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字伯舆,与袁洋同岁,年方十五,东莱曲城人,自幼丧父,由叔父王翁代为抚养。
王基事王翁甚孝,自此声名为青州所知,时任青州别驾的王脩初见其,便言王伯舆日后定当秩二千石。
而他也不负众望,屡得王凌、王朗、司马懿、曹爽、司马师、司马昭等权臣的看重,在名将凋零的后三国时代,接连助魏国平定淮南三叛,内修政治,外拒孙吴,实文武双全。
更难得的是,其孝且谦,正元二年,王基助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后,司马师迁其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晋封安乐乡侯。
他上疏要求分自己的封邑二百户给叔父王翁的儿子王乔,并求赐王乔关内侯,用来报答王翁的养育之恩,司马师有感其孝,特许之。
也就是此时,联系前因后果,袁洋恍然大悟,心中越发期待与王基的会面。
如今他的手下,文有王脩、管统、袁忠、王仪、王乔,内政人才暂时不缺,武却仅有袁盛、管蛟二人勉强拿得出手,而且两人目前只可为将,不可为帅。
当今天下乃是乱世,武道不昌,乃取死之道。
王基虽然年轻,但却是后世被验证过的帅才,如果能把他收入囊中,细细培养,数年后,定能成长为将帅之才,成为他进取中原的最佳臂膀。
在袁洋的催促下,王乔卸任童子营教习,交代王忠暂代教习,骑上袁洋近卫的战马,一行人策马奔腾,没一会儿,便来到了王家的临时居所。
此时正值正午,王乔的父亲王翁携妻筑城归来,听到动静,当即迎了上去。
袁洋亲切的上前行礼,并让袁安送上新鲜的鹿肉和粟米做为礼物,王翁夫妇受宠若惊,赶紧招呼袁洋进屋休息。
得知袁洋的来意,王翁告之袁洋,王基和他母亲,在县史的安排下,正在开垦荒地,准备春耕,看时间,应该一会儿就回来。
说曹操曹操就到,没一会,不远处,一名弱冠青年,扛着两把锄头,搀扶着一徐娘女妇,出现在众人眼前。
“伯舆,丘嫂,此乃袁征东,来此亲请伯舆出仕。”王翁声音洪亮,笑容满面的主动说道。
王基母子心下一惊,赶紧向袁洋行礼,袁洋扶起王基母子,笑道:“丘嫂,吾久闻伯舆孝名,今日见此,果名不虚传。”
王母谦逊的回道:“袁征东过誉了,吾儿伯舆当不得如此赞誉。”
一番客套之后,袁洋直接道明来意:“伯舆,吾东渡扶桑,愧领征东将军,瀛洲刺史高位,左右文武奇缺,今征伐倭人在即,求贤若渴,君愿出山相助否?”
王基望向王母,王母面露怒色:“伯舆,袁征东救吾王氏一族大恩在前,今又不以汝卑鄙,亲自上门盛邀,汝若不应命,岂非不忠不孝?”
王基欣然从命,俯身一拜:“臣王基,愿为主公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哈哈哈!”袁洋高兴的扶起王基:“吾得伯舆,如鱼得水耳!”
…………………………………
喜得王基、王乔兄弟,袁洋心情大好,他当场任命王基同为瀛洲刺史门下掾,与王乔一起随侍左右,先熟悉事物,慢慢培养,待时机合适,再外放重用。
赐下百石粟米、布、肉,以全王基兄弟后顾之忧,命王基兄弟明日再赴任,拜别王翁、王母,袁洋马不停蹄,继续巡视。
下一站的目标是匠作营,因没有合适人才,暂时由管统代为掌管。
“主公,匠作营现拥铁匠、木匠、船匠约三百余人,目前因缺少铜、铁、漆、羽,无力锻造武器,至于战船,船匠、物资、器械均不足,目前只能修补战舰,打造小型船只。”管统将匠作营的情况,如实告之。
袁洋点了点头,叮嘱道:“匠作营关系到吾军军备,乃重中之重,人手不足便从汉民中征召踏实肯干青壮,交由匠作大匠以熟带新,尤其是船匠,更需优先发展,公威,君再替吾转告各大匠,凡带出学徒出师者,每带出一人,赏粮百石,布十匹,上不封顶。”
当今的工匠,核心技术常常父子相传,外人想习得一二,难之又难,对此,袁洋唯有以利诱之,再晓之大义。
“诺。”管统应命。
“另,战舰、刀戈、弓弩皆是结构精密之器,制作工艺繁杂,为提高效率,君可令匠作大匠将工艺拆分为简单、困难、复杂三等,令技艺最优大匠专司复杂工艺,令次匠专司困难工艺,而最次者及学徒专可简单工艺,如此分工合作,或可大大提高生产进度。”袁洋再次开口。
“诺。”管统恭声笑道:“主公授此分工合作之法甚妙,吾定当督促匠作营按此法整改生产,必不误主公征倭大业。”
离开匠作营,袁洋又依次去了步军、水军、近卫军营地巡视,步军营虽被大量抽调,但因有基础,袁盛扩军备战事宜有条不紊进行,目前己经招满二千新兵,与剩余老卒一起合兵四千。
而水军营基本上算是从头开始,百废待兴,管蛟挑人也比较苛刻,水性不好的一律不要,目前只堪堪招了二千人。
而近卫军,袁安从袁盛军中精选五百精锐步卒,与此前的二百骑军,合兵七百,成了袁洋手下最精锐的一支部队。
别看仅仅只有700人,但这700人却人人披甲,弓弩俱全,加上袁洋厚待,待遇高出其它兵卒一大截,其士气高昂,战力居三军第一。
而这番招兵之后,袁洋的主力汉军,兵力膨胀到了6700人,几乎把整个汉民的精壮全部抽空。
而倭兵营这边,在袁洋的命令下,整个兴汉城精壮倭人,全部征召入伍,丰城秀吉来报,全军加上袁洋派来统管倭兵的二十名汉军军官,共803人,组了八个屯,堪堪一部。
当然这倭兵营的军备就有些惨不忍睹了,全都是捡自对马国之前的破烂,连黄巾军都有所不如。
如此,袁洋纸面上的实力已经达到了7500人,堪称是兵强马壮。
而王脩,看着被掏空的府库,不由愁的再生华发。
见状,袁洋心中清楚,再不出兵,恐怕不需要半个月,三军就会不攻自破,于是,厉兵秣马数日后,这日,袁洋在校场正式召集三军,誓师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