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开局请我当皇帝 第17章 各有喜忧

作者:蓝见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6 12:02:4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南京,大校场。

领兵入卫的两位总兵、一位参将,正带队在校场操练。

按规制,客兵,是不许进入京师的。

但此时非彼时,金山参将候承祖领的一千苏松步兵进驻大校场。

安庐总兵杜弘域、凤泗总兵牟文绶,各选兵五百于大校场入操,其余兵马还是驻扎城外。

朱慈烺带着一众文武官员于检阅台观操。

最先操练的,是杜弘域部。

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高杰,这四个人看的格外认真。

他们清楚,这些军队,备不住就是来制约他们的。

看着看着,黄得功、刘泽清、高杰,三个人脸上均流露出不屑。

唯有刘良佐依旧目不转睛。

江北四镇,名义上是平行的,可各镇的实力却是大不相同。

毫无疑问,观看最认真的刘良佐,是四镇中实力最弱的存在。

刘良佐麾下,能拿得出手的军队,也就两千左右。

而且刘良佐是长期在南方同流寇作战,连西北都怎么没去过,更没有经历过明清交战的惨烈。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

自己的部队战斗力如何,刘良佐很清楚。

居安思危,他是真的有些担心。

看着杜弘域部操练,朱慈烺问道:“刘将军,你觉得杜将军所部兵马,如何?”

感受到太子声音飘来的刘泽清还未回答,检阅台上就有一员老将看了过来,正是安庐总兵杜弘域的父亲,杜文焕。

刘泽清暗暗叫苦,说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说不好,就得罪人。

这也正是朱慈烺点名让刘泽清回答的原因。

四镇中,黄得功是忠臣,需要好好保护;高杰实力最强,需要拉拢;刘良佐实力最软弱,可以忽略不计。

那就只能先同刘泽清,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了。

刘泽清望了一眼校场,“回禀殿下,若是再假以时日予以训练,臣相信安庐军威,定能更上一层楼。”

朱慈烺单独拿一笑,看向杜文焕,“杜老将军,你以为呢?”

杜文焕哪能说别的,“刘将军说的在理。”

接着又是凤泗总兵牟文绶部、金山参将候承祖部上阵操练,刘泽清的评价较之杜弘域部,略显下降了一些。

也不奇怪,杜家是延绥将门,怎么着也比南方官军要强一些。

最后,是南京京营操练,这次,连朱慈烺这个没带过兵的人都能看出来差距,他就没再问关于南京京营的评价。

“四部兵马演练下来,总体而言,刘将军感觉如何?”

看完整场的刘泽清心中大定,自己麾下的军队依旧拿得出手。

“回禀殿下,安庐镇杜将军,不愧为世代将门,所练兵马,可称上乘。”

适才还说杜弘域的兵不怎么样,四部均操演完后又说杜弘域部最好,在语言艺术这一方面,刘泽清可谓拿捏的死死的。

老将杜文焕心中暗生不悦。

杜家,可不是一般的将门。

杜文焕的父亲杜桐、叔父杜松皆官居总兵,万历朝响当当的名将。

不提杜文焕本人,就是他的长子杜弘域早在崇祯元年就官拜宁夏总兵,那时候,刘泽清连副总兵的门槛都还没摸着。

如今,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不悦归不悦,起起落落几十年的杜文焕,脸庞上仍是一片祥和。

刘泽清的这一番话,得罪的可不仅仅是杜家父子,连带着将牟文绶、候承祖也一并得罪了。

但他不在乎。

刘良佐则还是那一副凝重。没办法,谁让他的实力最弱。

而诚意伯刘孔炤的神情,比刘良佐还要难看。

南京京营本就和南京勋贵存有联系,灵璧侯汤国祚吃空饷以至延误军机致使太子殿下蒙尘的案子,悬而未决,人还关在诏狱里。

今天再一看南京京营的表现,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本来勋贵是将宝压在了福王身上,谁知太子从天而降,原来所有的政治构想全部被打乱。

形势对勋贵不妙啊。

反倒是高杰,心里乐开了花。

此时此刻,高杰只想说一句话: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大明朝的军队主力,无非东北、西北、宣大山西,三大板块。

高杰手中的精兵,恰恰是西北秦兵。

狂傲需要狂傲的资本,高杰刚好有。

“将士们都辛苦了,传旨光禄寺,赐宴。由新乐侯代本宫为诸位将士接风。”

阅兵到此告一段落,众人散去。

文官去准备明天的第三次劝进,以及登基仪式。

武将勋贵,则是有人喜有人愁。

返回乾清宫的路上,朱慈烺缓了步幅,后面跟随的宦官、宫女随着降了速度。

“高起潜。”

“奴婢在。”

宦官队伍中有一人应声上前,由原来落后朱慈烺一整个身位转为落后半个身位,神情、姿态,恭敬如常。

“适才杜弘域、牟文绶、候承祖,还有南京京营的兵马操练你都看过了,你监军多年,觉得他们如何?”

高起潜弯下身子,“回禀殿下,我大明精兵皆列阵九边,后皇爷又练出了勇卫营和京营。”

“杜弘域和牟文绶,都是选兵五百入操,仅看这五百人,还算精锐。”

“二部皆是经久于南方剿贼,军力应当还是有的。但余部之精,恐怕很难超过大校场上的那五百人。”

“苏松步兵,本属南兵精锐。可近些年来接连抽调,已大不如前。”

“侯承祖带来的那一千苏松步兵,精神头挺足。可毕竟没有上过战场,奴婢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高起潜在道德方面不怎么样,但眼力还是有的。

之前崇祯皇帝任命高起潜为监军,那监军的都是宣大山西、蓟辽、陕西三边的军队。

稍微次一点的,也是保定、昌平、山东等军镇。

最不济,也是北京京营。

高起潜是吃过好东西的。

就像多年的电工那般,漏不漏电,一摸就知道。

“父皇没有看错人,高起潜,你的眼光毒的很呐。”

“小爷谬赞,奴婢愧不敢当。”

“没什么愧不敢当的,将来整训军队,本宫还要靠你协助。”

高起潜当即表忠心,“奴婢但凭小爷吩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