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袁谭,东渡扶桑 第18章 派系 出征

作者:奶爸咸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6 12:04:3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管统、王基、管蛟等一众文武心中也是一阵感叹,他们全都是豪门出身,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东汉一朝,对士人豪强优待宽容之主甚多,然对平民百姓关心者却甚少。

袁洋出生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却一改世家大族的奢靡之风,力行简朴,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关爱百姓,善抚士卒,先有免民口、算之赋,建童子营之善政,后又有树忠烈祠,优待伤残士卒之德政,实乃此时异数耳。

“诸君,眼下吾军虽轻取忠烈岛,但此岛土地有限,人口不足,产出不丰,实难以供养吾等近两万军民。”

袁洋收起思绪,继续发问:“君等可有良策,助吾攻略九州,一统扶桑焉?”

说着,便在屏风之上摆上了袁洋自制的扶桑海域笼统势力地图。

“主公,”管蛟立功心切,第一个站出献策:“乃…吾广派侯船,已摸清九州海域情报。

忠烈岛往南航行约八九十里,可至九州岛北部小国末庐,未庐左近,有伊都、不弥、投马、奴国四小国,其人口大者八九千人,小者四五千人,皆是兵不满千,武备不全之小邦。

此四小国皆是邪马台国臣属,实力弱小,夷化不臣,主公若信吾,吾愿为先锋,领两千水师,携八百汉属倭兵,负三日之粮,定能将之一一荡平!

然后修整片刻,或挥军南下荡平狗奴国,或东征邪马台国九州部众,一统九州岛,指日可待。”

管蛟话音刚落,袁盛腾的一声站起:“主公,九州岛地有一郡之广,口有数十万之多,正是步骑用武之地,水师精贵,甲胄不全,不善陆战,还请主公以吾为先锋,以水师为吾等押运粮草,吾定当横扫九州,为主公荡平岛上倭寇!”

“袁兴戈!汝欺乃公刀刃不利乎?!吾水师健儿,操舟可横行大海,下船亦能攻城拔寨,乃公之先锋,谁人敢夺?!”

“管十八!吾刀也未尝不利!有种吾等下马步战,汝若胜吾,前锋之职,任汝取之!”

武将争功,水陆对立,为利所驱,两支部队首脑纷纷怒目而视。

袁洋冷哼一声,高声喝道:“袁盛、管蛟,汝等放肆!

孙子曰骄兵必败,汝二人仗着兵多甲利,侥幸击破壹支倭人,便以为扶桑无人焉?”

虽然袁洋同样看不起还停留在部落时代的扶桑众小国,但袁盛管蛟表现出来的骄横轻敌之态,还是让袁洋大为不满。

远的不说,十数年前的黄巾之乱,哪怕是名将皇甫嵩面对黄巾军,一时不慎,也曾被波才围困于长社。

曹孟德更不用多说,三年后的赤壁之战,原本占据绝对优势,却因骄傲自大,一着不慎中了周瑜的苦肉计,乃至于落得个火烧连营,损兵折将,狼狈逃走的下场,进而导致一统天下之局崩溃,从此三足鼎立,为天下笑。

“主公,臣等知罪!”袁盛管蛟羞愧难当,下拜请罪。

袁洋上前扶起两人,意味深长地对众人道:“吾此前早有谏言,吾袁氏之败,人心不齐乃是罪因。

今吾等兵不过数千,民不过万余,文武更是只有君等寥寥几人可托大事。

而吾等远渡扶桑,孤悬海外,面对拥众上百万的邪马台国这等大敌,一着不慎,定会马失前蹄。”

“如若君等在此等危如累卵之刻,仍不能齐心协力,共御外敌,那吾等,恐将陷入死无葬身之地耳!”

此言一出,不光袁盛管蛟这两个始作俑者,就连王脩、管统、袁忠、袁安、王基、王乔,甚至连丰臣秀吉,也跪倒一片,众人齐声高呼知罪,请主公责罚。

此时的袁洋手下人马虽少,但已经隐隐出现了数个派系,有以王脩、管统为首的青州文臣派,有袁忠、袁盛、袁安为首的宗族派,有管蛟为首的水师派,还有丰臣秀吉为首的倭人派。

因为人性之自私,派系和山头,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势力,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袁洋无论如何也不允许内部因派系之争,而荒废公务,坏他一统扶桑,重返中原之大计!

因此,在看到有此瞄头冒出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发出雷霆震怒。

敲打完众人,袁洋问策,袁盛、管蛟,包括袁安,水、步、骑三军首领都认为等休整数日,便可直接先发兵攻灭近在咫尺的末庐,然后收拾周围的伊都、不弥等小国,以战养战,扩充倭兵营,等实力足够,无论是发兵南下攻灭盘踞在九州南方的狗奴国,还是东征以九州东北为核心的邪马台国分部,都是水到渠成。

王脩、管统、袁忠也支持这个稳妥的方案,丰臣秀吉自然也没有任何别的意见。

见状,袁洋环视身边的王氏兄弟:“子谦、伯舆,君等可另有良策助吾?”

王乔摇了摇头,表示赞同大家的意见,而王基,却是站起身,来到地图前细细观看。

少顷,他一指地图某处,笑道:“主公,不若分兵两路,一部以步、骑为主力攻灭末庐,扫平四周小国,另一部以水军为主力,辅以少量精锐步骑,攻占此处,修筑城关,何如?”

袁洋眼神一亮,他仔细观察地图,结合前世今生种种扶桑情报,突然朗声大笑:“哈哈哈!伯舆果有乐毅之才!吾得伯舆,盛得千军耳!”

…………………………………

数日之后,袁洋整军休整完毕,便正式再次出征。

而此时,三军早已述功完成,得到大量封赏。

有厉害的,一战连斩三颗倭人首级,不仅优先获得了此前袁洋承诺的十亩良田入伍赏赐,同时再次获得十亩良田、倭奴一人的重赏,以及晋爵公士,成为第一批军功子弟雏形。

有20亩良田,一年最少产粮40石,袁洋优待军户,赋税去除兵役,劳役,每亩地只收取1/3的产出,其他再无苛捐杂税。

三十三石主粮,加上织布、打渔等其它收入,足以供养一个三口之家的正常开销。

就连倭人,虽然袁洋给他们的待遇,只有汉军的一半,但勇猛一些的,砍了三颗同族脑袋,直接就摆脱了奴隶身份,同时还能获得五亩良田,其它200多个阵亡的,家属直接摆脱了奴隶身份,并且获得了25亩地,一个倭奴的抚恤重赏,同样是感恩戴德,士气大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