘焙坊的二楼体验区正式开放。老烤箱被精心陈列在玻璃展柜中,旁边是林致远设计的互动式发酵观测装置。小梓燕看着游客们惊叹于面团变化的神奇,又亲手尝试揉面,突然觉得,父亲坚守的手艺,真的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生命。林致远从身后环住她的腰,轻声说:“梓燕,你看,我们做到了。”远处,阿斌正和小欣调试新来的智能烤炉,嘴角挂着笑意——那台设备,是林致远用盈利资金悄悄买的,特意保留了老烤箱的温控系统。爱情从来不是财富与阶层的算术题,而是两颗心如何找到共同的坐标系。当林致远选择将“致远”二字写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小梓燕便明白,富二代的身份不过是他人生的起点,而他走向她的每一步,才是真正的抵达。城南烘焙坊的香气仍在飘散,带着时光的温度,也带着新生的希望。某个清晨,小梓燕在面团发酵的香气中醒来,发现林致远已经坐在窗边,晨光勾勒出他专注的侧脸。他正在笔记本上写着:“第三代共享烘焙坊计划——让手作走进更多社区。”小梓燕轻轻靠在他肩上,知道这条路或许依然坎坷,但只要有彼此,便是最好的归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