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觉得脑袋不太够用,曹操的后人代汉自立,结果河内司马氏的人又窜魏自立。
太乱了!
“到了司马氏的晋朝,尤其是东晋,皇权失去威信,不得不依靠门阀大族来维持,在此后的四百多年时间里,门阀始终是各个王朝的核心,最终演变出了五姓七望。”何青说完觉得口渴,倒了三杯水。
他没有忘记蹇硕,主动将水递过去。
蹇硕接过水,感激的看了眼何青,一饮而尽。
刘宏搓着手指,思索道:“世家在后世竟能与皇帝平起平坐,何青啊,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现象?”
何青摇头道:“很遗憾,无法避免。”
“为何?”刘宏眉头紧锁,心中一紧。
何青喝完水,重新满上一杯,解释道:“因为经学的存在,况且就算没有经学,世家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历史当中。
从汉末三国开始,一直到四百多年后的唐朝建立,这中间的几百年时间,就是门阀政治的活跃期,后世有句话——流水的王朝,铁打的门阀。”
刘宏人麻了,脑袋嗡嗡的。
照这么看的话,纵使努力改变大汉的未来,将来这群世家、门阀还是蛀虫,并且是清理不掉的那种顽疾。
“公子,难道就没有办法避免吗?”蹇硕听的也很急躁。
何青苦笑一声道:“没有,除了经学之外,两汉的察举也是推动世家的最大助力,到了曹魏时期,曹丕为了迎合、拉拢世家,甚至推出为世家量身定制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法。”
两汉的察举制是推动世家的发展与形成,九品中正制纯粹就是为世家服务。
这就造成东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哪怕到了隋唐的科举制也不行,门阀世家依旧活跃。
都说唐末的黄巢灭了门阀世家,但事实真的如此?
这么说吧,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元明清,这类群体始终存在,贯穿整个历史长河。
不同的是在各个时期,它们的名称不同。
或者说覆灭过,却又以新的方式回归。
科举制有限的遏制门阀世家的壮大,但在地方上面,这些大家族屹立不倒。
刘宏轻轻打了桌子几下,站起身边走边说道:“后世的王朝就没有办法?难道后世的皇帝不作为?”
何青的视线跟随皇帝的步伐,深沉道:“不,大汉四百多年以后的隋唐,他们创造出科举制,科举制从一定程度上避免门阀世家的垄断,但治标不治本,只是说给了寒门子弟和一些平民机会。”
刘宏侧身,疑惑道:“这个科举制是什么?”
“就是从地方到朝廷,按照等级进行考试,从而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士人、才子。”何青也站了起来。
“科举制...”刘宏眯眼沉思。
何青明白皇帝意图,无奈的开口道:“陛下,科举制不适用于大汉。”
刘宏皱眉道:“为什么?”
何青耐心解释道:“您觉得关东的世家大族会允许科举制的出现吗?
他们世代以察举制当官,科举制是对世家利益的侵害,我可以保证,只要您提出科举,定然遭到全天下的反对,甚至会失去人心。
如今的大汉,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否则只会加速灭亡。”
东汉本就是建立在豪强的支持下,汉末这一时期,大汉内忧外患。
一些豪强蠢蠢欲动,之所以没有站在汉室的对立面,那是因为四百年大汉深入人心。
人心是复杂的,不可能永久不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汉室的衰微,豪强、世家的心思慢慢将发生转变。
这是敏感的时期,皇帝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搞什么科举。
要不了多久,世家牵头,豪强集体造反。
刘宏有些怒了,恨得牙痒痒,厉声询问道:“那你告诉朕,真就没有一点的办法了吗!?”
