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刘裕,再续汉人骨 第24章 借粮

作者:骑猪勇士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4 13:11: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很快,沈林子匆匆入帐。

“有绝密要务,需你亲办!”刘裕的声音极低,“此乃前汉漕渠旧道,淤塞已久。其源头接渭水上游,流经长安城西北角低洼处。本帅欲重开此渠,引暴涨之渭水,冲击彼处城墙,破其根基,制造缺口!”

沈林子闻言,瞳孔骤缩!

引水灌城!

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瞬间明白了此计的凶险与狠辣,也明白了此计若成,对攻城的意义!

“此计关乎破城成败,更关乎我军存亡!然而绝不可让第三人知晓!”刘裕的目光锐利。

沈林子心头凛然,立刻抱拳:“末将明白!定当守口如瓶!”

“好!”刘裕点头,“沈林子!你心思缜密,立刻挑选绝对可靠、非关中籍贯之精干斥候、工兵,着便装,扮作逃荒难民或行商,秘密潜入长安城西北方向,沿漕渠故道至渭水上游一带!务必寻访当地熟知水文、地理、掌故的老农、河工!重金收买其口,详细勘察故道现状、淤塞程度、何处可开掘、何处需加固!渭水当前水量、流速,若遇上游降雨,预估最大水量及冲击力!绘制详尽图本!记住,分散行动,昼伏夜出,绝不可惊动守军,亦不可让任何人联想到我军意图!”

“末将领命!”沈林子神色凝重,深知责任重大。

然而,祸不单行。

引水之计尚在秘密进行,后方刘穆之病危的阴影尚未散去,新的危机如同跗骨之蛆,迅速缠上了晋军大营——粮草告急!

连日的惨烈攻城,将士消耗巨大。

更糟糕的是,赫连勃勃在关中西北部的疯狂劫掠,如同蝗虫过境,将原本可能作为晋军补给来源的几个富庶郡县彻底掏空!

晋军原本计划因粮于敌的策略,在姚绍的坚壁清野和赫连勃勃的趁火打劫下,彻底落空。

“大帅!各营存粮,仅够五日之用了!”负责粮秣的参军脸色惨白,将最新的统计簿册呈到刘裕面前。

“建康的粮草转运呢?”刘裕压抑着怒火。

“回大帅……道路遥远,沿途多有流寇骚扰,转运艰难,且刘穆之大人病重,后方调度恐已不如往日顺畅……”参军的声音越来越低。

“五日……”刘裕询问帐下诸将,“诸位,有何良策?坐等粮尽,无异于自取灭亡!”

帐内一片死寂。

关中大地,姚秦残余势力还在零星抵抗,赫连勃勃的骑兵四处游弋,富户豪强紧闭坞堡,自保尚且不暇,谁肯拿出粮食资助他们这些“南蛮”军队?

强征?只会激起更大反抗,甚至可能逼得这些人倒向赫连勃勃或姚绍!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大帅,末将或可一试。”

“镇恶?”刘裕目光微凝,“你有何策?”

王镇恶深吸一口气,抱拳道:“末将斗胆,请大帅允我,以个人名义,向关中诸郡尚存的豪强大户借粮!”

“借粮?”檀道济皱眉,“关中豪强,素来排外,视我等为入侵者。姚秦尚在,赫连勃勃肆虐,他们岂肯借粮给我军?无异于与虎谋皮!”

“末将明白!”王镇恶抬起头,“正因如此,末将才说以个人名义!”

众人心中一凝。

王震恶是王猛之孙。

王猛!

前秦天王苻坚的“诸葛武侯”,辅佐苻坚统一北方的一代名相!

在关中这片土地上,王猛的名字,代表着智慧、功业和难以磨灭的威望!

即使前秦早已覆灭数十年,王猛在关中士族豪强心中的地位,依然崇高无比!

而王镇恶,正是王猛嫡亲的孙子!

“关中父老或许不认晋国旗帜,或许畏惧姚秦、赫连勃勃,”王镇恶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骄傲,“但他们或许还认得我祖父王景略的一点薄面!末将愿亲笔修书,以王猛孙儿之名,向关中尚存义气之豪强大户陈情:借粮非为私利,实为早日平定关中,驱逐赫连勃勃胡虏,还百姓安宁!所借粮草,待长安克复,府库充盈,必加倍奉还!”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

诸将看着王镇恶,眼神复杂。

此策,风险极大!

若成功,解燃眉之急;若失败,不仅借不到粮,王镇恶本人乃至其祖父王猛的声誉,都将遭受巨大打击!

而且,王镇恶在关中如此高的号召力……是否会让大帅心生忌惮?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刘裕。

“你有几成把握?”刘裕的声音平静。

“末将不敢妄言。”王镇恶低下头,“唯尽人事,听天命!然而末将相信,关中仍有义士!”

刘裕沉默了片刻。

终于,缓缓开口:“好!本帅准你所请!即刻以你个人名义修书,选得力可靠、熟悉关中地理人情之士,持你亲笔信及信物,分头秘密前往各郡县豪强大户处借粮!告诉他们,此乃王镇恶私人借贷,与晋军无涉!所借之粮,本帅以个人信誉担保,长安克复后,定当本息奉还!若有人为难信使,便是与我刘裕为敌!”

“末将,谢大帅信任!”王镇恶立刻转身,到一旁书案前,以最郑重的言辞,写下一封封情真意切、又带着王家血脉责任的借粮信函。

刘裕看着王镇恶伏案疾书的背影,眼神幽深。

王镇恶的忠诚和担当,毋庸置疑。

但王猛之孙,在关中竟有如此影响力?

仅凭一个名字,就敢去撬动那些闭门自保的豪强粮仓?

这份潜藏的、无形的力量,让掌控欲极强的刘裕,心底深处悄然升起一丝难以言喻的警惕。

这警惕并非针对王镇恶此刻的忠诚,而是对未来可能性的隐忧。

关中初定,需要一个极具威望的人来安抚人心……

王镇恶,会不会太“合适”了?

这丝猜忌悄无声息地缠绕上刘裕的心头。

但他脸上,依旧是那副沉稳如山、信任有加的表情。

甚至亲自为王镇恶挑选信使,叮嘱安全。

王镇恶的信使,带着他的亲笔信和代表王家身份的信物,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关中。

借粮的成败,不仅关乎长安城下的数万张嘴,更在无形中,牵动着晋军内部。

而长安城头,姚绍依旧在死守,对即将到来的滔天洪水和粮草危机,一无所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