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一走,前脚刚离开了大善殿,李可立马恶人先告状,看着门口处,跟朱元璋道:
“陛下你看,你把皇后都给气跑了。”
朱元璋闻言,差点说不出来话,不过为了让李可认清事实,还是道:“是你气跑的!”
李可还不认,摆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道:“那怎么可能是我气跑的?分明就是你想拿一匹布,来换我一头牛,然而皇后她贤明,知道你这样做实在是有点太过分了,她也根本不占理,所以才被气跑。”
朱元璋已经懒得跟他再去辩,直接不接话。
李可也是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吐了出来,稍稍地放松放松,这才道:“我还以为陛下你让我来看看公主呢。没想到是先见丈母娘!可这下好了,别人都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如今皇后却一点也不开心。”
朱元璋闻言,“那还不是因为你!”
李可又道:“分明是因为陛下你。不过还是别说这些了,陛下你什么时候让我看看公主?”
朱元璋:“……”
李可此时又道:“皇后亲生的肯定不行了,毕竟皇后还气在头上,那可以看看其他不是皇后生的。如果长得不漂亮,那就尽早断了缘分。至于说马车的事……那是我用文章挣的,也不知道是谁传着传着,就成了只有驸马才能坐。对!就这么对外说就好。至于驸马之事,是有这个意向,但是还没有确定下来。陛下以为……这处理结果如何?”
“当然,如果陛下公主长得漂亮,那我娶了也就娶了。”
如果不是当了陛下,不好动手打人,朱元璋真想把李可给打一顿。
把朕的女儿嫁给你,还委屈你了?
如果当初他知道李可是这么气死人不偿命的,他肯定也就不会有想要把公主许配给对方的想法了。
“之前说好的,你写一篇好的治国文章来,才能见公主。”
李可也是一脸鄙夷地道:“我每次写了,你又不接受。就好比这‘五日一休沐’,你听了也就没下文了。”
“不过我确实,就在说出上面一句话的那一刻,就又想到了一个治国的建议。”
“什么建议?”对于李可的治国建议,朱元璋还是比较地看重的,主要是其他人跟他说的那些,比如说宋濂什么的,刘基什么的,都说让你要仁德啊,要如何如何,很多他听了都仿佛像是没听一样。
也不知道是他悟性低,还是什么。
但反观李可的建议,他一听就能听懂!
李可便道:“那你先让公主来。”
朱元璋回道:“你说完了,朕就让公主过来!”
李可:“你先派人去叫来,在外面等着,这样就省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
朱元璋拗不过他,只好去到殿外,让朱和去把孙贵妃的女儿给叫来。
这宫里头,就孙贵妃的女儿朱镜静是年龄合适。
其他都只有四岁,甚至是四岁以下。
“你赶紧说!”
李可便道:“大元为何会亡?”
朱元璋:“这你此前不是已经说过了。”
李可道:“先回顾一下知识点嘛!一个是天灾,另一个就是贪官污吏太多。那陛下你能保证,你手底下的人,全都是正直不贪不腐之人?治国,光靠皇帝一人是肯定不行的,还得下面的人,也跟着配合。如今,陛下张贴皇榜,四下招贤,可这些贤都是些什么人?”
“搞不好,当初在大元的时候,就是一个贪官污吏,那把这些人给招进来,这大明能好吗?”
“这一开国,就是满朝的贪官污吏,那这国家还怎么可能好?”
朱元璋瞬间眼神都清澈了几分。
李可又道:“当然,这世上的确存在那些不贪不腐之贤才,可能刘基、宋濂这些人,就不一定会贪,因为他们有道德、有底线,如果他们真想贪,跟人同流合污,早在元朝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跟蒙古人一起同流合污,但必须要相信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世上,是刘基、宋濂这样的人多,还是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多?我想,陛下您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饭都多,所以不用我多说,你应该都明白。”
“而接下来的大明,为了治国,尤其是当涉及到一些乡村的时候,还得需要一些当地的乡绅、里正才有可能把这个国家给治理好。”
“可这些乡绅、里正,在元朝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欺负百姓欺负习惯了。”
“陛下你会相信,他们到了新朝,就一定会立马收手?”
李可已经侃侃而谈了起来:
“遥想当年,李世民为何会有贞观之治?”
“其实在反腐这一块,也是下了功夫的,他甚至亲自派了一些人,带着财物,去贿赂官员,就看哪个官员敢收。”
“还抓了典型,有一位叫做长孙顺德的官员,是长孙皇后的族叔。”
“大唐起兵反隋时,对方是重要核心成员,冲锋陷阵,屡立军功,没多久,就成了大将军、还封了国公,这既是皇亲,又是元勋,十分尊显。”
“玄武门之变,他也站在了李世民一边,血战李建成部,再立大功。”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贪污了,李世民有放过他吗?”
“没有!虽说隋唐时历来就有,元勋有将功抵罪的规定。”
“人家把罪给抵了,那你皇帝就不能拿对方怎么办了。”
“可这样一来,对方难道就服气?”
“于是后来,李世民就在朝堂上,十分别出心裁地,直接赏赐了对方数十匹绢,让他自己觉得羞愧。”
“你不是贪吗,那朕直接赏给你。”
“这招果然就起了效果,长孙顺德之后隐居家中,再也抬不起头来。后来,长孙顺德又得到了重用,他在地方,整肃官吏收受百姓钱财,追夺前任霸占的良田分给百姓。同一个长孙顺德,前后判若两人。”
“臣以为,大明开国也可以来一套这样的,正所谓,治国先治吏。哪有可能用贪官污吏,却能把国家给治理好的?”
“后来贞观六年,又有一个叫做陈万福的人,路上住官府驿站的时候,多拿了驿站几石的麸子。”
“李世民在朝廷上宣布赏赐陈万福麸子,并让他当众自己背回家去。”
“有了廉耻之心,略施薄惩,就足以刹住不正之风。”
“还有这治理贪腐,一定要抓早抓小。”
“若是发展成参天大树了,那怕是陛下您再怎么纠正,杀多少人,也有心无力了。”
“大唐就是因为善于在开国之初,及时纠正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才会有贞观之治这样的美名。”
“我最喜欢的就是李世民,文治武功,没有一个皇帝能够比得上。”
朱元璋有一种,我自己是现任,现在李可说前任更好的感觉。真是反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