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原圣城与不速之客
2阳光依旧毫无保留地洒满这座依偎在喜马拉雅山脉臂弯里的圣城。然而,对于艾琳·沃森博士来说,空气似乎比往常更加稀薄,带着一种近乎神圣又令人眩晕的特质。她站在布达拉宫那庞大而沉默的红山宫墙下,仰望着那白色与红色交织、直插云霄的建筑群,心中涌动着的,不仅仅是学者对历史遗迹的敬畏,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般的牵引。
艾琳·沃森,四十八岁,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负盛名的藏学与古代文明交叉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一。她头发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通常总是束成一个利落的马尾。此刻,她脸上架着一副防风镜,遮住了部分被高原阳光晒得微红的脸颊,镜片后面,是一双深邃而锐利的蓝色眼睛,此刻正闪烁着一种混合了兴奋、审慎和某种难以名状的忧虑的光芒。她身材高挑,穿着耐磨的户外冲锋衣,里面是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这是她多年野外考古生涯养成的实用主义习惯。她的手指修长,指关节处有一些常年与泥土和文献打交道留下的薄茧,此刻正无意识地摩挲着挂在胸前的一枚小巧的、刻有藏文的铜质护身符——那是她已故的导师,也是将她引入这片神秘领域的引路人,送给她的临别礼物。
她身边站着的是她的助手,马克·陈,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马克有着典型的亚裔面孔,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斯文而书卷气。他穿着合身的冲锋衣裤,背着一个塞满了各种精密仪器和电子设备的大容量背包,看上去更像是一位高科技实验室的研究员,而非深入高原秘境的探险者。与艾琳的沉静不同,马克显得有些兴奋,甚至略带紧张,他的眼神快速地扫视着周围,手指下意识地敲击着背包的侧面,那里装着他最为依赖的、价值不菲的便携式文物扫描仪和分析设备。他是剑桥大学考古系的高材生,专攻数字考古与古代符号学,两年前加入艾琳的团队,凭借其出色的技术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迅速成为了艾琳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他们此行的目的,并非布达拉宫那些广为人知的殿堂与珍宝,而是隐藏在这座千年宫殿之下,鲜为人知的秘密。
数月前,一份来自梵蒂冈某位匿名枢机主教的加密档案,通过一系列迂回而复杂的渠道,最终辗转到了艾琳的手中。档案内容寥寥数语,却如同惊雷般在她心中炸响:布达拉宫地宫深处,可能存在一座从未被记载过的密室,其中收藏着一份被称为“沙姆巴拉密卷”的古老文献,其内容关乎一个失落文明的终极秘密,甚至可能动摇现代世界的根基。而指引这份档案来源的,是一串模糊不清的坐标和一句箴言:“当时间之轴再次显露,守门人将重现于雪山之巅。”
艾琳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这绝非恶作剧。那加密方式,那措辞中透出的古老而隐晦的气息,都指向了一个极其隐秘且势力庞大的存在。她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个在历史阴影中若隐若现的名字——光明会。
这个名字,如同一个幽灵,在人类历史的某些关键时刻悄然浮现。从传说中操控了法国大革命的幕后黑手,到现代社会中无数阴谋论的焦点,光明会被描绘成一个由最有权势、最智慧(或者说最扭曲)的人组成的秘密组织,他们的目标模糊不清,却又似乎指向某种终极的控制与“救赎”。艾琳研究古代文明多年,深知在许多被遗忘的传说和文献中,都暗示着地球上存在着一些更为古老、更为强大的智慧种族或文明,它们留下了诸多遗产和警示,而“地球轴心”、“时间流动”、“文明兴衰”这些关键词,恰恰是某些最古老传说中最为核心、也最令人不安的部分。
难道,传说中的“沙姆巴拉洞穴”——这个在藏传佛教某些隐秘流派中流传的、据说位于XZ雪域深处、地球轴心之上的神秘洞穴,真的存在?而这份所谓的“密卷”,又隐藏着怎样惊天的秘密?为何光明会会对它如此关注?
无数的疑问如同喜马拉雅山脉上空的云层,笼罩在艾琳的心头。她几乎是凭借着一股强大的直觉和学术上的执念,力排众议,组建了这支只有她和马克两人组成的秘密考察队。他们以修复布达拉宫某处年久失修的壁画为名,获得了进入地宫部分区域的有限许可。此刻,他们正站在通往地宫深处一条从未对游客开放、几乎被遗忘的阶梯前。
空气中弥漫着厚重的尘埃气息,混杂着一种难以形容的、仿佛来自亘古洪荒的陈旧味道。光线昏暗,只有几盏安装在墙壁上的低功率防爆灯发出惨淡的白光,勉强照亮脚下狭窄陡峭的石阶。石阶两侧的墙壁粗糙而凹凸不平,历经千年的风化和氧化,呈现出一种近乎黑色的深褐色,上面隐约可见一些模糊的、早已被岁月磨蚀的壁画残迹。
艾琳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尘土和某种未知香料的空气涌入肺部,让她不由得咳嗽了两声。高原反应依然伴随着她,像一个幽灵般的提醒者,警告着她这片土地的严酷。但她的眼神却更加坚定了。
“马克,”她的声音透过面罩,略显沉闷,但异常清晰,“检查设备,确保信号稳定。我们下去之后,和外界的联系可能会非常不稳定,甚至中断。”
“明白,艾琳博士。”马克推了推眼镜,低头熟练地操作着笔记本电脑和几个手持设备,屏幕上闪烁着各种数据和波形图,“GPS信号已经很弱了,但我们的量子加密短程通讯应该还能维持。设备电量充足,低温电池性能稳定。扫描仪也预热完毕,随时可以工作。不过……”他停顿了一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博士,我们真的确定要下去吗?我的意思是,这份档案的来源太神秘了,而且……‘沙姆巴拉’这个名字,在很多当地传说里,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艾琳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着马克。她知道这个年轻人内心的担忧,不仅仅是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更是对可能触碰到某种超乎想象的力量或秘密的本能畏惧。
“马克,”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正是因为它的神秘,因为它的危险,才值得我们去探索。你想想,一份可能改写人类历史认知的文献,一个可能揭示光明会真实面目的线索,难道不值得我们冒这个险吗?更何况,”她的嘴角勾起一抹混合着苦涩和决绝的微笑,“我父亲,当年就是在追寻类似的线索时,在喜马拉雅山脉失踪的。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马克看着艾琳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复杂光芒,那是学术狂热与个人执念交织的火焰。他无法反驳,也无权阻止。他只能点点头,声音重新恢复了镇定:“是,博士。我们继续前进。”
两人一前一后,踏上了通往地宫深处的阶梯。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不仅因为石阶的磨损和高度,更因为那份沉甸甸的未知与期待。随着他们逐渐深入,周围的空气愈发冰冷潮湿,那股陈旧的味道也变得更加浓郁,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默默注视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