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感念陛下为臣主持公道,明察秋毫。”

“陛下,臣尚有一事,斗胆启奏。”

建新帝此时对贾瑞印象倒也颇佳,便温言道:“卿且奏来。”

“臣由家中长辈得知,荣国公婿,巡盐御史林公如海近日沉疴难起,臣粗通医理,故而斗胆请缨,不知陛下可否将林公的病录交臣一阅。”

“且盐政重地,关乎国用根本,林公若得康复,一则为陛下多一擎天玉柱,二则稳固盐政,充盈国库,于国于民,皆是大善。”

贾瑞抓住机会,向皇帝表示,自己可以去给林如海治病。

无论是为了林黛玉,还是从自己仕途入手,帮助林如海都大有好处。

建新帝其实也一直焦虑林如海的病情,此时听到贾瑞主动请缨,也不由心中暗自点头。

让这贾瑞试试,倒也不错。

江南盐税是大周国库的命脉,也是他这新君登基后与太上皇角力的关键战场之一。

林如海若去,一时间也的确无人可用。

“林卿……确是国之柱石。”建新帝的声音低沉下去,感伤道:“去岁秋寒,他旧疾陡发,沉绵不起,朕心忧如焚,数次遣御医乘快马携珍贵药品南下,奈何……”

“既然你有此心,守忠你就将那如海公的病情案策取来,给天祥一阅。”

不过片刻,一名小太监低头趋步而入,手捧一只明黄锦缎包裹的硬壳簿册,恭谨奉至贾瑞面前。

册页打开,字迹工整,朱砂勾画处透着仓促与郑重,赫然记录着:

林如海,扬州府盐院署,症见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入暮尤甚、饮食大减……脉象沉细而数”。

下方另有两行蝇头小楷:“太医院周、吴二医会诊江南名手所录方剂……无效……疑似虚损成痨,迁延难愈……”

贾瑞扫视一眼,便明白林如海患病应该是肺痨,林黛玉后来也是因为此病而香消玉殒。

随后他目光又在记录的一纸旧方上逡巡片刻——当归、黄芪、熟地、参茸……都是温补固本的药,但失之于温燥太过,过于壅塞气机,反而不利肃降肺金。

心思电转,一剂对症之方已然盘旋在贾瑞心间,他行礼道:

“林公此症,前医方向无大谬,然则此等沉疴,虚实夹杂,一味温补恐壅塞气机,反生他变。

臣斗胆拟一方,请陛下过目。”

随即贾瑞取过一旁紫檀架上的湖笔,铺开一张空白纸笺,墨走龙蛇:

“南沙参三钱、地骨皮三钱、百部二钱、知母二钱、夏枯草三钱、黄连一钱、焦白术三钱,配以燕窝三钱文火久炖取汤送服,忌油腻荤腥,试服三剂,若发热略退、咳血稍减,可依此加减续进。”

建新帝的目光在那几味药名上扫过,他虽不谙医理,却见其中竟有寻常“夏枯草”、“黄连”之类,与御医惯用的名贵参茸大相径庭!

他眉头不由自主地一挑,眼神里带着锐利的探究问道:

“卿此方……果真管用?”

“古语云,药贵对症,不在多名贵,此症积久,非猛药难破僵局。”

贾瑞神色笃然道:“此方君臣佐使,正合其病机,臣敢请陛下遣得力人手,星夜兼程,将此方及煎服之法详述飞递扬州。

若服后不见效,或稍有效验而林公体虚难以承受,再换回温补不迟!”

所谓‘疑则勿用,用则勿疑’,此时贾瑞虽然是面对高举天下权柄之首的帝王,但话语中的决断,却不容置疑。

毕竟专业的事情,就应该相信专业的人。

建新帝深深看了贾瑞一眼。

此人既能一剑断臂,血溅宁荣街,又能识破贾珍毒计,于宫禁深阙侃侃而谈,此刻更执笔开出这另辟蹊径、胆魄十足的方子。

其胸中丘壑,恐怕远非一个“医者”或单纯的“武夫”所能框定。

不过还是得先试试他实务实干的才能,看他究竟只是个江湖奇人,不过为一医官。

还是文武之才,日后可堪大用。

当然最关键之处,还是要忠心耿耿,如若心怀异志,那即使才具绝世,朕也当毫不留情除去!

这次就先观探一下这个贾瑞的陈色。

心念陡转,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道:

“朕准你所请!此方令军驿八百里加急,即刻飞传扬州!若林卿服此得转机……”

略一停顿,目光灼灼如电,“朕以特旨加恩,你本就是勋族子弟,祖辈为国立下功劳,我就恩旨特封你为八品锦衣卫经历司知事,许你过完元宵后启程扬州!

一则诊治林卿,二则……朕本就准备派一钦差巡视两淮盐政积弊,你可随驾同行,若有重大关节,便以密折上报。”

“来年朕或在关外,有所大举,两淮的盐课饷银,事关朝廷命脉,不可轻失,此事朕让你暗中察访,可莫辜负朕心。”

大周国制,一般读书人想要入仕,自然是十年寒窗苦读,科举进阶。

但如若是勋族外戚,皇帝垂青,自然可恩旨授职,直接踏入仕途。

当然,恩旨给的官职不会太高,避免给其他正途出身官僚以幸进之感。

当然,如果皇帝若遇非常之才,不管朝野议论,乾纲独断,纵以白衣之身骤擢要职,也亦无不可。

至此,救治林如海,探查盐政,两重大任,骤然加在贾瑞身上。

盐政是牵动大周财政命脉,更是牵动太上皇旧党根本利益的漩涡之心,没想到贾瑞居然可以参与到此事中。

夏守忠的心瞬间悬到嗓子眼,屏息望向贾瑞,心中呐喊更甚。

“君命如山!”

