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4000字,求追读
——
何青给刘辩的第一堂课,就是讲述刘邦的人生。
刘邦在后世王朝的地位很高,纵观刘邦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四十八岁在村里看狗打架,五十四岁登基称帝。
三年灭秦,四年平楚,而后平定异姓王。
后世网友们戏称刘邦一生三次横扫天下...
至于刘邦是不是地痞流氓,什么晚年被吕后架空之类的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何青为刘辩生动的讲述了刘邦的人生。
何青一口气讲完,询问道:“我讲完了,殿下说说太祖皇帝的优点?”
刘辩看了眼记录的纸张,想了想答道:“太祖知人善用,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听取身边人的建议,为人豁达、大度。”
“殿下要记好了,太祖是你要学习的人,但不能光学习太祖的优点,还要看到他的缺点,也不能一味的照搬,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融合。”何青笑眯眯的伸手,捏了捏刘辩的脸。
“我明白。”刘辩重重的点了点头。
“说得好!”
正说到这里,玉堂殿外突然想起皇帝的声音,紧接着大门被人推开。
刘宏满面红光,尽显春风得意之态,大步走了进来,笑声爽朗道:“何青啊,想不到太祖在后世的地位竟然这么高!”
蹇硕与贾诩紧随其后。
他们来了有一段时间,一直在门外倾听。
当听到后世的王朝尊崇太祖皇帝,且何青时代的一些人认为太祖当得起“千古一帝”。
刘宏的心里乐开了花。
何青起身道:“这是自然,后世那些大一统皇帝,论出身的话只有朱元璋比刘...太祖的出身低了,而且太祖对于华夏大地的贡献毋庸置疑。”
刘辩行礼道:“父皇。”
“辩儿,老师教你的,你一定要铭记于心,不仅仅要学习太祖,还有学习太宗、世祖!”刘宏拍拍刘辩的肩膀,露出欣慰的笑容。
自从拜师何青之后,刘辩的改变肉眼可见。
原先的轻佻少了几分,多了一些文人之气,比之前自信、谦逊不少。
贾诩站在后面,看着何青的目光很精彩。
何青的方式并非读书与讲解,而是注重实际。
“好了,今天的课到这里吧,辩儿回去休息吧,父皇与你老师有要事商谈。”刘辩走到刘辩刚才坐的位置坐下。
“是。”刘辩冲皇帝与何青行礼,然后离去。
走的时候还不忘记关上大门。
皇帝一上来寒暄几句,问了一下何青这两天怎么样。
待前戏结束,皇帝直奔主题。
刘宏问道:“上次说到了协儿回到雒阳,这次接着说,董卓混乱长安之时,关东的联军在干什么?忙着内斗吗?”
“您说对了嘿,就是忙着内斗。”何青扑哧笑了出来。
一想起历史上的关东联军干的那些事就忍不住发笑。
这些人说白了,兴复汉室的机会很大。
人孙坚都打进雒阳了,愣是没人选择下一步。
什么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关东联军就是。
“你从头讲起。”刘宏见何青放肆的笑,有些很不爽。
他倒要瞧瞧,这些人干了什么。
能让何青如此发笑,想来绝对做了蠢事。
何青酝酿一下,讲述道:“先前我说过,在袁绍出逃之后,董卓为了拉拢关东的世家,启用了一大批士人,蔡邕、王允等人被董卓视为心腹。
至于加封的那些人,主要的有袁绍为渤海太守,韩馥为冀州牧,王匡为河内太守,鲍信为济北相,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张邈为陈留太守,服虔为九江太守,孔融为北海相,应劭为泰山太守。
