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开局请我当皇帝 第50章 文安之

作者:蓝见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9 21:28:1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巩永固同左良玉定下了三年之约。

三年之后,许左良玉之女左羡梅为妃。

左良玉想利用这三年的时间观望形势,朝廷需要这三年的时间来缓冲同左镇军阀的冲突。

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达成了暂时的政治默契。

剩下的事,就该由礼部出面,走流程了。

可三年之后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左良玉的拥兵自重,也是明代有意加强总兵权力的一种“反噬”。

明军的作战对象,多是蒙古草原势力。

随着草原势力分崩离析,明朝也用不着组织大兵团作战。

将家丁、营兵分散给不同的将领,也主要是为了应对碎片化的蒙古部落。

自俺答以后,也就虎墩兔(林丹汗)有着宏图大志,想要再度统一草原。

可虎墩兔的实力太差,在东边打不过女真人,就跑到了西北,想在西北明军身上,把场子找回来。

结果,被宁夏总兵马世龙带兵一通暴揍。

宁夏一个军镇的实力,就已经足够收拾虎墩兔。

最后虎墩兔在青海郁郁而终。

蒙古人经过明朝近三百年的打击,早就虚弱的不成样子。

等到面对后金时,明朝原本应对蒙古的那一套,明显不适用。

零散家丁精锐的作战方式,无法应对女真动辄就是万骑的大兵团作战。

大明朝堂上,上至崇祯皇帝,下至地方官员,都意识到,必须加强总兵的权力。

战时必须将全部精兵集中于总兵麾下,统一指挥作战。

典型的例子,就是松锦大战。

援辽的各部总兵,率领的都是各军镇的总督标营、巡抚标营、监军标营、总兵标营等精锐兵马。

而崇祯皇帝本人,对于文官,能杀的绝不留活口。对于武将,则相对要宽松太多。

可以说,明末的这些将领,具备窃国的资本,但他们本身却并不具备窃国的智慧。

就像左良玉,杨嗣昌以阁部之尊开府襄阳,他就九檄不至。

中原剿贼时,又先后坑死了傅宗龙、汪乔年两任三边总督。

等听到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时,左良玉又嚎啕大哭。

后李自成兵败,打不过清军,便转头南下,打左良玉。

左良玉打不过李自成,加上邱磊之死,便清君侧,攻打弘光。

对于左良玉这样的人,朱慈烺不能同对待高杰那般,只能求稳。

只要左良玉不乱动,就足够了。

联姻一事,不管是否有效,最起码目前是稳住了左良玉。

巩永固此行的目的,已然达到。

不过,达到目的的巩永固并未就此离去,同左良玉又寒暄客套一天后,他便赶去了辰州府沅州。

沅州是偏沅巡抚驻地,在巩永固逗留武昌期间,得到旨意的堵胤锡早已赶赴沅州赴任。

偏沅巡抚衙门大堂,巡抚堵胤锡正在同一老者谈话,言语中很是礼敬。

“大仆正募兵荆楚,若有需要,尽管开口,下官定竭尽全力。”

老者淡然一笑,“有堵中丞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大仆正,即太仆寺卿的尊称。

这位老者正是新任太仆寺卿,文安之。

委任的圣旨中,特意强调,接旨后,不必急于往南京赴任,先于湖广募兵。

届时,率所募之兵,一同赶赴南京。

西南之兵,常年处于镇压不服王化土司的战备状态。

加之又经历了十余年的奢安之乱,西南之兵,战斗力不俗。

文安之募兵的对象,也主要是湘西等民风彪悍之地。

原任偏沅巡抚李乾德,就曾协同文安之募兵。

可募兵的工作开展不久,李乾德就被贬官为武昌兵备副使。

新任偏沅巡抚堵胤锡,自然就要重新表态,全力支持文安之的募兵工作。

“二位都在呀。”巩永固从堂外走进。

堵胤锡起身,行礼,“遵化伯。”

文安之看着堵胤锡的动作话语,明白了来人的身份,随之起身行礼,“遵化伯。”

巩永固拱手还礼,“堵中丞。”

接着又看向文安之,“可是新任太仆寺卿,文大仆正?”

