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马国国王卑弥田,携投马、鬼奴国一万五千余倭人军民,杀鬼奴国国王、大将,向将军请降!请将军宽恕吾等抗拒天军之罪!”
卑弥田手捧鬼奴国国王头颅,赤裸的上身,一路跪拜俯首至袁洋身前,态度谦卑至极。
命人收走头颅,袁洋抬脚踩在他的脑袋上,笑道:“汝倒是识时务,也罢,念在汝有献降之功,吾便收汝为奴,赐名织田信长!望汝忠于吾汉室,勉之,勉之!”
“奴多谢将军收降之恩!定为将军效死!”织田信长感激涕零,尽情亲吻袁洋沾满泥土的马靴。
至此,鬼奴、投马两国彻底灭亡,袁洋也满足了心中的恶趣味,聚齐了扶桑所谓的战国三杰。
……………………………
当天,袁洋传令三军驻扎于投马国国都,晚上,以两国府库大宴三军之后,袁洋召集一干文武,商议下一步进军计划。
“主公,”王乔作为袁洋事实上的随军后勤主管,他率先开口,将此战战功一一道来:“此战袁安当为首功,其领二百骑卒,不损一兵一卒,数十里奔袭至此,逼降鬼奴、投马两国,为吾汉军立下大功,理应重赏。”
“其次功当为匠作营,有赖霹雳车、火油弹之威,方能一战大破投马关。”
“再次为德川家康,倭兵营此战出力甚多,损伤严重,当为其迅速补充。”
“其它诸军也多有功劳,吾均已记录在册,请主公择日为三军叙功。”
袁洋点了点头,将青铜酒爵放下,高兴的封赏道:“袁安功劳甚重,赐字子烈,迁其为骁骑校尉,仍掌亲兵营。爵封五大夫,以酬其功。”
“臣多谢主公!定为主公效死!”短短数月,从一介家奴一跃而成秩比千石的骁骑校尉,还被赐了字,封了五大夫高爵,袁安怎不感激涕零?
“匠作营之功由军中匠作大将封赏,”袁洋敲了敲桌案,将目光移向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此战立功不少,着尔从投马倭人精壮中挑选七百精锐,扩充倭兵次营编制为一千五百人,另赏田百亩,赐女婢五人,以酬其功。”
“多谢主公,奴敢不效死!”德川家康惊喜跪拜。
“其它将校战功,由征东将军府接律封赏,子谦,述功要快,不可让三军寒心。”
“诺!”王乔应诺。
“此战缴获如何?”袁洋又问道。
“主公,此战因织田信长投降之故,投马、鬼奴两国府库进入吾军之手,计共缴获稻、栗及各式杂粮、鱼干、肉晡约十四万余石。
金银铜铁约一万余斤,麻布五千余匹,盐三百余石。
武备方面,劣质铜铁甲约三百余副,铁质刀枪二千余件,皮甲千余副,竹弓五百余副,其他木盾、木枪数千。”
打了一个多月,袁洋差不多缴获了五百副劣质铜铁甲,再加上匠作营日夜不停的熔炼劣质铁器打造出的三百副铁甲,数十具马甲,袁洋如今麾下汉军披甲精锐,已从最开始的一千二百余副铁甲,一百余马甲,飙升到了二千多副铁甲,二百具马甲,实力再次上升一大截。
至于皮甲,加上这次的缴获,已经足够全体汉军全部装备。
“织田信长!”袁洋凝声道。
“奴在。”织田信长赶紧出列。
“汝献城有功,特迁汝为军司马,着汝从投马、鬼奴二国倭人精壮中挑选千五百人,组建倭兵三营,归吾直属!”
“嗨!奴敢不效死!”织田信长欢喜道。
德川家康在心中叹了口气,暗道竞争越发激烈了。
“子谦,丰臣秀吉所部此次立功同样不小,其人虽还未返回,但依旧要赏,迁其为倭兵营校尉,从俘虏倭人精壮中挑选精锐,扩充补齐其一营1500人编制!”
“诺。”王乔应命。
“鬼奴国、投马国田亩,可有清点完毕?”袁洋再问。
王乔对答如流:“鬼奴国约有生熟田五万七千余亩,投马国约有六万二千余亩耕地。”
“将投马国原有六千老弱迁至临山县安置,改投马国为顺义县,留鬼奴国五千老弱安置,不得有误!”
“诺!”
照例掺完沙子,袁洋询问汉倭各将,大田之敌,该如何应对。
袁盛明白袁洋心意,拱手直言道:“主公,吾等今日逼降投马,至大田己是一片坦途。
大田据此不过百二十里,急行军两日可至!”
“眼下后方困顿,春耕夏种严重缺人,吾等当迅速进兵,先兵围大田,围点打援,一战而灭南下邪马台国主力,自此,大田可下,门司港之围可解,伊都不战自降,吾等便可一统九夷中北部,待养精蓄锐,秋收后便可南下发兵攻灭狗奴国,一统九夷,以成大业!”
袁盛所言,基本上是复制袁洋此前透露出来的战略,此战围点打援是关键,必须要造足身势,逼迫北上的邪马台国九夷部主力不得不紧急回援。
一念及此,袁洋大声发令:“袁安!”
“末将在!”
“明日一早,令汝为先锋,领本部骑兵,一路东进,摧城拔寨直逼大田,不得有误!”
“诺!”
“袁盛!”
“末将在!”
“命汝领一千精锐,统领丰城秀吉本部一千五百倭兵,驱二千倭人老弱,广树旗帜,大张旗鼓营造数千大军东进迹象,务必使大田之敌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
“诺!”
“王乔!”
“令汝领二百汉军留守顺义,听从王脩指令,协同临山、九夷、木城,为吾押运粮草,保障后路。”
“诺!”
“其它将校统领二千五百汉军,德川家康、织田信长统领本部三千倭兵,为吾中军,听吾号令由西向北,迂回至大田北方,以待大田援兵南下!”
“诺!”
“另传令王基、管蛟,务必坚守门司港,阻挡本州倭人水路援兵,待攻灭大田,吾即刻便会统领大军北上支援!”
“诺!”
下完所有命令,袁洋站起身,环视麾下众文武,朗声道:“诸君!此战过后,吾等当横扫九夷,威震扶桑!望诸君勉之!助吾再兴袁氏!”
“吾等敢不效死!”众文武俯身长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