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转吏部尚书加文渊阁大学士、南京户部尚书高宏图转礼部尚书加东阁大学士,入阁理政。”
“刘孔炤以勋爵入阁理政。”
三人行礼,“臣等领旨,谢恩。”
朱慈烺透过新入阁的三位阁臣,看向那四位总兵。
靖南伯黄得功因为有爵位,站得靠前,其他三位相对靠后。
最后,朱慈烺的目光落在凤阳总督马士英身上。
“南京礼部尚书王铎以原官加东阁大学士入阁理政。凤阳总督马士英超擢兵部尚书加东阁大学士,入阁理政。”
这次,朱慈烺没再让下面的人廷推,而是直接定了两个人选。
一个东林党王铎,一个与东林党不对付的马士英。
一个代表钱袋子,一个代表枪杆子。
虽然马士英未必能控制住那四位总兵,但他毕竟是四镇总兵在朝堂上的代言人。让他入阁,主要还是为了那四位总兵。
南明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皇帝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
在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军队之前,只能先拉拢已有的军头。
对于东林党而言,这是一个裹着糖衣的炮弹。
自家人王铎入阁,是糖衣。政敌马士英入阁,是炮弹。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糖衣是甜,可等到糖衣融化露出炮弹,天知道这颗炮弹什么时候会爆炸。
相较于东林党人的犹豫,马士英则是毫不犹豫。
什么糖衣,什么炮弹,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
“臣谢殿下恩典。”
他的盟友勋贵们再次附和,“殿下英明。”
马士英一谢恩,使得王铎感到些许被动。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作为久经考验的封建主义战士,王铎当然不愿意错过这次入阁拜相的机会。
而作为东林中人,他又亟需表现出耻于同马士英一并入阁。
南京六部,因兵部有参赞机务之权,故以兵部为尊。
户部尚书高宏图入阁,今已居文官第二,紧挨史可法。
吏部尚书空缺,他这位礼部尚书本应顺位成为文臣中的第三人。
马士英已经谢恩,事实上入了阁。
要知道,他这个礼部尚书,在拥福还是拥潞的问题上可是出了大力气,与马士英等人结下梁子。
他若是不应,不仅心有不甘,还极有可能被马士英踩在脚下。
王铎仿佛喉咙里卡着鱼刺一般,想吞,吞不下;想吐,吐不出。
这个挠心。
这时,王铎见自己身前的高宏图缓缓躬下身子,躬身的幅度很小,行动很慢,像是有意在提醒自己。
有了台阶,王铎抬腿便下。
他跪倒在地,“臣谢殿下恩典。”
事实也的确是高宏图在示意王铎。
高宏图是个务实的人,他想的和马士英想的一样,东西只有吃进肚子才作数。
待王铎谢恩后,高宏图躬身的速度明显加快,动作也变大,甚至都碰到史可法。
史可法哪里还能不明白,身子也躬了下去。
当官,要的就是心明眼亮。两位大佬带头有了动作,后面的人纷纷跟上。
动作有迟有缓,声音倒很是齐整的汇成一条,“殿下英明。”
这一届的内阁,文官,武官,勋贵,全都照顾到了,可谓是互相妥协的艺术,
朱慈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好,好啊。”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有卿等辅弼,何愁不能收拾山河。”
史可法上前,“殿下已然监国,臣请发令旨,将此喜讯昭告天下,以安人心。”
“准。”
皇帝是大明朝的象征,崇祯皇帝没了,急需再立一个新的皇帝。大明朝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字。
王铎上前,他入了阁,不过也没有忘记礼部尚书的老本行。
“臣请为圣上上尊号,并追赠于甲申殉节等一应文武官员。”
朱慈烺点点头,“此事,内阁同有司,按例处置。”
一连两个建议都是东林党人提的,马士英不甘落后。
“北有李贼,西有张贼,而京畿军力疲惫。为保殿下安危,臣请殿下降旨,责令各地督抚官员,遣兵入卫。”
马士英的话,算是说到朱慈烺心坎里去了。
“准。”
“殿下。”高宏图行礼。
“南京各衙官员本就短于北京各衙,今铜撵驾临南京,为辅殿下,臣请增补各衙官员。”
朱慈烺微微侧目,感觉大殿内的光亮,隐隐有些刺眼。
定睛一瞧,不是阳光,而是群臣的炙热目光。
听到要增补官员,群臣的眼睛顿时射出一道道精光。
入阁拜相是文臣最高的追求,可真正能入阁的,不过凤毛麟角。
于众人而言,入阁不过海市蜃楼,看得见,摸不着。他们更关心的,还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东林党在内阁中占据三席,处于优势地位。东林党人的身价,必然随之水涨船高。
入阁的三人又都是尚书,一人动,众人动。
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对应的线上,不知有多少人会顺位升迁。
“南京官员缺额大,增补官员之事,内阁同吏部尽快拿出个章程来。但也不能敷衍了事,什么人都用,宁缺毋滥。”
封官许愿,历来是屡试不爽的拉拢人心的手段。
朱慈烺不是小气之人,要钱要粮,是真的没有。撒出去几个乌纱帽,他还是舍得的。
“臣明白。”史可法领旨。
“失藩旅居各地的藩王,瑞王安置于贵阳,惠王安置于杭州,桂王安置于广州。其余各藩,着令各地官府就地安置,并开释凤阳高墙内的一应宗犯。”
福、瑞、惠、桂四藩,乃是礼法上最亲近帝室的四藩。
福王留在南京,其余三藩分散安置,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若事情不可为,朱慈烺便会下诏。按礼法确立继嗣之人,最大程度上避免内斗。
而凤阳高墙内,还关押着南明难得有斗志的皇帝,隆武帝朱聿键。
史可法等人刚想躬身领旨,见太子话犹未尽,便停下身子,继续聆听。
“皇宫一应规制,比照北京。不紧要的宫殿,不必修缮,省下钱粮,用于国事。”
“殿下英明。”能省钱,就是好太子。这次,群臣是发自内心的。
“另,以驸马都尉巩永固祭孝陵,成安伯郭祚永祭泗陵,魏国公徐允爵祭凤陵,宁南伯左良玉祭显陵。”
“并令各省府州县、藩臬司道,举荐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