文安之再次行礼,“见过遵化伯。”

巩永固忙的扶起文安之,“大仆正不必多礼。”

“听闻大仆正于湖广募兵,不知成效如何?”

文安之:“现已经募得兵员两千五百。”

堵胤锡见二人还都站着,说道:“遵化伯,大仆正,还请二位落座。”

不是正式场合,巩永固没有在乎位次,随意的坐了下来。

“我这次来湖广,皇上特意叮嘱,要我配合大仆正募兵。”

“船队所带之物,除了赏赐宁南侯外,还有白银五万两,用于募兵。”

文安之:“五万两白银,遵化伯可是帮了下官的大忙了。”

巩永固:“这都是皇上吩咐的。”

“真是皇恩浩荡。”文安之朝南京方向行了一礼。

“偏沅之地多土司,民风彪悍,百姓生活亦不算富足,募兵不算难。”

“如今有了遵化伯这雪中送炭的五万两白银,招募数千勇士,不成问题。”

巩永固看向堵胤锡,“说到土司,偏沅巡抚治下,以保靖、永顺二土司为最。”

“萨尔浒之战后,朝廷曾诏命这两大土司,永顺土司出兵八千,保靖土司出兵五千,入卫辽东,其实力不容小觑。”

“堵中丞,抚院还压得住偏沅的土司?”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杨应龙叛乱,为统筹湖广、四川、贵州三省交界的土司地区,特设偏沅巡抚。

因偏沅巡抚治下多为土司,平定播州后,兵未裁撤,反而因为接连有土司叛乱,偏沅巡抚改为常设。

崇祯末,湖广大乱,为应对战事,偏沅巡抚曾移驻长沙。

如今湖广基本平定,偏沅巡抚又移回了沅州。

土司,向来是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乱世。

巩永固既然大老远的跑了一趟湖广,朱慈烺自然得让自己的姑父,把能在湖广办的事,都办了。

办不了的,也得掌握实际情况,回来汇报。

堵胤锡回道:“保靖土司为朝廷出过大力。”

“现任土司彭朝柱,曾助朝廷击退献贼,如今积功已至左都督。”

“下官任武昌兵备时,曾率军南下驰援长沙,同这个彭朝柱打过交道。总会觉得这个人,没有那么简单。”

“万历四十七年,朝廷征调永顺土司兵八千,可最终只出兵三千。”

“永顺土司彭泓澍,此人胸无大志,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足为惧。”

“次之的,像石柱、酉阳土司等,对朝廷恭顺有加。”

“其余的,则不值一提。”

“目前湖广近无战事,土司当不会选择在这种时候作乱。若真的要提防,精力应该放在保靖土司。”

文安之静静的听着,堵胤锡就任偏沅巡抚不过一天,就将情况摸得这么清楚,人才难得呀。

巩永固很是欣赏的看着堵胤锡,“堵中丞新任偏沅,就对治下了如指掌,果真不凡呐。”

“遵化伯谬赞,下官愧不敢当。这也赖先任李中丞筹谋有方,治下土司巡抚衙门皆有记录,下官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那偏沅现在的兵力,可否应对突发之事?”巩永固问出问题关键。

堵胤锡:“足矣。同时,下官也会整饬兵备。”

“那我就放心了。”

见堵胤锡有把握稳定局势,巩永固没有多言,以免画蛇添足,转头看向文安之。

“大仆正,你所募的那两千五百士兵。五百留给您,余下的那两千,我走的时候要夺人所爱,带回南京。”

“京营,嗷嗷待哺,亟需兵源呐。”

文安之募兵,本就是为朝廷募的,如今朝廷有需要,他当然不会推辞。

“朝廷有需,下官遵自当遵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