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临后,落叶在地上积累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绵绵的。
前几日下了一场小雨,道路颇为泥泞。
刚开始,苏元安左顾右盼,还有心情欣赏壮丽的山川风景。
可走了两三里后,就感觉肩膀火辣辣痛疼,背篼越加沉重!
苏元安喘着粗气,颇为开心!
开心的是,上辈子六十多岁顺风尿鞋上。
现在重回十九岁的年轻小伙,迎风尿三丈,爽快之极!
前世内心太多痛苦,没有结婚生子!
这辈子要好好处个对象!
想到对象,苏元安脑海里莫名浮现出一道英姿飒爽的倩影!
在前世,苏元安与隔壁村狩猎高手陈怀古有一面之缘,此人善猎,还善养狗。
苏元安想要拜陈怀古为师,除了可以获得几只好狗外,还有报恩。
83年时,也就是三年后,赚了钱的苏元安回来祭拜家人,在山林中与黑娃子碰面。
手无寸铁的苏元安被吓的魂不附体,就在黑娃子想要扑过来时。
有人开枪,吓跑黑娃子救了他一命。
惊魂未定的苏元安感恩戴德,想要去找恩人报恩时,发现对方带着狗,已经离开了。
苏元安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救他的人是陈怀古的女儿陈秀梅……
此刻,苏元安已是有钱大老板,想用钱来报恩,可惜陈怀古坚决不收。
苏元安喜欢打猎,就拜他为师。
可惜,当年苏元安听闻陈秀梅进山为了采药,失踪了!
陈怀古悲伤之余,一夜身体就垮了,没过两年就走了。
重生归来!
这个恩德必然要报,还有改变陈家人的命运!
苏元安喘着粗气,将背篼放在石头上,砍了树枝当拐杖,继续前进。
下午三点,苏元安满头大汗的抵达了平武县桃园镇,举目四眺。
八十年代,桃园镇颇为简陋,邮局,国营饭店,收购处都在一条街道上,从桃源镇翻山越岭再走几十里,会抵达平武县。
苏元安前世来过桃园镇许多次,休息一会儿后,熟门熟路的向收购站走去。
等他抵达收购站门口,发现站着几个背着背篼的人正排队售卖山珍货物。
在人群最后,一个身材厚实高大,穿着厚厚毛皮衣服,腰间插着匕首的男人颇为显眼。
他头发散乱,一道明显的抓痕从脸颊眼角到嘴角,看起来十分狰狞!
两只半人高的青川犬坐在男人身边,凶狠的盯着众人。
排队众人,都下意识离他远远的。
此人好面熟?
苏元安皱着眉头思索起来,片刻,眼睛一亮。
此人叫邓临勇,是居住在米仓道的猎户,擅长刀猎,近身格斗能力极强,听说他曾经用刀捅死过一头黑娃子,脸上的伤疤就是被黑娃子抓的。
苏元安之所以认识此人,是在93年的报纸上看过一篇报道。
有人报警,说平武县摩天岭山脉之中,发现数十具尸体或者残骸。
县里震惊,派出公安特派员和民兵带枪过去。
据当地农户说过,一个月前,邓临勇就带着这群人进山,这些人死了,邓临勇却不知死活!
这个案件,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众说纷纭,有人说邓临勇死在山里了,也有人说他找到山里的宝藏跑了。
宝藏?
苏元安在网上查找过,平武县一带在古代叫龙州。
而龙州在宋元时期为川北军事重镇,南宋末年蒙古入侵时,多地窖藏金银以避战乱,清代平武县志记载龙州金银窖。
苏元安想到了一种可能,难不成这邓临勇或者这伙人发现了宝藏?
就在苏元安回忆时,邓临勇已将携带的山货卖掉,将钱塞进口袋之中,招呼两条猎犬离开。
“同志,你要卖什么?”收购站营业员声音传来。
苏元安清醒过来,询问了竹溜子和冬笋的价格。
“目前竹溜子价格四毛一斤,冬笋一毛一斤……”
这价格低了!
苏元安记得竹溜子在黑市也能卖六七毛一斤,找了个借口离开,去黑市逛逛!
黑市!
80年代还没有改革开放时,黑市成为百姓们交易的秘密场所,这些把持黑市的人,都是有点能力关系的。
人们在黑市里交易,就算有红袖章的过来查投机倒把,也有人提前通风报信。
桃园镇的黑市,就在镇外一个隐秘的树林之中。
苏元安找来围巾,围住鼻子和嘴,背着背篼低着头走了进去。
“买还是卖?”
看苏元安背着背篼靠近,一个压低帽檐的大汉警惕打量他一番,低声问道。
“卖!”
“一毛……”
苏元安掏了掏口袋,缴纳一毛钱后,走进了树林。
暗淡的树林之中,早已蹲了好几个人,他们压低帽子,戴着围巾,面前放着背篼,蹲着低头不说话。
前世,苏元安没有少来黑市买东西,熟门熟路的找了棵树下蹲着,卸下背篼,等着顾客上门。
虽大家都不说话,可背篼里的竹溜子叫声和动静,最能招揽顾客!
不到一刻钟,一个男人走过来停住脚步,指着背篼低声道:“竹溜子?”
“对!”
“怎么卖?”
“八毛一斤……”苏元安比了个手势,指着这十多只竹溜子道。
“八毛一斤,太贵了,肥膘才八毛一斤呢,便宜一点!”那人皱着眉头。
“这位大哥,这竹溜子肉可比猪肉好吃多了。”
“如果你能全买了,七毛一斤!”苏元安连忙解释,还价!
两人嘀咕几句,将价格讲到了六毛一斤,讲完价格后,两人找来称,将十多只竹溜子都称了一遍。
“一共30斤3两,就按30斤算,18块!”
“大哥,这些冬笋要不,打包一起给20块就行!”苏元安指着那一口袋冬笋。
这年头冬笋一毛钱一斤,他刨了二十多斤,便宜点卖掉,好早点回去。
“行!”那大哥盯着冬笋,思索片刻,答应下来。
苏元安拿到钱后,将货物放到大哥的背篼里。
紧接着,苏元安在黑市之中采购了一些针头线脑,是给阿婆和母亲的,两根红头绳,给妹妹的。
除此之外,还买了十多斤大米和面粉。
这些不要粮票的大米和面粉虽贵,可天天吃红苕苞米稀饭,谁受得了?
苏元安宁愿花钱多买一些米面回去,就算挨骂,也要吃好一点。
将十多块都花了出去,苏元安将空荡荡的背篼重新塞满。
就在苏元安还想看看其他货物,就有人大声喊道:“狗日带袖章的来了!快跑……”
“都给老子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