这些是比较主要的,余下的还有许多,除了各郡国外,雒阳方面同样有很大的变动,主要是董卓信任的人,有蔡邕、王允、伍琼等,到了这一步,还在雒阳的袁术感觉到了不妙,也从雒阳逃离。”
董卓大量启用士人,显然是对世家无可奈何。
袁绍作为清流士人的领袖,不但没有被通缉,反而加官进爵,可见董卓惧怕袁绍的名望与影响力。
刘宏将何青说出来的人员记下,抬手示意何青继续说。
何青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随着董卓在雒阳的权势越来越大,有人按耐不住了,东郡太守桥瑁,他曾经是大将军何进召入京师的外兵之一,当时雒阳政变的时候,他没有进去。
桥瑁谎称自己得到了三公的公文,号召各地州牧、刺史、太守起兵讨董,并将公文传檄各地。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袁绍以复辟刘辩皇位的旗号,正式起兵反董,率军前往河内郡,河内太守王匡等人纷纷与袁绍会师,董卓听闻消息,立刻派遣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关东其他人见废帝刘辩被杀,一时间纷纷起兵。
广陵功曹臧洪劝说广陵太守张超反董,张超被说服,相应桥瑁的公文与袁绍的号召,带兵赶往陈留郡,这个张超与张邈是兄弟,由二人带头,孔伷、鲍信、刘岱、桥瑁等人纷纷加入,这些人共六路大军,在陈留郡的酸枣县会盟,曹操也在这些人里面。
此时河内有袁绍等人,陈留有酸枣诸将,两方人马遥相呼应,在酸枣诸将会盟当天,广陵功曹臧洪登台,念诵盟约誓词,原文是这样的。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刘宏听完以后,激动的站了起来,双手不由自主紧握。
汉室不是没有良臣与忠臣,只是得不到重用的机会。
“好,说的好!”刘宏的情绪被带了起来。
“陛下莫要激动啊。”何青吐了吐舌头。
刘宏点头落座,招呼蹇硕道:“立刻征臧洪入京,我要任他为尚书。”
臧洪他知道,其父亲臧旻曾任吴郡太守,熹平初年拜为扬州刺史,后为使匈奴中郎。
作为臧旻之子,臧洪年幼之时凭借父亲的功劳拜为童子郎。
童子郎是郎官的一种,专门授予未成年者。
袁绍、黄琬等人少年时,都曾拜为童子郎。
换句话说,童子郎哪个不是少年聪慧。
蹇硕立刻记录臧洪,等结束以后会派人征辟。
何青继续讲道:“随着袁绍、臧洪的号召,长沙太守孙坚响应号召反董,孙坚与董卓有私仇,再加上臧洪的父亲臧旻是孙坚的举主,于是孙坚率军北上。”
刘宏想了想问道:“孙坚与董卓有矛盾?”
何青点头道“是,我之前说东汉天灾的时候,讲过公元185年二月,凉州的北宫伯玉、韩遂等人叛乱,劫掠三辅地区,朝廷当时派遣皇甫嵩、董卓、孙坚平叛。
由于张让等人与皇甫嵩有私仇,借此机会发难,皇甫嵩因此被罢免,后来朝廷派遣张温接替皇甫嵩的职位,孙坚建议张温杀了董卓,张温没有同意,这件事后来被董卓知道,两人结仇。”
孙坚在这一时期,不说绝对的忠心耿耿,至少对汉室还心存幻想。
后续等进了雒阳,看到繁华的京师变成一片废墟。
从那一刻起,这位猛将恐怕就产生了另一番心思。
当然了,这些都是何青的猜测,具体怎么样,恐怕唯有当年的孙坚才知晓。
“看来你许多事情没有详细的说啊。”刘宏略显不满的瞪了眼何青。
何青无奈摊手道:“不是我不想讲的太清楚,而是许多事情很复杂,我总不能把每个人每件事都讲出来吧?”
