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不外乎司马懿会如此想。

关羽看上去除了年纪大些,几乎没有短板,对阵这样的对手令司马懿十分头疼。

再加上蜀汉还有一个更令司马懿感到棘手的诸葛亮。前一次在西县,所有想法被诸葛亮尽皆洞悉的场景历历在目,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后背发凉。

这让司马懿愈发觉得大魏的前景有些渺茫,虽然大魏目前仍坐拥中原八州之地,仍是天下最强势力,综合国力仍旧相当于蜀汉和东吴之和。

但却对蜀汉无从下手。

蜀汉几乎占据了天下所有形胜之地,要战马有产战马的地方(凉州),要人口有人口众多的益州、荆州,交州,还都处于大后方,关山阻隔,不怕魏军袭扰,可以安心发展民生。

若让蜀汉安心发展几年,恢复国力,那这天下鹿死谁手,可就真的难说了。

………

“大都督,我看可在此处安营扎寨。”

“好,传令,此处扎寨!”

关羽起兵十万北伐的消息还没传到关中。

曹真仍旧按照既定计划,进军陇右。

陇县,位于街亭以东五十多里处。

曹真率五万大军行到此地,在郭淮建议下,扎营于陇县小城之外宽阔之地,打算来日兵进街亭,去争陇右。

在接连吃过诸葛连弩的大亏,以及见识了钩镰枪的巨大威力之后,曹魏很快想到了应对策略,那就是仿制。

此前,受限于孙刘两国都没有多少骑兵,钩镰枪这种专门针对骑兵的利器,仿造出来之后,一时间没有用武之地。

但现在,季汉在拿下陇右及河西四郡之后,已经拥有了大规模成建制的骑兵,曹魏打造的钩镰枪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诸葛连弩,光拿到样品,没有设计图纸是制造不出的,而诸葛连弩的设计图纸在季汉又是最高军事机密。

曹魏连续派出了多批次间谍潜入川中、汉中,襄阳,都没能获取到一点有用线索。

诸葛连弩和钩镰枪的存在,令曹魏的骑兵优势在季汉军队面前荡然无存。再加上诸葛亮接管陇右防务后,专门训练出的克制骑兵的军阵,曹魏骑兵处境更加堪忧,目前骑兵可派上用场的场景越来越少,都快变成全职通讯兵了。

面对如此窘境,曹魏军队也不得不开启了新一轮的装备迭代。

曹丕先是采纳了刘烨的建议,改进并装备了最新型的冲城车,可专门用来攻打街亭这种城防不甚坚固,但地处要塞的小城。

同时令人打造一人高的盾牌,组成盾排兵军阵,专门用来克制季汉的连弩军阵。

再加上之前就成立的钩镰枪队,用来应对季汉的骑兵。

曹魏军队从方方面面补足了短板。

因此曹真对于此次西征,信心十足。

这不光是因为最难对付的关羽离开了陇右,还因为魏军除了装备优势,还有了经验积累。

在陇右山地该如何防夜袭火攻?该如何突破街亭要塞的防御?该如何对付季汉的手持连弩的山地精锐士卒?

这些答案,此前张郃已经替他错完了。

不过,曹真虽有信心夺回街亭,却不太想再次深入陇道去硬攻街亭,因为不知道诸葛亮还有没有压箱底的装备等着他。

所以在大军还未到陇县时,曹真就派人往陇右给诸葛亮下了战书,约其在陇县开阔一带决一胜负。

“诸位,诸葛亮回了战书,同意明日前来决战,我当如何对敌?”

大营刚一扎好,曹真就拿着诸葛亮的回书,问计于众人。

此前两次叫阵,诸葛亮都避而不战

这次忽然痛快答应前来决战,令曹真颇为意外,一时拿不准诸葛亮意图。

王朗到了一杯酒水,施施然拱手道:“都督,诸葛亮新窃陇右,士气正盛,明日决战正好挫败其锐气。”

“都督可严整军阵,大展旌旗,以壮军威。明日在两军阵前,老夫只需一番话语,管叫那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现年72岁的王朗是大魏司空,善于雄辩,口才出众,也是此次随军军师。

王朗其实在司马懿为雍凉大都督时就随军来到了前线,奈何在司马懿根本不用他。王朗只能无奈留在长安,陪曹丕坐镇关中,

曹真接任大都督后,并不介意王朗年迈,对后者随军出征的请求欣然应允。

王朗的算计是:通过对天命的理解,以话术来瓦解对方的意识形态,让蜀军士兵及诸葛亮怀疑出兵抗魏的合法性,陷入自我怀疑,进而战斗力受到影响。

“诸葛亮是何等人,靠阵前数语,岂能退敌?”曹真对此深表怀疑。

“若都督不信,明日可在阵前观战,到时自见分晓。”

贵为蜀汉丞相,曾舌战江东群儒,以大白鹅姿态疯狂撵人,还能够以空城吓退司马懿的诸葛亮,心智何其坚韧,见识何其广博,口才何其出众,岂会因为阵前一席话而拱手来降?

曹真不想打击王朗的积极性,毕竟一大把年纪了。

左右也不花费什么,让王朗试试也无妨。毕竟俗话说了,人越老越妖,王朗都72岁了,说不定真能说出一些让诸葛亮无言以对的高论,进而瓦解蜀军斗志,也未可知。

“好,那本都督就拭目以待了。”

翌日,蜀军果然大举列阵前来。

魏军早已摆开阵势等候。

两军缓缓靠近,行到一箭之地间距时,缓缓停下。

曹魏这边,战鼓雷动,“魏”、“曹”、“王”、“郝”、“牛”等字号大旗迎风招展。

王朗及曹魏诸将策马于前。背东向西,面日而望。

季汉这边,号角齐鸣,“汉”、“诸葛”、“姜”、“邓”、“王”、“马”等旗号猎猎作响。

诸葛亮独坐于四轮车上,排众而出,坐西向东,背日而视。

王朗策马趋前一步,拱手请道:“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正是。”诸葛亮回以拱手之礼。

王朗道:“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领无名之师,抵抗我大魏天兵。”

诸葛亮拿出一封诏书道:“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朗哈哈一笑:“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此言一出,诸葛亮立即就抓住了王朗话语里的痛点。

曹魏阵营里可没有一个是有德之人啊。

诸葛亮当即又拿出一封带血的诏书,令兵送到对面王朗手里。

“此乃先帝刘协所写血书衣带诏,王司空请看,衣带诏上先帝所讨伐之人,是否是你口中所说的有德之人曹操?”

“王司空不防问问官渡之战后被坑杀的八万河北士兵,问问徐州被屠城的几十万百姓,问问河北百姓,问问宛城百姓,问问襄阳百姓,问问汉中百姓,再问问摸金校尉们所挖掘的那些陵墓的主人,曹操是否有德?”

“这样一个坑杀降卒,屠杀百姓,挖坟掘墓的人,也能被王司空称之为有德之人的话…”

“那天下所有人都可以称之为圣人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