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袁谭,东渡扶桑 第7章 兴汉岛 王朱表

作者:奶爸咸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6 12:04:3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这竹简实在太过笨重不便,改日还是要把蔡伦纸再改良改良,替换此物。

心中吐槽,袁洋面上不动声色打开竹简,细细翻看,与此同时,王脩洪亮的声音,于堂内适时响起。

“主公,吾瀛州刺史府,眼下汉民计有2766户,共12837人。

其中成年男丁6821人,已入伍3283人,成年壮妇3694人,剩余老弱妇孺2322人。”

这个军民比例,以及青壮老弱比例,按常理而言,是十分不合理的,但眼下是汉末乱世,老弱妇孺折损率高,加上袁洋远渡重洋时许多老弱躲入深山,不肯随行,方有今日之异。

“对马国倭民,丰臣秀吉以下,计有402户,共2877人,其中成年男丁783人,成年壮妇1061人,老弱妇孺1033人。

其中奴隶占七成,为2013人,其余平民贵族占三成,为864人。”

对马国的国情与此时的倭国共主邪马台国几乎一致,都属于奴隶制部落联盟国家时期,奴隶远多于平民,制度十分落后。

“对马国生熟田约为一万八千余亩,亩产约两石,府库计有稻、麦、粟八千余石,菽豆及各种杂粮三千余石,各种海鱼干一千余石,鸡鸭鹿羊数百石,金银铜三百余斤,麻布五百余匹,游艇小舟百余条,劣质竹弓、刀枪二百余件,皮甲五十余,铁甲全无。

吾军结余麦、粟、菽豆及各种杂粮五千余石,牛三十二头,马三百零三匹,金银铜三千余斤,麻、帛一千余匹,楼船三十二条,艨艟五十一条,游艇、走舸六十七条。

弓弩五百余,刀枪剑戟五千余,盾牌八百余,铁甲一千两百余副,马甲一百余副,皮甲二千余副。”

此时的扶桑各国大多都没有文字,皆是结绳记事,生产力极端低下,仅看对马国坐拥一万八千亩良田,也没什么战乱波及,却仅有万余石粮草结余,便可见一斑。

其它强弓劲弩、刀枪剑戟、铁甲甲胄,更是不用提,就连造船业也是毫无技术可言,仅能制作游艇、走舸级别的小船。

要不是半岛时不时有流民跨海而来,带来大汉的先进技术,恐怕扶桑各国,此时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亩产两石?一年也就能得36000石粮草,加上打鱼狩猎,以及山地种植其他杂粮,顶多能获得5万石,也就是300万斤粮草。

以人年均消耗约千斤粮草(包括衣食住行)来算,顶多养活3千人,倒也符合对马国人口国情。’袁洋默默计算。

“主公,吾全军上下加上倭人,计有15700余人,日消耗粮草五百余石,而吾军府库,现存一万七千余石粮草,仅能支撑三十余日,便是削减用度,增加捕鱼捕猎人手,也顶多多支撑十天半月,还望主公早作打算。”王脩忧心重重的提醒道。

一天消耗500石,一年就是约18万石粮草,以扶桑此时亩产两石的农业生产力,大约需要9万亩左右的土地才能勉强供养。

这还仅仅只是填饱肚子,如果再加上军费开支,以及应对天灾人祸,没有20万亩土地,休想供养这一万七千余军民。

“叔治,待吾整军完毕,安顿百姓,定会发兵继续东进,届时,一切都将迎刃而解。”袁洋正色道。

“主公,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而农又为祀戎之根本。”王脩建言道:“对马岛土地虽贫,人口虽少,然却是吾军立业之基,时值早春,春耕在即,此诚不可不多加重视,望主公尽早选用贤能,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悉心治理,将此岛化为吾军根基之地。”

“叔治所言甚是。”袁洋肯定的对王脩点了点头,笑道:“此岛虽小,却是吾军东征扶桑第一站,意义重大,宜设县建城管制。”

“对马此名乃倭人所译,粗鄙不堪,吾意改易其名为兴汉岛,建兴汉城,设兴汉县,管辖附近海域,诸君以为如何?”

“甚妙!”管统大声叫好:“兴汉兴汉,兴复吾汉族之岛,大善!”

“妙哉,主公易对马为兴汉,定能兴吾汉族,复吾袁氏基业!”袁盛大声赞同。

王脩、袁忠,也是频频点头,认可兴汉之名,自此,对马岛正式易名为兴汉,袁洋为华夏再次开疆扩土。

“诸君,眼下兴汉城百废待兴,汝等皆是吾袁氏肱骨,片刻不得离身,此城县长,汝等可有才干之士,举荐于吾?”兴汉岛一时片刻,撑死只能容纳三四千人,这样一个小县,自然不可能让王脩、管统、袁忠这样的心腹之臣长久逗留。

“主公,吾知有一人,其年虽弱冠,但家教森严,孝敬长辈,德才兼备,忠贞敢谏,若能得此人出仕,不需两年,定能大治兴汉。”管统轻抚美髯,郑重推荐。

“公威所举何人?”袁洋好奇问道。

“北海营陵王朱表是也!”

王脩:“……”

…………………………………

王仪,北海营陵人,字朱表,年不过十七,仪表堂堂,才德过人,谦逊有加。

袁洋与之一见,便一见倾心,随后,就如何施政于兴汉县,两人秉烛长谈,直到深夜,方才令其尽兴而归。

袁洋很满意王仪的学识才干,以瀛州刺史身份,征辟其入仕,并任命其为兴汉县试守县长。

王仪拜别袁洋,整理衣冠,从容离开主殿,少顷,他行至不远处的偏殿,敲门问好,推开门走了进去,拜谢举主管统。

与管统交流片刻,见天色已晚,王仪主动告辞。

管统亲自起身相送,王仪连连行礼。

回到家中,王氏一族一家五口俱在,看向长子,王脩率先开口:“朱表,可有拜谢管君?”

“父亲,吾刚从管公府上归来。”王仪正色回道。

“甚好,管君对汝有举荐之恩,汝日后定要对其倍加敬重。”

“诺,父亲。”

两汉以来,只有太守以上高官,方有举荐权,而被举者一但犯错,举主也将一同受罚,故久之,被举主常视举主为君父,甘为其座下门生故吏,为之张目,汝南袁氏,便是受益其中的佼佼者。

“父亲,袁征东恢弘雅量,气度非凡,眼光卓越,见微知著,胸藏丘壑,心怀天下,真乃当世名君耳!”

这位王脩长子,日后官至司马昭将军府司马的年轻人,对袁洋这位主君的第一印象显然极为深刻,口中连连称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