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露端倪
在击退蛮夷入侵后,大乾王朝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楚逸因成功保卫国家,威望达到顶点。然而,长时间的胜利与赞誉,逐渐让楚逸迷失了自我。他开始不再像从前那般勤勉于政务,对大臣们的谏言也愈发不耐烦。
起初,楚逸只是偶尔缺席朝堂议事,将一些政务随意交给身边的宠臣处理。这些宠臣大多善于阿谀奉承,并无真才实学。他们趁机在朝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朝堂风气开始变得乌烟瘴气。正直的大臣们对此忧心忡忡,纷纷上书劝谏楚逸,可楚逸却充耳不闻。
第二章:沉迷享乐
楚逸愈发沉迷于享乐,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园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下令从全国各地征集奇珍异宝、能工巧匠。大量的人力、物力被耗费在这些工程上,百姓们的赋税负担日益沉重。
不仅如此,楚逸还沉迷于酒色,整日与后宫佳丽和宠臣们嬉戏作乐。他对国家大事置若罔闻,导致政务积压,许多民生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民间怨声载道,可楚逸却丝毫不在意,依旧沉浸在自己的奢靡生活中。
第三章:横征暴敛
为了维持奢华的生活和庞大的工程开支,楚逸听从宠臣的建议,不断增加赋税。除了正常的田赋、商税,还新增了各种名目的杂税,百姓苦不堪言。农民们辛勤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官府征收,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商人们也因高额的赋税纷纷破产,商业活动受到严重打击。市场变得萧条冷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各地百姓为了逃避赋税,纷纷逃离家园,成为流民,社会秩序开始动荡不安。
第四章:官场腐败
在楚逸的昏庸统治下,官场腐败现象愈发严重。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或谋取更高的官位,纷纷向楚逸的宠臣行贿。这些宠臣则利用手中的权力,卖官鬻爵,只要有钱,无论品行才能如何,都能买到一官半职。
如此一来,朝廷中充斥着大量贪官污吏。他们在地方上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告状无门,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社会矛盾一触即发。
第五章:民不聊生
百姓们在沉重的赋税和腐败官员的压迫下,生活陷入了绝境。许多地方爆发了饥荒,饿殍遍野。流民们为了生存,开始聚集起来,进行小规模的抢劫活动。这些活动逐渐演变成大规模的起义,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打着“推翻昏君,拯救百姓”的旗号,向大乾王朝发起挑战。
面对各地的起义,楚逸却依旧沉迷于享乐,对局势的严重性浑然不觉。他认为这些起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并未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六章:大厦将倾
起义军的势力迅速壮大,他们攻占了许多城镇,大乾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与此同时,周边国家见大乾内乱,也开始蠢蠢欲动,在边境地区集结兵力,企图趁火打劫。
大乾王朝此时内忧外患,楚逸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他试图调兵镇压起义军,抵御外敌入侵,可军队因长期缺乏训练和克扣军饷,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大乾王朝这座看似坚固的大厦,在楚逸的昏庸无道下,即将轰然倒塌,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