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成了南江三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传说”。
这个传说的版本有很多。
有人说,他晚上在自家杂货铺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白天来学校就是体验生活,放松心情。
有人说,他脑子里装了个计算机,看一眼课本就能全部记住,所以才有大把时间搞“副业”。
还有人传得更玄乎,说他被某个退隐江湖的物理大牛收为关门弟子,每天晚上都在进行秘密特训。
高三(二)班的教室,成了八卦的风暴中心。
“哎,听说了吗?上次月考,李墨又进了二十名,稳得跟条老狗一样!”
“废话,我上周还看见他了!放学铃一响,‘嗖’一下就没影了,比兔子还快!肯定是赶着回去当老板了!”
“我最好奇的是,他到底怎么学的?他都不用睡觉的吗?”
议论声像夏天的蚊子,嗡嗡嗡地在教室里盘旋。
李墨趴在桌子上,假装在睡觉,耳朵却竖得老高。
他心里有点无奈,又有点想笑。
什么计算机,什么关门弟子,他哪有那个命。
他不过是把别人用来打闹发呆的时间掰成了八瓣用,再配合前世的记忆而已。
“咳咳!”
讲台上,班主任陈老师推了推他的老花镜,重重地咳嗽了两声,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陈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最后,精准地落在了李墨的身上。
“有些同学啊,总跟我抱怨,说高三了,时间不够用,作业太多,压力太大。”
陈老师的语调慢悠悠的,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但是我们班,就有一位同学,他不仅要完成和大家一样的学习任务,放学后,还要帮家里打理生意。”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到了李墨身上。
李墨心里咯噔一下。
来了来了,公开处刑环节。
“可人家的成绩,非但没落下,反而一次比一次进步!”
陈老师的声音陡然拔高,指着墙上的光荣榜。
“李墨同学!这次月考,年级第十四名!”
“大家,鼓掌!”
哗啦啦的掌声响了起来,稀稀拉拉,但饱含着各种复杂的情绪。
有羡慕,有嫉妒,有纯粹的佩服,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起哄。
李墨的脸皮再厚,此刻也觉得有点发烫。
他最怕的就是这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只想安安静静地学习,低低调调地赚钱。
现在被班主任这么一搞,直接成了全班的“公敌”。
“所以说啊,同学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要为自己的成功找方法!”
陈老师发表完总结陈词,满意地看着自己造成的轰动效应,开始讲课。
李墨叹了口气,把头埋进书本里,只希望这阵风能快点过去。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愿。
课间休息,以前绕着他走的同学,现在都开始有意无意地往他座位旁边凑。
一个平时成绩中等的男生,拿着一道数学题,扭扭捏捏地蹭了过来。
“那个……李墨,这道题,能……能给我讲讲吗?”
男生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围竖着耳朵的同学听见。
李墨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拒绝。
他接过卷子,只扫了一眼,就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你这个辅助线做错了,思路被带跑偏了。”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另一个解法。
“你看,从这个点,向这条边做一条垂线,是不是就构造出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后面的就好解了。”
他的讲解,清晰,简洁,直指核心。
那个男生愣了几秒,猛地一拍大腿。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我靠,李墨,你牛逼!”
男生拿着卷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不一会儿,李墨的桌子前,就围了一小圈人,有问物理的,有问化学的,热闹得像个小型的答疑角。
李墨来者不拒,耐心解答。
他心里清楚,这是班主任那番话的后遗症,但也是一个机会。
一个用实力,堵住那些悠悠之口的机会。
他很享受这种感觉,不是因为被人追捧,而是因为他正在用自己的知识,实实在在地帮助别人。
这种纯粹的,源于知识本身的成就感,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
就在他给一个女生讲解完一道电学题,感觉口干舌燥的时候。
一个清脆又熟悉的声音,在他头顶响起。
“李墨。”
李墨的心,猛地漏跳了一拍。
他抬起头。
王晴就站在他桌前,怀里抱着一本物理练习册。
她穿着那条简单的校服,马尾辫随着她俯身的动作,轻轻晃动了一下。
教室里嘈杂的声音,仿佛在这一刻被按下了静音键。
周围那些问问题的同学,看到正主来了,都很识趣地默默散开了。
李墨看着她,喉咙有点干。
“有……有什么事吗?”
王晴的目光,清澈而专注,她没有在意周围人的眼神,只是把练习册翻开,推到李墨面前。
“这道题。”
她的手指,点在一道关于力学综合应用的压轴题上。
“我觉得参考答案的解法有点绕,想听听你的思路。”
李墨的心跳,慢慢平复下来。
他看着王晴那双探究的眼睛,知道她不是来求一个答案的。
她是来探讨一种思想的。
这种被当成“同类”的感觉,比任何的吹捧都让他受用。
他接过练习册,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是一道相当有难度的题目,涉及了摩擦力、动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稍微有一个环节想不通,就满盘皆输。
“参考答案用的是能量守恒,这个方法没错,但计算量太大了,容易出错。”
李墨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重新画起了受力分析图。
“我觉得,用动量定理来解,会更简单。”
他的声音不大,却有一种让人信服的魔力。
“你看,我们把整个过程,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物体A碰撞前……”
王晴俯下身,凑得更近了些。
李墨甚至能闻到她头发上,那股淡淡的洗发水清香。
他的手,微微抖了一下,但很快就稳住了。
他强迫自己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题目上。
他的讲解,没有一句废话。
从模型的建立,到公式的选取,再到每一步的推导,都清晰得如同教科书一般。
王晴静静地听着,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光芒越来越亮。
她不是没听过老师讲这道题,也不是没看过参考答案。
但从李墨嘴里讲出来,那些冰冷的公式和定理,好像一下子全都活了过来。
他构建的,不仅仅是一个解题步骤,更是一个清晰、严谨的物理模型。
“所以,最后的结果,应该是这样。”
李墨写下最后的答案,抬起头,正好对上王晴那双写满了赞赏和惊奇的眼眸。
“我明白了。”
王晴长出了一口气,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你的解法,比参考答案的要巧妙得多。谢谢你。”
她站直身体,抱着练习册,那双清澈的眼睛又看了李墨一眼。
那眼神里,不再仅仅是好奇和探究。
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一种棋逢对手的欣赏,一种找到知己的欣喜。
“不客气。”
李墨看着她,也笑了起来。
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照在他脸上,也照在王晴的校服上。
那一刻,周围所有的喧嚣,都成了模糊的背景。
王晴抱着练习册,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教室。
李墨看着她认真听讲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让他对接下来枯燥的高三生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