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刚把延年益寿丹送到嘴边,便听到皇帝阻止的声音。
“慢着。”
何青疑惑的看着皇帝。
“你确定这东西能延寿?”刘宏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不定。
“我没办法解释,只能我吃下去证明不是毒药。”何青无奈的叹了口气。
刘宏纠结许久,背过身去,收起天子剑,悠悠开口道:“朕刚才一时糊涂,听信反贼谗言,差点酿成大错。”
何青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开口。
皇帝这是道歉了?
从皇帝的态度来看,应当反应了过来,不过对丹药的事没有全信。
刘宏缓缓侧头道:“张角说天命不在汉,却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天命,朕不得不起疑。”
何青松了口气,眼神复杂道:“您是皇帝,一句话掌握上万人的生死,怀疑我是正常的,不过我的出现本身不合常理,我确实有天命,但这天命从我穿越到东汉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与大汉绑定了。”
张角说的没错,他确实身怀天命,不然怎么会觉醒【气运】。
但此天命,非彼天命。
何青不清楚大汉覆灭的后果是怎样的,他也没那个胆量尝试。
“何青啊,你回答朕,你真的能改变未来之事吗?”刘宏背对着何青,闭上了眼睛。
方才确实冲动了,冷静下来之后,张角的话早就给出了答案。
张角算到起义注定失败,却不曾算到因为何青的到来,导致他被朝廷抓捕。
如果何青不剧透,张角的弟子唐周也会告发谋反的事,这样的结果就是黄巾起义按部就班的爆发,下面则是朝廷于十个月内镇压太平道。
十个月的战乱不仅消耗巨量的钱财与粮草,更让天下进入混乱的时代。
如今在何青的提示下,朝廷主动出击围剿,虽然看似过程相同,造成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历史上的太平道谋反是主动的,朝廷准备不充分。
而此时的太平道谋反是被动的,朝廷准备充足之后出兵围剿。
张角看出何青来历不凡,才会说出那句话。
这不仅要诛大汉的心,也要诛皇帝的心。
何青想了良久,缓缓摇头道:“我不知道,从我出现在您面前的那一刻起,历史注定发生改变,但能改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只能说尽力往好的方面去走,避免悲惨的事情发生。”
“有着话就够了,这丹药你不必吃了,留着吧,兴许以后能用得上。”刘宏转身走来,主动将何青扶了起来。
何青没有闪躲,将丹药收好,拉着皇帝的手起身道:“陛下,字据?”
“朕是皇帝,立字据算什么。”刘宏没好气的看着何青。
堂堂一国之君,给人立字据算什么。
这要传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要是以后再发生今天的事情,我不是有口难辨?”何青忧心忡忡,很不放心。
常说老刘家的皇帝薄情寡义,完美的政治机器。
用完就扔的事情屡见不鲜。
汉景帝杀晁错,汉武帝杀主父偃...
前车之鉴呐!
不是不信任皇帝,实在是伴君如伴虎。
何青舔了舔嘴唇,试探性的开口道:“您不立字据也行,要不您学着光武帝的洛水之誓,然后...再给我整个免死铁券?”
刘宏不可思议的看着何青,黑着脸道:“你信不过朕?”
何青往旁边走了一步,略微嫌弃的看了眼皇帝,脱口而出道:“保险一点吧还是,你们老刘家的皇帝在历朝历代里面都是拔尖的,并且天生是做皇帝的料,一个比一个刻薄寡恩。”
刘宏瞪着眼转头,眼神好像要吃人。
前面的话听着很舒服,怎么后半句变了味?
他刚欲发作,突然想起刚才那一幕。
何青的担心不无道理,他确实翻脸不认人了。
其实他也一阵后怕,真把何青杀了,恐怕后半辈子要一直处于悔恨当中。
刘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正色道:“朕答应你便是,朕可以对着洛水起誓,但你那免死铁券就算了吧,我大汉从未有过这种东西。”
“行。”何青长出一口气,吐了吐舌头。
洛水之誓在这个时期还有保障,毕竟弑君之事过于骇人听闻。
不过这东西是个口头誓言,谁都不敢保证会不会出尔反尔。
反正算个心理安慰,有总比没有强。
“这该死的反贼,差点让我损失一位天命之人,我要他生不如死。”刘宏想起张角的话,心里变得躁动,火气蹭蹭的往上拱。
何青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最好不要杀张角。”
“因为张角,我差点杀了你,你让我不杀他?”刘宏转过头,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何青,眼神透露着不解与惊愕。
何青点头道:“张角是个能人,太平道的起义虽然得以镇压,但各地的信众还有很多,万一这些人又反了,借助张角的名望,说不定可以将这些人招安,况且这些人大多数是流民,对朝廷有很大的帮助。”
“一群流民能有什么样的帮助?”刘宏眉头紧锁,更加的不解。
何青眼神清澈,耸了耸肩道:“屯田制啊,将流民迁徙到京畿地区,朝廷给他们田地,流民有了田地,就等于有了保障,吃饱了饭,没有人会想着造反。”
屯田制早在武帝朝就有,当时是在西域进行,由军队屯田。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在许昌附近招募流民进行民屯。
后世对于屯田制的争论很大。
在何青看来,屯田制有利有弊,但在东汉末年属于一项重大的进步。
刘宏仔细思考何青的话,觉得有些道理,问道:“这倒是个办法,可要是流民造反,雒阳岂不是很快就会沦陷?”
“先不说流民有了地,能吃饱饭,还会不会造反,就雒阳的城防,您觉得一群流民能那么容易攻进来吗?况且造反可是夷三族的大罪,要不是吃不饱饭,谁愿意提着脑袋造反?一人造反,全家砍头。”何青无语的翻了个白眼。
真以为造反很简单?
一个人振臂一呼,一群人嗷嗷着干了!
开玩笑,造反的风险太大,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干。
纵观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一大把。
有几人成功了?
刘宏见说不过,立马说道:“这件事先放一放,张角你是见过了,贾诩还等着见你。”
何青见提到贾诩,果断发问道:“您今天为什么要把贾诩喊来?难道不怕他猜出来什么吗?”
贾诩何等的聪慧,从刚才与张角的对话,以及皇帝最后的反应,指不定已经猜到一些内幕了。
皇帝这么做,不是等同于给自己挖坑么。
何青倒觉得无所谓,反正让外人知道了。
一个人知道也是知道,十个人知道还是知道。
问题在于知道的人能否保守秘密。
刘宏自信的晃了晃头,得意的笑道:“朕这几日思考了很久,许多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而我也不可能一直把你带在身边,所以打算将你的身份告诉贾诩,先前你不是对贾诩的评价很高吗?”
“评价高是因为这家伙能力强,但你不怕贾诩转头就跑?”何青一脸震惊。
这思路厉害!
刘宏忍不住冷笑,不屑一顾道:“贾诩的亲族全部带到了雒阳城内,如果他愿意看着亲族的血流干流净,大可以逃走,到时看看是他跑得快,还是朕的刀子快。”
何青下意识远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