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足够多的粮食,他们每人也都底气十足了。
在此之前,他们用了几天的时间,也都是招了千百来个人。
但是有大把的粮食在手,开出了每天十斤米的价格,但凡是能动的,都踊跃的参军,这使得他们各个报名点,都排起了长龙,而且他们也都对人员进行了筛选,确保那些年轻力壮的人进入军队。
至于老弱病残,一律不要,他不可能为了家人,而降低了军队的质量。
陈守明把军队进行了扩充,在他六个营的基础上,扩大五倍。
也就是说,他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他在济南的兵力,扩充到15000,但是毫无疑问,新来的这些,都是没有战斗力。
他们将由老兵,对他们进行教导,执行一些防守、后勤方面的任务。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他们击溃了岳托的大军,搞到了很多的武器和盔甲,所以论武器和盔甲方面,他们临时招的这群游兵散勇,居然比大多数明军的装备还要精良。
陈守明开出来的条件,足够吸引人,现在城池被包围,不能够做任何事,除了参加军队,赚取粮食,就没有别的挣钱方式了。
更何况,一旦让建奴破城而入,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刀下之鬼。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确实是招到了很多轻壮的兵丁,陈守明命令他的老兵,日夜不停地对他们进行训练。
如果是别的明军将领,除了他们的家丁,普通的士兵是不会大量训练,大量的训练,意味着大量体力的消耗,必须给士兵们吃更多的东西。
大多数的将领都认为,这些当兵的没必要让他们吃饱,当兵的吃饱,容易惹事。
陈守明确实也是慷慨,别人有几斤米,是恨不得去换一个黄花闺女尝尝鲜,他是真的舍得发放。
每日半斤米,少是少了一点,但是能活命。
那天他们可是打残了建奴一个骑兵牛录,他们的手段也够狠,就是把对方的首级割回来之余,就连打死的马,都被他们拖了回来吃肉。
他们的军队吃不了这么多,就把剩下的,又如他们不要的马皮、内脏等,都发放给了城中的流民。
虽然马肉的味道难吃,一股子汗味,但是在这饿死人的年代,它就是无上美味,发放给了这些流民,是能够活命的。
万家生佛的这个外号,也都不是白叫,很多人给他立生祠,向菩萨祈求,保佑他公候万代。
本来他凭借着半天时间,获得一个活阎王的外号,这些乡绅们还在想挑起民愤,让全城的百姓都起来赶走他这个恶魔。
但是陈守明居然用这一手功夫,稳住所有的人,民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现在这些乡绅权贵们,如果敢在街上说陈守明的坏话,估计马上就会被一群人围着打,还想忽悠流民去对付陈守明,这是不可能。
这一手过后,陈守明牢牢的控制住了济南城,至少他把内部,打造成了铁桶一般,外面想要跟他斗,只能够硬碰硬,内部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这让李保正愤恨不已,他对师爷说道:“你还说陈守明是一个粗鲁武夫,你看他比谁都要奸诈,现在谁还敢动他半分。”
师爷只好干笑着说道:“浮山军越强大,守住济南把握就越大,咱们想活命,还得靠他,最多赶走了建奴以后,派人收拾他,都不用咱们出手,这些粮商就会出手,还有德王府,吃了这么大的亏,会善罢干休吗?”
陈守明留给德王最后的面子,那就是他对外宣称,德王是同意把这些粮食发放给军队,发放给民众。
只是下面的人不同意,所以他就砍了下面的这些刁奴,虽然在表面上保存了德王的面子,但是以小气巴拉的德王的脾气,怎么可能吃这个亏?
你往我嘴里面喂屎,虽然告诉别人,那其实只是黄色的窝窝头,但是这口气,又岂能够吞得下去?
师爷道:“东翁您不能跟陈守明对着干了,现在他的威望,如日中天,特别是全城的军队,都听他的,如果他一个心情不爽,派人把我们家给屠了,都没人敢喊冤。”
李保正这一个气愤,他说道:“想不到我李某人纵横官场这么多年,最后遇上这么一个粗卑竖子,还有廷和他如何是好,难道就眼睁睁看到出城去送死吗?”
师爷说道:“东翁!难道你没听说过镖人计划吗?”
李保正生气的说道:“有事说事。”
师爷说道:“据小的所知,浮山军那一群军头,其实是不满陈守明只手遮天,他爱面子,要把粮食免费送出去,但是下面的那群人他们要搞钱呀!所以他们就搞出了一个镖人计划,他们有能力,把一些重要的人,送到外面安全的地方,当然这是要钱,每个要一万两银子。”
听到这个计划,李保证怦然心动,但是听说要10000两,他又生气说道:“这些遭瘟的丘八,他们为什么不去抢,他们直接拿刀子去抢岂不是更好?”
师爷道:“确实是非常黑,这笔生意值不值得,关键在于一点,敢问大人一句,这济南城守不守得住?如果守得住的话,这钱就是冤枉钱,成了冤大头,如果守不住,就非常值了,家族里面有人逃出去,总比全部死光好,家族必须传下去,每年清明、重阳,也得有人上一炷香。”
师爷说这句话,说到了李保正的心坎里面,他们这些高官,其实也都不看好陈守明能够挡住建奴大军,唯二的变数就是看能够撑多久,朝廷的大军什么时候到。
他们从邸报得知,朝廷大军此刻还在北直隶,据说正在寻找建奴主力,准备决战。
皇帝非常重视山东虏乱,所以派出了内阁首辅刘亮宇离京,统筹天下兵马,围剿建奴。
问题就是这位首辅大人,素手清谈,天下无敌,若论兵事,一问三不知。
根本就不知兵,他比杨嗣昌更不如,更要命的是,兵力都掌握在杨嗣昌和高起潜两个人的手上。
堂堂内阁首辅,离开京城,所带领之兵员,不过是数千,所以,谁会对这数千的老弱病残,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