贾瑞肃然一躬到底,没有半分犹豫,袍角飞扬道:

“臣贾瑞领旨!为陛下分忧,为林公尽力!求大周盐政稳固、边饷无忧!”

“无非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罢了。”

最后这首诗,是辛弃疾《破阵子》,还颇符合目前的场景,于是贾瑞便直接吟诵出来。

果然,建新帝听到此言,眉角飞扬,大喜道:

“好!尔真是少年意气昂然。”

朕亦为少年天子,你我君臣二人,当勠力同心,如这汉武与卫霍,在这青史留下一段佳话。”

建新帝自然是颇有心机的人,但毕竟不是四五十岁的暮年帝王,还算年轻气盛,此刻不由也激起了胸中万丈豪情。

夏守忠看到建新帝如此龙颜大悦,也是忙躬身贺道:

“陛下慧眼识珠,贾公子也是忠贞体国,林如海重病有救,陛下今日可是双喜临门,可早点安歇了。”

“你这奴才,倒是一张巧嘴,安歇倒不必,可尝些美味。”

建新帝此时抚掌一笑,觉得心境愈发畅快,先让人赶紧把贾瑞开的药方送出去,随后还让御膳房多做些精致菜肴,要贾瑞也一同用膳。

随后建新帝道:

“林卿病体之事,你开的方子朕已着六百里加急飞递扬州,两淮盐政,关乎国脉,此去江南,你以朕亲封的锦衣卫经历司知事之职随钦差同行,务必尽心。“说罢,皇帝抬手从腰间摘下一串珠链。

此链由十数颗大小均匀、色泽温润的淡黄色香木珠串成,散发出一种清冽幽远的淡淡异香,闻之沁人心脾。

“此乃西域贡品鹡鸰香珠,随朕数年,有安神辟邪之效。

今日便赏了你,盼你此去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不负朕望。”

鹡鸰香珠是红楼原著中,北静王水溶赐予贾宝玉的见面礼,没想到此时却由皇帝亲手赐予自己。

贾瑞心中觉得有趣,接过香珠,感谢道:“微臣得蒙圣上如天之仁,感佩莫名。”

“昔日唐文皇文武兼备,博济万方,也不过陛下如此罢了。”

贾瑞之前便听夏守忠谈过,建新帝钦佩唐太宗,于是他便讨个巧,把建新帝比作李世民。

建新帝也是龙颜大悦,笑道:“那么就不知你贾卿愿为何人?”

“若有机缘,臣愿为徐懋功(李勣),为陛下荡平胡尘。”

李勣是大唐名将,文武兼备,更是立下了开疆拓土的大功。

贾瑞这番巧妙自喻,建新帝颔首笑道:“若如此日后尔功成名就,朕也是与有荣焉。”

随即用膳已毕,在建新帝的安排下,贾瑞便由几个太监带领,离开了乾清宫。

待贾瑞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殿内继而一片寂静,摇曳的烛火在皇帝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夏守忠觑着皇帝脸色,笑着凑前:

“陛下真是慧眼识珠!贾公子此人,医术通神,书画双绝,更难得应对有度,胸有丘壑。这般人物,放眼京畿也寻不出几个来。

“不过这等人能为陛下所用,也是陛下的文韬武略所致,陛下才是这天下江山的操局者......”

“马屁就少拍了。”

建新帝却打断夏守忠的吹捧,此时话锋一转,不再有面对贾瑞的笑意,而是冷道:

“这次南下,副使我会让小林子去干,还让他带一些宫里的人去,他这人对我忠心,又心思精敏,定能勘探个明白。

同时我还会让他多观探贾瑞,毕竟这是朕第一次用他,也不能完全对他放心任用,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朕的臣子,只有忠心耿耿,才能走的长远。”

说到这里,建新帝眼神阴鸷,透着一股冰冷的审视。

“奴才遵旨!小林子办事稳妥,奴才这就去知会安排,必将他盯死……”夏守忠神情忙变,赶紧磕头表态。

他心想贾瑞这人精明,应该不至于惹出麻烦,无非到时候让叔叔再跟他细细嘱咐。

此时天色已经暗沉下来,建新帝久坐无聊,站起身来,步出暖阁,立于丹墀之上。

深宫寒夜,星斗无声,远处大明宫在如同夜幕下蛰伏的巨兽,沉沉地压在紫禁城的西头,似在无声地凝视着乾清宫年轻的主人。

或许这个局面,是时候变了。

建新帝心想,先让贾瑞想办法治好林如海。

然后再让林如海为朝廷边事募集足够的粮饷,协助他建新帝立下不亚于太宗的武功。

到时候,如若还有人不顾念天家父子之情。

他不忌讳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至于贾瑞,就看着人可以走的多远,李勣这等功勋造化,可是没那么好得到的。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