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喷子 第59章 把他干过的事儿说一遍

作者:长夜天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20:55:1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土地兼并这个问题,自古有之。

在现代社会,或者说我们认为的现代社会之前。

人,田,是最重要的资源。

早期奴隶制时代,因为人类的空间扩展不足,所以实际上不缺钱,缺的是人。

而随着中晚期奴隶制时代的华夏发育的越来越完全,田已经被占光了,反而人口过多了,到处是没有饭吃的人。

所以有了国人、野人的说法。

国这个概念也从城,慢慢延伸到了后来意义上的国。

而随着华夏式的封建时代的开启,这种螺旋上升又开始了。

田,人,互相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互相攀爬。

这种事情,对于国外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在封建时期探索到隔绝的地理单元的尽头,所以从来都没有满足过‘田不够用’‘人不够用’的条件,所以他们的封建社会和华夏的封建社会其实是两码事。

而在华夏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土地兼并就成为极其复杂的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

甚至可以粗暴一点说,土地兼并到尽头,王朝就毁灭了。

一般来说,王朝初年,田多人少,土地兼并不严重,而抢人口才是重点。

到了王朝开始进入成熟期,人多了,田相对的就少了,土地这种封建社会唯一T0级别的生产资料就成为了抢夺的核心。

土地兼并,也就开始了。

虽然,目前大宋官方计算的人口总数,差不多是一千万户。

大宋只计算每户的男丁,这个阶段平均一点六左右,这么算的话,全国差不多三千万人。

但,这个数据一定是假的。

因为,田多人少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大规模土地兼并。

所以一般来说,1111年的北宋人口差不多一亿,往回倒的话,在1030年差不多是六千万左右。

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口被藏起来了。

这些问题,赵祯虽然不是事后诸葛亮,虽然事前猪一样,但是因为得到的信息序列不同,他也是有一些感觉的。

现在重新思考审视起问题后,赵祯开始独自翻阅史书。

翻久了,赵祯就发现了问题了。

土地兼并时期的人口,一般非常多。

怎么自己的人口比太宗时期还少,但土地兼并严重这么多?

这个问题,史书里面早有答案。

世家会藏人口。

可是,摆在赵祯面前的是一个无解难题。

世家……在哪儿?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世家摆在明面上,明知道世家在哪儿,就知道人口在哪儿。

现在……世家在哪儿?

大宋哪有世家?

人呢?

田呢?

赵祯并不聪明,但他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有好处的,他可以不发火的去思考,再笨的人只要参考资料多,终究是能翻到部分难题的原题以及答案的。

赵祯,开翻。

……

院子把事情讲给了章旷听。

喝茶的章旷听完,若有所思。

陈翰林?谁?路边一条,不认识。

只是这事情的发展,和章旷一开始想的还不太一样。

章旷一开始以为,会有一些重量级人物参与对抗,这样一来陈尧咨就能把对抗升级一下。

这样一来,就能在朝堂上阐述更多。

朝堂上,现在有两种人,一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种是虚伪的利己主义者。

而虚伪的利己主义者,以忠君爱国的形象出现,包装自己的形象。

章旷现在想要抬出实用主义。

用实用主义,去撕开虚伪的利己主义者的包装。

朝堂上,不怕那种干八分事儿,贪两分利的人。

最怕的是不干事儿,贪两分利的人。

后者比前者还可怕,因为从道德上你拿他没办法。

而当这一类人数量太多时,审查制度实际上就失去作用了。

章旷以前在网上也是老是被这个问题困扰。

有一部电视剧,叫《人民的名义》,里面有个心怀宇宙的孙连成。

此人一开始是观众唾骂的对象。

在收视火爆,老百姓都在看的时候,谁看见孙连成都来气,都要骂他几句。

但是后面,收视热潮退去,老百姓不看这剧了。

情况就变了。

《孙连成真的该骂么?》

《全剧唯一的好人》

《人民还欠他十五块》

为什么?因为老百姓要过日子,不会抓住一个虚构的人物天天骂十年如一日的骂,大家还要过日子还要赚钱,哪有这功夫?

但是现实中会有数十上百万孙连成,既偷懒不干事,又听孙连成被骂觉得是骂自己,刺耳。

于是,天天洗,十年如一日的洗。

而在大宋,这个情况是……九成的人都是孙连成。

(ps:昨天孙连城那段一出来,评论区蜂拥而至各种说孙连城在政绩项目上如何被掣肘如何选择正确云云,就是没人谈人民。没人谈谈窗口。孙连城这角色写的真形象啊,他没把普通人当回事儿,而评论区全是这样的人。)

而且是刨除背后的权钱交易和贪污之外,表面上,就有九成的人是孙连成。

百姓已经骂疯了:“狗官!”

“该死的狗官!”

“狗皇帝!”

“咱们反了吧。”

而在朝堂上:“李公心怀宇宙啊!”

“哪里哪里,张公也是爱民如子啊!”

甚至都没有十年如一日的洗的过程,因为话语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所以他们一句话,顶百姓骂一百年。

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除了那种几千年一直被骂的人之外,剩下的任何人,随着时间的推进,都有角度被洗干净。

而朝堂上这些在历史纵轴里面不值一提的人,被民间骂几句,根本不需要时间,骂声还没传出来,骂的人就已经死了,被骂的人与此同时就受到了皇帝的嘉奖。

嘉奖理由是:爱民如子,为民请命,仁德贤明。

所以,章旷在朝廷上首要要干的事情,不是别的,正是拿出实用主义。

与其说是实用主义,不如说是推广武略。

只有备战起来,只有通过真正的功勋获得嘉奖的人越来越多,而被虚空嘉奖的人变少,才会改变大环境,缔造出一个正向的环境。

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而这一步,千难万难!

章旷本来就是故意写【反诗】的,就是自己带自己节奏,炒作一波。

没想到,效果并不好。

反而是几个大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想出手,导致这酝酿了许久的炒作,雷声大雨点小。

“看来我对他们太客气了啊最近。”章旷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陈翰林?废物,你怎么不敢死谏?

章旷不是要赢,是要辩啊!必须要争论的非常火热,才能达到效果。

现在这样,一潭死水,怎么行?

章旷正想着呢,一群学生急匆匆就来了。

义愤填膺!

领头的周敦实:“老师,他污蔑老师您,就是污蔑我们做学生的,我们应天书院不能吃这种亏。”

章旷压了压手,淡然:“当然不能吃这亏。”

人群中,司马光站了出来:“我们怎么办?”

章旷:“我们是有人格有道德的,我们不要去黑他们,怼他们。”

一群学生很失望啊。

章旷:“我们把他们干过的事儿,告诉百姓,就可以了。”

你为什么黑他?我怎么黑他了?你把他干过的事儿说了一遍。

“嗯?”

“嗯!”一群学生激动了。

作为班长,周敦实来劲了:“怎么告诉百姓?”

章旷:“还记得老师之前说过那个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