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小厮的尾音落下,锣声渐渐消失。
李重茂回头看了眼苏令仪。
她手中握着竹管,深呼吸一口气,目光望着那散发着异味的猪尿泡,似是在做着心理斗争。
猛地,苏令仪闭上双眼,正欲吹气……
呼……
苏令仪没有感觉到有吹气的阻碍感觉,反倒是觉得胸中一口气落了个空。
她睁眼一看,面露困惑神色,那猪尿泡已不知如何落入了李重茂手中。
“苏小娘子,这充气鞠待我拿回去,制作好后,才送来给你罢。
眼下……有个小忙,想要烦请苏小娘子帮忙,不知你可愿意?”
李重茂看着苏令仪,轻声问道。
吐蕃使团的到来,让李重茂心中的想法,有了一些变化。
他决定先查阅一番眼下大唐对于吐蕃的记载,也好做到知己知彼。
太平公主那边,为了伪造那“天眼石”祥瑞一事,想必会周全部署。
但要想让吐蕃使团轻易相信,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古人只是眼光局限,而不是傻。
所有刻意留下的祥瑞,背后肯定都是有人为原因所在,任何事都是有目的性的。
若是到时太平公主赠予吐蕃使团“天眼石”一事出了变故,估计到时还是会找上自己,提前做一下准备,也没有什么不好。
毕竟有备无患。
苏令仪目光看着被李重茂拿过去的猪尿泡,白瓷儿般的脸上有些郁闷之色。
听到李重茂问话,她这才抬头看着他回道:“不知大王有何事情,妾……力所能及之下,自当尽心。”
苏令仪的回话,略带几分迟疑,言外之意恐怕就是,不要提出一些古怪的要求。
“苏仆射与苏舍人,都是我大唐才学出众之人,想必仆射府中定然有诸多藏书,不知可否借阅一观?”
想要了解吐蕃的资料,那就得借阅书籍,宫中……李重茂不好轻易进出。
正巧目光落在苏令仪身上,他这才想起,苏瑰为官多年,又素有才名在身,家中想必藏书颇多,关于西域和吐蕃的典籍,肯定也有不少。
“借书?”
苏令仪先是有几分困惑,望了望李重茂手中充气鞠的制作之物后,眼珠流转,旋即轻笑说道:
“大王倒是十分好学,阿翁确有不少藏书。大王不妨告知妾所需哪种书籍,妾去向阿翁讨要,改日大王将‘充气鞠’制好后,届时,妾将书本给大王奉上如何?”
闻听这话,李重茂看着一身男装,眼里泛着狡黠光芒的苏令仪,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言说。
这是生怕他不将这制作“充气鞠”一事放在心上啊。
也罢,脑海中虽然对吐蕃的资料知之甚少,倒也不急于一时。
眼下,吐蕃使团应该只是初进长安城。
按照外邦进献国书的流程来说,他们应该会被先引到鸿胪寺客馆居住着,这是大唐专门安置外邦使臣的地方。
随后由鸿胪寺的官员核验身份以及国书后,上报中书省拟定接见日程。
等这些流程过去,说不准又是一段时间过去。
至于吐蕃提出的马球比试一事,估计得在进献国书以后了。
念及至此,李重茂开口说道:“苏小娘子此话也倒是有理,就依你所言吧。”
说完,他抬头看了眼天色,“时辰已然不早,正巧回府之路会经过崇仁坊,我便送苏小娘子一程罢。”
闻言,苏令仪轻点臻首,没有言语。
李重茂迈步在前,而她,错落两三个身位,跟在其后。
……
叮铃!
叮铃!
李重茂步行到朱雀门时,阵阵驼铃声传来。
朱雀大街两旁,挤满了围观的民众。
他走上前去,只见吐蕃使团驾乘着骆驼自南向北,缓缓行来。
队伍规模并不大,约莫四五十人的样子。
此次的吐蕃使团,只是为了向大唐进献国书和吐蕃国礼而来,因此讲究一个轻装便行。
十二月时,还会再来一波吐蕃使团,那时就是负责逆公主的。
也就是迎接金城公主回吐蕃和亲。
吐蕃的驼队中,除了两个人外,其余的服饰都十分统一。
领头那人,看上去五十多岁的年纪,眉骨高耸,皮肤黝黑,面部有明显的高原红,两道浓黑的卧蚕眉斜飞入鬓,眼眶深邃。
比较有特点的是,他鼻梁上横着一道陈年刀疤,左耳垂挂着鎏金松石坠,腰间似乎挎着一把小刀,随着座下骆驼的动作在绛红氆氇袍领口晃出细碎金光。
脚上穿着一双麂皮靴,轻轻夹住骆驼肚皮,两手交叉放在驼峰上,露出的手掌上戴着三枚骨戒,那是吐蕃贵族特有的信物,上面嵌着战死仇敌的牙齿,以用作荣誉象征。
这位应该就是此次负责进献国书的吐蕃使臣了。
李重茂心中如此想道。
这位吐蕃使臣身后不远,跟着的是一位僧人,看起来也是相仿的年纪。
僧人高耸的颧骨上,同样凝着两团高原红,身披绛红袈裟,粗粝的羊毛织物边缘已磨出絮边,却用金线绣着梵文在风中微微发亮。
手上摇晃个转轮一般的事物,让大唐的民众十分好奇,那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李重茂知道,那是吐蕃佛教僧人特有的转经轮,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法器。
他们认为,每每转动一次经纶,就等同于念诵一遍经文,用于方便他们向那些不识字的信徒传播教义,提供一种简便的修行方式。
这是吐蕃僧人用以更好的传播教义,凝聚信徒,所想出来的办法。
不过,这吐蕃使臣携着一位僧人来进献国书,究竟是何用意呢?
这是李重茂心中的一个疑问。
不过有了这个僧人更好,太平公主向他们赠予“天眼石”时,也更能方便那位吐蕃使臣接受,那番“天降眼石,护法诸国”的说法。
在远离朱雀门九十余丈的距离处,那些吐蕃人就翻身下了骆驼,牵着步行。
朱雀门外,这条串联春明门与金光门,约莫九十余丈的春明门大街,只允许步行。
沉思之间,李重茂恍然未觉苏令仪已走到身旁。
“大王,若是日后与我们进行马球比试的人,就在那驼队当中的话,恐怕得多加小心一些。”
耳边传来苏令仪告诫的话语。
李重茂回头看了她一眼,见苏令仪杏眼微眯,白瓷脸上神情严肃,随即循着她的目光望去。
自那吐蕃僧人之后,是十几个身穿厚袍、袒露着半个手臂的精壮汉子。
李重茂赞叹了一句:“苏小娘子倒是观察得十分仔细。”
苏令仪语调上扬,带着些自信意味:“若无这般本事,妾怎敢夸口要做随侍教习!”
闻言。
李重茂轻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