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朱慈烺又在召见臣子。
内阁辅臣史可法、马士英,以兵部左侍郎暂掌兵部事的方孔炤,以及勇卫营总兵杨御蕃。
从路振飞那就留下的两千漕督标营,金山参将侯承祖带来的一千苏松步兵,杜弘域、牟文绶带京入操的各五百人,以及孝陵卫的精壮,被朱慈烺整合在一起,命名为勇卫营,由杨御蕃任提督总兵官。
在场的官员一看,来的全都是知兵之人,不用说,这次肯定是讨论军事的。
“左谕德卫胤文差人飞马来报,兴济伯高杰,已移驻颖州。”
“兵科给事中张家玉同样来报,靖南侯黄得功,已移部六安。”
“前番发生冲突的李成栋、马得功,已押解进京,现在路上。”
“兴济伯高杰,奏请以左谕德卫胤文为监军。准其所奏,擢卫胤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监纪高杰所部。”
最后的话,是说给内阁听的。
官员的调动任命,本是吏部负责。如今吏部的人不在,那自然由内阁转达。
内阁首辅史可法回道:“臣遵旨。”
监军,与兵部也有关。兵部的左侍郎方孔炤跟着史可法回道:“臣遵旨。”
任命一个监军,是小事,但这件小事的背后,却蕴藏着大事。
高杰主动上疏请求卫胤文为监军,无外乎两种原因。
一,卫胤文和高杰同流合污。
二,高杰将朝廷当做了朝廷,但也有可能仅仅是维系于表面。
以众人对卫胤文的了解,他绝不会和高杰勾搭在一起。
那就只能是后者了。
听到此,众人也彻底的明白,高杰部稳定下来,朝廷内部的潜在威胁,已经暂时按下。
接下来,就该全力对外。
对外,无论是面对李自成、张献忠,还是建奴,都需要军队。
这场军事会议的目的,也就呼之欲出了——练兵。
“朕有意,整训南京京营。”
朱慈烺没有如往常那般委婉隐晦,而是直接开门见山。
好不容易按下去内部的涌动,换来暂时的风平浪静,朱慈烺当然不会浪费时间,要趁着这难得喘息之机,训练军队。
不用练成精锐,只要把军队练出来了,大明朝的内部矛盾,也随之会减弱不少。
兵部左侍郎方孔炤进言,“启禀皇上,南京京营兵额六万。江北之池河营,因严重缺额,残破不堪,已被并入神机营。”
“如今南京京营的士卒,分隶大校场、小校场、神机营。”
“臣斗胆敢问皇上,京营,当如何整训?”
朱慈烺:“照北京京营之例。”
方孔炤明显愣了一下,“启禀皇上,北京京营自嘉靖二十九年整训,罢东、西两官厅,复设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并更三千营名为神枢营。”
“其后虽略有调整,但整体依旧。”
“三大营各分十营,统计三十营,共选兵十四万,备兵十四万。”
“如今国帑不振,百废待兴。南京京营,怕是难以达到北京京营旧额之数字。”
朱慈烺默了一下,“先选兵,三大营每营暂设兵额两万,五千人为一营,分四营。三大营暂分设十二营,兵额六万。”
其实,朱慈烺知道这六万人,也很难练出来。
甚至可以说,就是练不出来。
但朱慈烺必须把标准定高,不然,下面一打折扣,指不定折扣成什么样呢。
如果说专练精兵,全力打造一万精锐。层层执行下来,真正能落实的数字,估计得很可怜人。
练六万,就算下面打个对折,还能落三万。
哪怕是能练出来两万人,朱慈烺都能开心的蹦起来。
方孔炤继续说道:“皇上,我军战马严重短缺,哪怕是昔日九边军镇,骡马也是不足。”
“今欲想练兵,恐,只能专练步兵。”
自马政崩溃后,大明朝的战马来源,主要有两部分。
一,通过开放互市,从蒙古置马。
二,通过茶马贸易,从西番以茶易马。
从蒙古购马,已然是不可能了。
陕西沦陷,四川还在同张献忠作战,能抗住张献忠的进攻就算谢天谢地了,根本无暇顾及茶马贸易。
茶马贸易,也行不通了。
方孔炤虽然是刚刚上任兵部左侍郎,但他对形势看的清楚,说的也都是鞭辟入里的大实话。
然,实话最伤人。
战马的问题,朱慈烺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让南方各省,将能用的战马全部送到南京。”
“南方马匹体格虽小,但,终究还是能用。”
“当务之要,先练步兵。”
“杨将军。”
“臣在。”杨御蕃行礼。
“你觉得,编练步兵,当如何整训?”
按照以往的惯例,有阁臣,有兵部堂官,断然轮不到杨御蕃这个总兵发言。
哪怕是到崇祯后期,崇祯皇帝和朝臣,都在有意识的加强总兵的权力,武将依旧是低文官一头。
更何况在场,都是阁部要臣,分量比地方的督抚要重的多。
但是,朱慈烺仍然越过阁部大臣,询问杨御蕃。
因为杨御蕃拥有丰富的,对清军作战经验。
马士英,曾任大同知府、阳和兵备道、宣府巡抚,有丰富的边地经验。但他没有同清军作战的经验。
史可法,曾任兵备道、巡抚、漕运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履历很扎实。但他的军功,全部是同流寇作战。
方孔炤,曾任湖广巡抚,与流寇作战,八战八捷,声名鹊起。但他同样没有与清军作战的经验。
大明朝有一套培养军事型文官的成熟体系,兵备道。
能够做到督抚一级的,尤其是边地督抚,都知兵。只是,侧重点不同。
倘若让方孔炤等人说一说应该如何应对建奴,他们虽然没有同建奴交战的经验,可也能的说出一二。
然,终究不过是纸上谈兵。
杨御蕃的人生首战,是跟随其父杨肇基平定山东白莲教徐鸿儒叛乱,后又与清军作战,与流寇作战,难得的全面开花型将领。
更难得的是,他还很年轻,今年不过四十岁。
当听到皇帝问自己时,家学渊源外加实战经验,杨御蕃立刻就有了回话。
“回禀皇上,按照北京京营之设,士卒分为战兵营、车兵营、城守营。”
“若是进剿流寇,三大营之设,或可成也。”
“若是收复辽东,三大营之设,则过于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