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车库。
小林彻拿到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工具。
送东西来的是小林健太郎专属司机,叫做小泉,冷着一张脸,似乎不爱说话,一看就很会吃拉面,他放下东西以后就走了。
现在这些东西全部都成了小林彻的私人物品。
电烙铁,电路板,绝缘胶,线缆,一应俱全,甚至还附赠了一台超级经典的8英寸显像管电视。
没错,8英寸。
主流平板电脑都是10.1英寸,也就是说,这台电视的显示屏,比后来的平板电脑还小一圈。
外壳倒是沉重无比,一只手根本拿不动。
另有世嘉SG1000对应的开发套件。
开发套件是一系列工具的统称,包含从软件到硬件的一系列工具,用来模拟实机环境。
开发套件可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是开枪需要有子弹一样,开发程序也需要有对应的开发套件,这样才能模拟实机环境从而进行开发。
否则,没有开发套件的情况下手焊电路板也不是不行,但最终成品未必能够适配对应的游戏机。
至于这一系列的开发套件多少钱……
小林彻不得而知,但肯定不会便宜。
不是有个在世嘉当部长的爹,一般人还真弄不起这么昂贵的套件。
八十年代,编程已经不靠纸带子打孔了,现在也已经有了家用电脑,虽然比不上那些中型大型计算机,但足够负担简单的编程需求。
此刻摆放在小林彻眼前的这台电脑,就是一台富士通公司于1983年推出的新品。
富士通PC8208。
意思是1982年,富士通制造的一台8位电脑。
自带显示器,机箱需要躺着放在桌面上,所有的硬件都不能私人订制,甚至无法随意拆卸,连机箱侧板都需要专门的工具才能拆下来。
——后世人们习惯的显卡内存CPU等客制化零件,在当下都还没有成为固定的格式呢。
世界上第一台制式电脑现在才刚刚出现,就是微软公司推出的MSX,最早制定了后来通用的电脑器件规格,这东西在日本现在根本买不到。
此时的电脑还没有图形界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玩懂的设备,需要依赖输入指令来运行。
好在,小林彻能搞懂。
小林彻打开命令界面,但是,半晌却敲不出第一个字母。
靠着这些全套设备,他当然可以做游戏,而且一个人也可以做。
因为八十年代很多游戏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当下的设备也很难称得上什么画面可言。大名鼎鼎的‘ET外星人’,就是一个程序员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写出来的。
可这就带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做什么游戏?
小林彻陷入深思。
做游戏之前,总要了解游戏机的基本性能。
SG1000采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硬件方案,最高支持16色的色彩输出。
是16色,而非16位色。
也就是说,这台机器最多只能显示16种颜色。
像是魂斗罗那样色彩多变的游戏,根本不是现在能够做出来的。
小林彻扯过来一张白板,在其上写了几行字。
一款游戏的基本要素。
【故事性】【游戏性】【挖掘性】【媒体性】
故事性,游戏讲的故事到底够不够令玩家投入情感。
这一点对于RPG游戏而言至关重要。
如《仙剑奇侠传1》《最终幻想》《巫师》等。
当玩家为了赵灵儿、爱丽丝流泪的时候,故事性上就成功了。
游戏性,一款游戏到底值不值得反复游玩,怎么玩才能好玩。
如《我的世界》带来的创造性,《牧场物语》以及竞品游戏带来的休闲玩法等。
当玩家为了一颗顶级蔬菜反复刷新的时候,游戏性上就成功了。
挖掘性,一款游戏的世界深度,是否与现实匹配,是否值得玩家反复探索等等。
如《上古卷轴》系列,《GTA》系列,都是拥有值得探索的庞大世界观。开放世界本身不值得探索,但开放世界搭配合适的世界观就值得探索。没有对应的探索,开放世界等于没开放,在这一点上,《无人深空》就是反例,虽然设定了无数个可探索星球,但几乎所有星球都不值得探索。
如果玩家会主动探索世界的一角,发掘隐藏在这一角当中的无数可能性,那么深度就足够了。
媒体性,看似不重要,反而很重要。
有些游戏本身游戏素质一般,然而却拥有病毒一般的话题度,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引爆社交圈。这一点常见于包含梅塔元素的游戏。
更有甚者如《羊了个羊》《旅行青蛙》《fllpy bird》等。
游戏素质本身一般,甚至可以说就不怎么样,但是具有可以广泛传播的特点,能够成为某种短时间内的社交潮流,达到不玩就落后的特点。
四点当中,能够达成任意一点,就可以称之为优秀游戏,能满足其中两点甚至更多的游戏,更是可以称之为世界游戏历史上永恒的经典。
“1983年的话,有什么一个人就可以做,而且绝对很好玩的经典游戏呢?”
小林彻看向SG1000的那个烂摇杆。
这个游戏,必须得适配世嘉这个烂操作杆。
最好就用不到功能键,只用摇杆就可以玩。
“魂斗罗?超级玛丽?想都别想!”
“泡泡龙?祖玛?这也不行!”
“贪吃蛇?不对,贪吃蛇已经有了,而且就是世嘉公司的产品。”
“那么,吃豆人?也不行,吃豆人也有了!”
1980年,日本南梦宫推出吃豆人游戏,成为一代街机厅经典。
至于打砖块,桌球等游戏,早就已经是街机厅的常客了。
小林彻托着下巴,沉吟良久,一个名字,渐渐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
“俄罗斯方块!”
俄罗斯方块,算算时间,正是1983年出现的。
1983年,前苏联一座科学院内,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一位研究员创造出了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
而这,也是小林彻所能想到的,以当下的条件下所能够做出的最佳作品。
“俄罗斯方块是好游戏,但我来做的话得换个名字!叫小林方块!”
小林彻打定主意,在白板上写下了一行字。
kobayashi puzzle
刷拉。
小林彻在这行英文字母外,画了一个大圈,末端几乎飞到白板之外的墙面上。
这游戏就叫小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