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袁谭,东渡扶桑 第11章 筑城 童子营

作者:奶爸咸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6 12:04:3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地动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很快,在袁洋的示意之下,众人纷纷散去,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袁洋照例早起,用过朝食,便在袁安的陪同下,巡视兴汉岛。

兴汉岛此时百废待兴,不提水、步、骑三军,倭兵营的组建,也不提匠作营、童子营的兴建,单是整修城墙,营建县城之事,便热火朝天的开展。

王仪很有才干,且雷厉风行,就任兴汉县县长的第一天,趁着天气晴朗,在他的指挥之下,数千汉倭百姓,便有条不紊的开挖地基,然后在里面填充烧制完毕的石砖,垫高地基,以预防雨水侵蚀。

紧接着,精心挑选合适的黏土、沙子和少量石子,以中原成熟的配比配方搅拌均匀,再掺入切碎的麦秸、稻草,以及石灰,以增强韧性。

再之后,便到了最关键的夯土环结,先将工匠打造好的版筑固定在地基之上,紧接着便在里面加入搅拌好的混泥土,再之后便是最耗人力的夯土环节,精选精壮,用沉重的石质夯杵用力反复夯实,直至夯无可夯。

如此反复加高,一道坚固的夯土城墙毛胚,便拔地而起,墙体表面,为延缓风雨侵蚀,王仪令人涂抹上一层特制的石灰砂浆作为“保护层”,如此数日,在近万汉倭百姓的努力之下,周长仅两里少许,高不过一丈八尺的兴汉县城,便隐约浮现。

建城是个大工程,虽然因兴汉县城设计较小,无法与中原郡县相比,且王仪手中劳力不少,修建的进度很快,以现在的速度预测,只需再有一个月,便能初步完工。

但他即将领兵南下征讨壹支,届时,此地的汉民,至少会迁走大半,加上春耕在即,城墙的进度肯定会放慢,袁洋料想,兴汉城想要彻底完工,恐怕至少要两三个月以上。

“朱表,此地倭民,汝是如何看待?吾南下壹支之后,汝可有良策治理?”挥手示意王仪近前,看着远处热火朝天筑城,袁洋轻声问政。

王仪走至袁洋身侧,躬身行礼:“主公,兴汉城倭民大多老实本分,顺服异常,且其青壮,大半组建倭兵营,吾大军去后,只需留守百十步卒精兵,水师一队,辅以吾汉民制之,必不使主公忧心后方。”

“兴汉岛耕地虽贫,然山林渔海物产丰富,吾当积极组织春耕,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并施以中原治田之法,提高亩产。”

“组织百姓打渔狩猎,广种桑麻,并鼓励倭民多习汉话,易汉服,行汉礼,尊汉律。”

“另,倭民中奴隶甚多,且青壮女性居多,吾意鼓励吾汉民男丁,多蓄倭人女婢,待时日一久,诞下新生汉丁,吾兴汉城,必定固若金汤,不生动乱。”

“善,朱表此言甚合吾意,有君在此坐镇,吾后路无忧矣。”袁洋脸上露出欣赏之色,王仪家教出色,才德过人,假以时日,多经历练,为其牧守一郡之地,也不是难事。

谢绝王仪陪同继续巡查兴汉筑城之美意,在袁安的护卫下,袁洋来到村口西北角。

此地是一片低矮简陋的木质建筑群,袁洋一行刚刚接近,便闻得里面传来一片童子的读书之声。

“仓颉作书,以教後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

“勉力讽诵,昼夜勿置。苟务成史,计会辩治。”

“……”

此地乃是袁洋特意嘱咐袁忠创建之童子营,里面搜罗了兴汉岛上下,所有八至十四的汉民童子。

行至此地,袁忠得知消息,立刻迎了出来:“主公。”

“守贞,此童子营,现有多少童子?汉民家长,是何反应?”袁洋轻声问道。

“启禀主公,童子营眼下计有833人,皆是吾等汉民之后。汉民家长,闻听如此德政,无不对主公感激涕零。”袁忠对答如流。

这话袁洋倒是相信,别说是这个知识宝贵的年代,就算到了后世,不收任何费用,无偿提供学习资源,也是一大德政。

“此童子营用度几何?营中物资是否短缺?”

“主公,童子营只管朝食,用度倒是不多,然教习仅五人,笔墨竹简更是远远不足,许多童子,只能以水为墨,以地为竹简,十分辛劳。”袁忠如实禀报。

五个教习,人均教导166人,确实是有些夸张了。

不过东汉时期,造纸术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普及平民,印刷术更是还没有影子,没有这两门技术推广知识,整体识字率几乎低于百分之五。

也就是说,平均100个人,仅有不到五个人识字,如果去掉贵族阶级,仅以普通平民来算,恐怕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二三。

这个年代,能识字的都是人才,袁洋手下军民虽然过万,但能识字的也就三四百人。

去除担任军政要职的,不愿屈就的,能担任启蒙教习的,便只剩这区区五人。

“童子营教习,月俸几何?”袁洋再问。

“月俸一石五斗粟麦,管一顿朝食。”袁忠回道。

“月俸上浮至两石五斗,且任期如满两年,可迁至兴汉县六曹,任佐史。”

“诺!”袁忠应命,心道主公果真重视童子营,月俸上浮也就罢了,连斗食佐史也舍得拿出。

“童子营的课业,汝是如何安排?”

“各童子按教习人数,暂分五个大班,前期先集体启蒙学字,兼授算术,中后期视各人学业进度及资质,分别授以汉律、礼、诗经、春秋等经典,同时授以弓马兵戈之术,以求因材施教,不遗贤才。”

“忠孝课业,可有时时宣讲?”

“每日授课、散学,教习皆有宣讲主公德政,训导众童子忠于袁氏,吾也时常代主公监督众人言行,必不使狼子野心之辈,忘恩负义。”

“大善,有守贞在此,吾无忧矣。”袁洋不吝啬赞美之言。

又问了些童子营琐事,袁忠全部有的放矢,事务处理有条不紊,袁洋十分满意,暗道汝南袁氏底蕴深厚。

童子营事关袁洋往后的统治根基,由不得他不倍加重视,往近处说,拿住了童子营,这一万多军民,便绝不会生乱,远处看,待这批童子结业出仕,扶桑之地便不愁没有足够的汉官治理。

而只要持之以恒,未来登陆辽东,重返中原,有这批没有背景的心腹鼎力支持,他也不怕受制于世家大族,重蹈袁绍败亡覆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