“罢了,你继续。”刘宏觉得有道理,不再要求什么。
有时候讲的人累,听的人也很累。
刘宏可不是当故事一样听,听的同时要用心去记,事后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和改变。
何青坐的有些久了,起身说道:“孙坚北上的同时,时任荆州刺史王睿也有心讨董,这个王睿是琅玡王氏的人,我当时说东晋是‘王与马共天下’,马是河内司马氏,而王就是王睿所在的琅玡王氏,陛下别急,后面我会专门说一下世家的影响的。”
眼看皇帝又要发问,何青连忙解释一下。
讲述事情最忌讳被人打断。
刘宏的嘴巴都张开了,硬是把疑惑压了下去。
何青清了清嗓子道:“世家子弟往往有一个臭毛病、贱毛病,那就是瞧不起武人,董卓就是最好的例子,孙坚出身扬州吴郡富春县,孙氏不是豪强,只是当地的大族,所以不受世家的待见。
与孙坚情况相同的还有武陵太守曹寅,王睿见了他们就吆五喝六的,丝毫不给人面子,当时王睿准备出兵,这家伙不知犯什么毛病,扬言要杀了曹寅祭旗。
曹寅怀恨在心,于是就学着桥瑁,谎称得到了朝廷公文,将公文发给孙坚,孙坚一看还有这好事啊,顺着曹寅的公文杀了王睿。”
曹寅的公文孙坚不可能看不出真假,这时的孙坚已经有了野心。
杀死荆州刺史,荆州就是无主之地。
这不就给了孙坚吞并地盘,聚拢兵马的机会。
其实到了这个阶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天下要大乱。
刘宏无语的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一州刺史说杀就杀。”
难怪啊!
从孙坚杀王睿不难看出,所谓的关东联军面和心不和。
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心思各异。
之前何青讲董卓、李傕祸乱关中,刘宏还挺好奇关东联军这么好的机会,竟然白白浪费掉。
如今看下来,他心里面有数了。
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掌控,刺史、州牧、太守谁还在乎朝廷?
何青等了一下,皇帝没有问话的打算,继续说道:“王睿被孙坚杀死,江夏太守刘祥也投奔了孙坚,孙坚、曹寅、刘祥三人组建联盟,三人合谋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
南阳郡作为世祖的发家之地,豪强遍布,大族林立,这些人也看不起孙坚,南阳的豪强就推举屯驻在鲁阳的袁术,袁术就这么兵不血刃的拿下南阳郡。
孙坚眼看到手的鸭子飞到别人的嘴边,打算和袁术抢夺南阳,与此同时,当王睿被杀的消息传回朝廷,董卓派遣天下名士刘表任荆州刺史,他没有给刘表一兵一卒,刘表只得单骑入荆州。
由于袁术和孙坚在争夺南阳郡,荆南四郡也不受控制,刘表只能前往南郡宜城县,刘表年轻之时素有名望,到了宜城以后立刻联系了南郡的豪强与大族,如中卢蒯氏、襄阳蔡氏与庞氏。
刘表凭借手段,杀了一批大族的领袖,而后拉拢余下的大族,最终与这些豪强大族达成合作,南郡归于刘表。
当时江夏太守刘祥与孙坚一同去了南阳,由于杀了张咨,导致南阳大族记恨,于是攻杀了刘祥,刘祥一死,江夏郡成为无主之地,刘表立即派遣麾下大将黄祖拿下江夏郡。
南郡与江夏归顺刘表,孙坚没有了退路,只能与袁术联合。
到了这一步,关东联军的主要人物们算是集结完毕,北边有河内联军,东边有酸枣诸将,南边有袁术、孙坚联军。”
演义里称这些人为十八路诸侯,实际上参与的诸侯人数远远不止十八路。
看起来人数众多,怪唬人的,实际出力的只有曹操、孙坚两人。
袁绍和袁术两个带头大哥,忙着拉人站队,争抢地盘。
其他人见大哥都不卖力,那还出什么力,做做样子、混个名头就算了。
关东联军或许不团结,可董卓集团内部也存在斗争,并非铁板一块。
在双方交战之际,凉州系将领就与并州系将领不同心。
何青发自肺腑的叹息一声,开口道:“袁绍最初起兵的时候,董卓除了毒杀刘辩,还把留在雒阳的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一家几十口人尽数屠戮。
后来关东三路大军集结,董卓不知道怎么想的,派遣大鸿胪韩荣、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五人,前往关东联军劝解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