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的老书店像一颗被时光遗忘的琥珀。林夏推开挂着“暂停营业“牌子的木门,铜铃发出沉闷的响声。店内弥漫着纸张、皮革和灰尘混合的气息,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老人坐在柜台后,头也不抬地说:“我们关门了。“
“阿尔弗雷德·霍华德在吗?“林夏按照理查德的指示问道,“我是来取《凤凰与玫瑰》的预订本。“
老人的手突然停在账本上方。他缓缓抬头,浑浊的蓝眼睛在看到林夏胸前的玉坠时骤然睁大。
“上帝啊。“他颤抖着站起身,绕出柜台时差点被地毯绊倒,“文家的玉坠...我以为再也...“
“您认识这个?“林夏下意识握住玉坠。
老人没有回答,只是锁上店门,拉下所有窗帘,然后示意林夏跟上。他推开一扇伪装成书架的暗门,露出后面的螺旋楼梯。
“上楼,女孩。“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清晰,“带着镜子。“
阁楼房间像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工作站。一侧墙上挂满发黄的照片和复杂的家谱图,中英文注释交织;另一侧是各种科学仪器,从老式显微镜到最新型号的量子分析仪。中央的大桌上摊开着一本皮革日记,旁边是一块与档案室那块几乎相同的刺绣残片。
“坐。“老人指向一把维多利亚风格的扶手椅,“我是阿尔弗雷德·霍华德。理查德还好吗?“
林夏小心地坐下:“他被克莱尔留下了。我们做了赝品...“
“聪明的孩子。“阿尔弗雷德从书架取下一个银质茶壶,“像他父亲一样。可惜那场车祸...“
“车祸?“林夏想起理查德从未提过的家人。
“不是意外。“阿尔弗雷德递给她一杯香气奇特的茶,“1997年,他们找到第一面儿童尺寸的镜子...算了,先看这个。“
他打开桌下的保险箱,取出一本相册。翻到某一页,指着照片上一个穿旗袍的混血女孩:“艾琳·威尔逊,1865年。假死两年后在上海拍的。“
林夏的茶差点洒出来。照片上的艾琳约二十岁,站在一家中式店铺前,身边是个抱着婴儿的中国女子。最惊人的是,艾琳颈间戴着一枚与林夏现在戴着的几乎一模一样的玉坠。
“那是你高祖母李文绣的妹妹。“阿尔弗雷德指着抱婴儿的女子,“艾琳逃到上海后与她相遇,后来...“
“后来怎样?“林夏急切地问。
阿尔弗雷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一个DNA快速检测盒:“唾液样本,现在。“
三十分钟的等待时间里,老人向林夏展示了铜镜的惊人特性。他将镜子放在特定角度的紫外线下,镜面突然同时呈现出两个影像:现在的林夏和1863年的艾琳,两人做着完全不同的动作却诡异地重叠在一起。
“量子记忆。“阿尔弗雷德兴奋地解释,“某些特殊金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储存时空信息。你们的血脉是激活它的钥匙。“
检测仪发出提示音。阿尔弗雷德查看结果时手抖得更厉害了:“我就知道!你不仅是文绣的侄孙女,还是艾琳的直系后裔。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的基因标记,“这个片段只在混血家族中传承。“
林夏感到一阵眩晕。她突然明白为何铜镜对自己反应最强烈——她不仅是文绣家族的后代,还继承了艾琳的特殊血脉。那个困扰她多年的身份问题有了全新答案:她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命中注定的融合。
“现在看这个。“阿尔弗雷德从相册后袋取出一张烧焦的纸片,上面是部分名单:“镜子守护者网络,1859-“,下面列着十几个名字,包括“文绣-广州“、“阿尔弗雷德·霍华德-伦敦“、“陈明-上海“等。
“我们保护这些镜子,因为它们记录着真实的历史。“老人的声音变得沉重,“不是教科书上那些光鲜故事,而是血肉之躯的爱情、牺牲与反抗。“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林夏连忙扶他坐下。老人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旧对讲机:“时间不多了。克莱尔已经发现赝品,理查德有危险。“他调整频道,静电噪音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坚持...不要告诉...地下室...“
“理查德!“林夏抓过对讲机,但信号已经中断。
阿尔弗雷德挣扎着站起身,从墙上取下一把老式钥匙:“去牛津。莫顿学院找陈河教授,他是现代守护者之一。“他将钥匙塞进林夏手中,“铜镜需要满月充能,玫瑰窗会告诉你怎么做。
楼下突然传来撞门声。阿尔弗雷德脸色大变,迅速将几份文件塞进林夏的包里:“后楼梯,现在!“
“但您—“
“我96岁了,女孩。“阿尔弗雷德露出顽皮的笑容,突然变得像年轻了五十岁,“而且这是我家。“
林夏刚溜进后楼梯,就听到前门被撞开和克莱尔尖厉的声音:“铜镜在哪里?那个中国女孩在哪里?“
阿尔弗雷德的声音带着刻意夸张的老态:“亲爱的克莱尔,什么风把你...哦!“
一声闷响和重物倒地的声音让林夏的心脏几乎停跳。她握紧铜镜,在黑暗中摸索着下楼。后巷的冷雨中,她最后回望了一眼书店窗口,那里亮起了诡异的蓝光——阿尔弗雷德启动了什么装置。
牛津的火车一小时后发车。林夏压低帽檐,混入查令十字车站的人群。铜镜在她包中微微发热,仿佛在提醒她:这不再只是一次文物修复任务,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家族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