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站在刚被攻破的金墉城城头。
脚下踩着砖石和未干的血迹。
城头已经挂满刘字大旗。
厮杀已经渐渐平息。
金墉城,这座保卫洛阳的墙头堡终于被破开了。
后秦的洛阳长安已经暴露在刘裕的铁蹄之下了。
洛阳城内。
后秦守将姚洸听到金墉城沦陷的消息传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手下的将领们也一个个垂头丧气。
洛阳难守了。
“将军,金墉一丢,洛阳无险可守!”
“晋军兵锋正盛,我们这点人马,守不住啊!”一个部将声音发颤地说。
姚洸何尝不知?洛阳城大,他手里的兵却不多。精锐更是没多少。
刘裕的军队挟大胜之威,士气正高。随时可能兵临城下。
他猛地一拍桌子:
“守不住也得守!”
“洛阳是国都门户,丢了它,长安震动!”
“陛下怪罪下来,你我都是死罪!”
话虽狠,但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他焦躁地在厅内来回踱步。
还是要让陛下派兵支援:
“快!拿纸笔来!”
“我要立刻向长安告急!十万火急!”
“金墉失陷,洛阳危急!”
“晋军势大,难以抵挡!”
“请求陛下速发援兵,迟则洛阳必失!”
几天后,长安城,后秦皇宫。
后秦皇帝姚泓看着姚洸送来的紧急军报。
朝堂已经吵疯了。
他本就年轻,登基不久,威望不足。现在朝堂已经乱起来,让他更不知道怎么办。
“怎么办?众卿家!”
“刘裕打到家门口了!”
“姚洸守不住洛阳,洛阳一丢,关中门户洞开!”姚泓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慌乱。
姚绍站出来大声道:“陛下!慌什么!”“我大秦立国多年,岂能被刘裕吓倒?”
“洛阳城池坚固,姚洸若能死守待援,未必不能坚持!”
“请陛下立刻发兵,臣愿亲率精锐驰援洛阳!”
“在洛阳城下与刘裕决一死战!让他知道我大秦的厉害!”
尹昭连连摇头,一脸忧虑:
“姚大将军此言差矣!”
“刘裕此次北伐,准备充分,兵精粮足,连克我重镇,士气正盛!”
“金墉如此坚城,旦夕而下,洛阳恐难久守啊!”
“硬拼,我军胜算渺茫!”
“陛下,不如遣使与刘裕议和?”
“割让关东之地,给他些金银财宝,让他退兵?”
“先保住关中根本,再图后计啊!”
这话引起不少畏惧晋军兵锋的大臣暗暗点头。
“陛下,议和?”
“刘裕此人野心勃勃,志在吞并天下,岂会满足于关东之地?”
“给他再多金银,也填不满他的胃口!”
“跟他和谈,无异于与虎谋皮!”
姚恢紧接着说:
“陛下,硬拼眼下确实困难。”
“但别忘了,北方还有强大的北魏!”
“拓跋嗣一直对我关中虎视眈眈,但刘裕更是他的心腹大患!”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懂!”
“臣以为,应立即遣使携带重礼,火速北上平城,向魏主求援!”
“请魏国出兵,袭击刘裕侧后,断其粮道!”
“如此,刘裕首尾不能相顾,必退兵!”
姚泓听着几派争论,头大如斗。
战?怕打不过。
和?怕刘裕不答应。
求援?远水解得了近渴吗?而且引魏兵入境,会不会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争吵持续了很久。
姚绍坚持要战,甚至愿意立军令状。
尹昭苦口婆心劝议和。
姚恢、姚懿则力陈求援北魏是唯一生路。
最终,姚泓想到洛阳失守的可怕后果,恐惧压倒了一切。
他做出了一个看似两全,实则分散力量的决定:
命姚绍立刻集结关中可用之兵,准备东出潼关,增援洛阳。
姚泓内心深处并不指望姚绍能击败刘裕。只希望他能拖住刘裕,给议和或求援争取时间。
然后秘密派遣使者携带珠宝和割让部分关东土地的文书,前往洛阳前线,与刘裕求和。
这是姚泓心里最希望成功的一条路,能不打仗最好。任命能言善辩之臣为特使。
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和姚泓的亲笔信。
以最快速度北上平城,向魏主拓跋嗣求救。
信中强调刘裕的威胁。
许诺击退刘裕后给予北魏厚报。
几乎在后秦求援使团出发的同时,北魏都城平城,皇宫内。
魏主拓跋嗣和他的心腹谋臣崔浩,已经收到了晋军攻破金墉、兵围洛阳的消息。
探马的情报非常详细。
拓跋嗣皱着眉头说到:
“刘裕果然厉害,金墉这么快就破了。”
“姚泓那小子,现在怕是在长安坐不住了吧?”
崔浩捋着胡须,眼神锐利:
“陛下明鉴。”
“洛阳危在旦夕,后秦必定惊慌失措。”
“臣料定,姚泓的使者不日便会抵达平城,向我大魏求救。”
拓跋嗣哼了一声:
“求救?”
“他洛阳,长安岌岌可危,姚泓小儿,现在知道急了?”
“他拿什么来求?”
崔浩分析道:
“无非是重礼,外加‘唇亡齿寒’的老调。”
“刘裕势大,若真让他灭了后秦,尽占关中,下一个目标必是我大魏无疑。”
“这一点,确是会如姚泓使者说的话。”
“那你的意思,我们该出兵相助?”拓跋嗣问到。
“相助?”崔浩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
“陛下,相助后秦,对我大魏有何实质好处?”
“不过是让姚泓苟延残喘罢了。”
“刘裕是猛虎,后秦是病狼。”
“猛虎吞了病狼,固然更强,但病狼若反咬猛虎一口,对我们岂不更有利?”
拓跋嗣眼睛一亮:
“你是说坐山观虎斗?”
崔浩点头:
“正是此理!”
“刘裕劳师远征,深入敌境。”
“后秦虽然弱,困兽犹斗,洛阳未必好打下来。”
“我军可陈兵黄河北岸,做出随时可能南下的姿态,让刘裕如芒在背,不敢全力进攻洛阳。”
“这叫‘敲山震虎’。”
“若刘裕与后秦在洛阳城下打得两败俱伤,那便是我大魏渔翁得利之时!”
“既可趁机夺取黄河以南的一些战略要地(如滑台、虎牢)。”
“甚至若时机绝佳,或可一举重创筋疲力尽的晋军主力!”
拓跋嗣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妙!此计大妙!”
“既让刘裕不敢放手攻打洛阳,消耗后秦实力,又能让我大魏立于不败之地,伺机而动!”
“那后秦的使者来了…”
崔浩接口道:
“使者来了,陛下可好言抚慰,收下礼物,答应考虑出兵。”
“但具体何时出兵,如何出兵,那就要看‘时机’了。”
“我们只需把大军在河边摆开,让刘裕知道我们盯着他,这就够了。”
“让晋秦两家,在洛阳城下,好好流够血吧!”
拓跋嗣哈哈大笑:
“好!就这么办!”
“传令下去,集结精骑,向黄河北岸各渡口运动!”
“做出随时渡河南下的架势!”
“至于后秦的使者…等他们到了,先晾一晾,再好好‘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