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袁谭,东渡扶桑 第50章 管统忠贞,袁忠知吾

作者:奶爸咸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2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主公,九夷郡上下,稻、麦、栗、杂粮、鱼干等粮草计有四十二万余石,麻帛五万余匹,盐三千余石,金银铜铁八万余斤。生熟田一百零七万余亩,已赏赐三十余万亩。”

“武备方面,经过缴获、制造,共计有各式铜铁甲二千五百余副,弓弩一千二百副,皮甲五千余副,铜铁刀枪万余,竹弓千五百张,其他木质盾牌刀枪无数,马匹尚存二百六十余匹。

水师楼船三十二艘,其他大小战船约三百余艘,多是俘虏于倭人。”

“主公,以目前府库,便是以十四万余军民日均最低消耗四千余石粮草计算,也仅能维持百余天。”管统冷冷道出缺粮之危:“若不早做打算,不需寒冬之际,七八月之时,秋收之前,吾等便有断炊之难。”

这还是多亏了袁洋战事结束的早,如今不过四月初便马放南山,不然粮草消耗更大。

“诸君,可有良策助吾等共渡难关?”尽管袁洋心中早有想法,但他仍然环视左右。

管统当仁不让站起:“主公,自古府库不丰,无非开源节流二策。”

“节流此策,三军乃吾等之根本,不宜妄动,匠作、童子同样甚为重要,也不可削减用度,故吾思虑良久,唯有于行政、倭人二处入手。”

袁洋微笑点头:“公威所言甚是,不知具体如何?”

“九夷军民不过十四余万,却有十县之地,此过于臃肿,吾意并兴汉、忠烈、九夷、临山为一县,木城、顺义为一县,玉田、平南为一县,赤马关、伊人为一县,精简行政,消减用度,加强管理,主公可有意乎?”

“此策甚善,便依公威之言,并十县为四县。”袁洋闻言大加赞赏。

之前只顾开疆扩土,没细想,被管统这么一提醒,袁洋确实觉得十县之地太过臃肿了,管理成本太大,便是后世的扶桑,整个九夷也不过七县。

“另有倭人,当行配给制,数千已经恢复民籍倭人吾等暂且不管,剩余十数万倭奴,可按精壮、健妇、老弱三等依次给粮,精壮日给粮二升半,健妇二升,老弱一升半,此策若行,可省半月之粮。”

二升半也就是一斤三两左右粮食,换在现代,天天大鱼大肉,肚子油水充足之成年男子,堪堪够用,但在粮油奇缺的汉末,这点零食,顶多算是不会饿死人。

好在倭人多矮小,能忍饥挨饿,袁洋想了想,再次点头:“可,吾等便再苦苦治下倭奴,待九月丰收,再酌情增加口粮。”

“诺。”

一连两策受到赞许支持,管统心下大定,继续献计:“开源之策,臣有上中下三策,皆各有利弊,望主公思之。”

袁洋很给面子的笑道:“公威尽可畅所欲言。”

“下策为掠夺粮草,待农事稍定,吾等可遣少量精锐士卒乘船一路向东,往扶桑本州沿海之地抄掠粮草,此策胜在得粮快捷,但弊端也较明显,杀戮过甚,易激怒邪马台国,引得其五部联手,不利于吾军后续征讨。”

“此上策耳!”与其所想不谋而合,袁洋当即赞许:“非常时当行非常手段,至于邪马台国,吾有诸君,便是五部俱来,吾亦有何惧哉?!”

袁盛、袁安、管蛟三人闻听此言,立刻眼放光芒,连连点头赞许。

管统无奈摇头,继续道:“中策为渔猎增产,九夷诸县,皆是沿海之城,又有内陆山林颇多,待农事一过,可遣各地军民,搜山检海,捕鱼打猎,以充府库。此虽中庸之策,却胜在稳妥长久,且不费刀兵,主公可有意乎?”

“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此策亦可通行。”袁洋从善如流,顿了顿,他好奇问道:“不知上策何如?”

管统轻抚美髯,傲然道:“主公可知桑弘羊之官山海之策?”

“可是盐铁专营?”袁洋恍然大悟。

“正是,”管统轻笑着一扫座下各文武:“刺史府府库虽不丰,然民间却犹有余粮,若效桑弘羊官山海之策,行盐铁茶酒专营,当能大益府库。”

座下文武皆是默然不语,袁洋见状,心中对管统的忠贞不由越发敬重。

“诸君,”眼看气氛尴尬,袁洋不得不站出来打圆场:“盐铁茶酒皆由官出,虽大利府库,却不利汉民,吾意仅官盐铁,茶酒依旧藏于民间,何如?”

盐铁占大头,袁洋肯定不能放,茶酒虽然有点可惜,但也只能暂且先行放下。

众文武起身长拜:“主公英明!”

“公威公忠体国,献之上中下三策皆是良策,吾当纳之,并力而行。”袁洋笑了笑,将目光看向管蛟、袁盛等人:“正则、兴戈…君等可还另有良策助吾?”

管蛟涨红了脸:“主公,吾只善操舟持刀,研桑心计,持筹握算,非吾之长也!”

袁盛、袁安也同样苦着脸,皆言不善此道。

见状,袁忠悠悠起身,献上别策:“主公,吾等水师犀利,又熟知幽冀青徐、辽东、三韩航线,何不如遣人渡海经商,以九夷黄金、倭奴、海盐为货,置中原稻粟、良马、铁器、流民乎?如此不动刀兵,便丰盈府库,充实吾等汉军根基,岂不美哉?”

袁洋拍案大赞:“此策甚善!宜当速行,守贞知吾也!”

袁洋想占据扶桑,最大的问题就是汉人人口不足,袁忠此策正是袁洋早就想过千百回的远洋贸易之策。

扶桑盛产黄金、铜、海盐,还有倭奴,用这些东西换回中原海量物资、人口,绝对一本万利。

不过袁洋目前所占之地,黄金和铜都只有少量,真正的大头还没拿下,倭奴价值又太低,想换点好东西,殊为不易,思来想去,袁洋将目光放在了海盐上。

毕竟数千年以来,盐铁之利,早已众所周知。

而扶桑的海盐,目前还停留在最低级的煮海为盐阶段,生产成本和产量都太低,勉强供给九夷郡十余万人口尚可,想要大量贩卖,确实力有不逮。

一念及此,袁洋计上心头:“公威,守贞,明日陪吾巡视制盐厂,估算产量。”

“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