“没有。”何青坚定的摇头。
“朕不管,你必须给朕想出个办法来。”刘宏索性耍起无赖。
何青无语的撇了撇嘴,刚准备讲道理,忽然想到科举制似乎不是不可以。
察举制之中,为人熟知的是孝廉、茂才,除了这两个科目,其实还有许多科目。
好比明阴阳灾异、勇猛知兵法等等,甚至在某些大灾之年,擅长治理灾祸亦能察举,就比如黄河泛滥,善于治河之人。
这几个科目相当于冷门,属于特长生的范畴。
虽然人员数额少得可怜,总归是察举的一种。
既然两汉时期存在特长生,科举倒也不是不行,但不能只科举,需要搭配察举制。
打破世家垄断的方法只有一个,给底层的寒门、平民上升的空间和机会。
何青思量片刻,缓缓说道:“或许有一个办法可以。”
“什么办法?”刘宏两步跑过来,满心期待的凑到何青面前。
何青往后挪了挪身子道:“依旧已察举为主流,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种新的选拔制度,也就是科举。”
话音落下,许久不见的系统面板突然浮现。
【触发历史事件“科举改革”!】
【历史事件:科举改革】
【任务:开创科举制度】
【参与度:1%】
【奖励:500积分,气运3年】
何青惊讶的望着面板,没想到因为一句话,触发新的历史事件。
奖励不如黄巾起义,但实话实说,开创科举可比镇压黄巾起义难太多了。
光是皇帝支持没用,真正需要的是士人的支持。
士人会支持吗?
那肯定不会啊!
何青眯了眯眼睛,立刻想到了曹操。
曹操掌权后,对于世家的态度模棱两可,差不多一边用,一边打压。
或许可以把曹操拉进来...
不过一个曹操肯定不行,还需要更多的人才行,并且这些人必须有影响力和声望。
玉堂殿响起微弱的敲桌声,只不过这声响杂乱无章。
混乱的敲击声,恰恰说明皇帝的内心在做斗争。
刘宏面色凝重,思考察举与科举并存的可能性。
科举毫无疑问是对世家发起的冲击,这些个蛀虫断然不答应。
得罪了世家,何青也告知了后果,大汉加速灭亡。
刘宏不禁想到了自己创立的鸿都门学,本意是给平民阶层一个机会。
然而创办还不到两年,鸿都门学的几千学生,基本都成为世家、官宦子弟。
难道真就没办法了吗?
何青见皇帝纠结,打算加把劲,开口道:“陛下,察举与科举同时存在不是不可以,毕竟西汉初太祖皇帝将郡县与封国并存,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去第一步,后面就简单了。
不过科举的事情,光是我与您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人多力量大。”
穿越前的许多历史小说当中,主角都会搞科举。
并不是说科举多么的好,而是科举带来的影响与意义。
时代永远在进步,察举制在两汉时确实先进,并且符合时代的主旋律。
但到了后面,察举制将被时代抛弃。
不管有没有触发历史事件,何青都打算尝试一下。
刘宏思考何青的意见,缓缓抬头道:“第一步如何迈出去?”
何青目光坚定道:“很简单,刚才我说了,依然以察举制为主流,只不过每年在各个郡国开始科举。
科举的名额以各郡国的人口为准,大郡大国每年五个名额,小郡小国每年两个名额。
考试的内容并非经学,具体内容得仔细斟酌之后决定,大致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您愿意干,我给您一个完整的科举制度,并且符合东汉的大潮。”
刘宏没有犹豫,点头道:“朕相信你。”
到了这个阶段,何青的言论关乎大汉的国运。
不信不行,有风险也得尝试。
“陛下信任我,我也将为大汉全力以赴。”何青赶忙起身,郑重的行礼。
刘宏也正色起身,进行回礼。
两汉的皇帝与臣僚,不同与后世那般,不兴跪拜之礼。
一些德高望重的公卿向皇帝行礼,皇帝往往需要回礼。
虽然东汉很少见,但不代表没有。
刘宏以皇帝的身份回礼,表示对何青的尊重与感谢。
就在这个时候,玉堂殿的宦官敲了敲门。
蹇硕急匆匆的开门,到外面一顿的呵斥。
“我不是说了吗?任何事情都不得打扰陛下与公子,你这狗东西真没眼色!”蹇硕瞪着眼睛,劈头盖脸的一通吵。
这小黄门之前遭受万年公主的打,如今又被蹇硕一顿骂,心里别提多委屈。
这也没办法。
地位低,就得低人一等。
小黄门委屈巴巴道:“刚才尚书台来人通报,说是冀州方面来了奏状。”
“冀州来的?”蹇硕表情一变。
“是。”小黄门点头。
蹇硕知道错怪了小黄门,安慰道:“这件事不怪你,你下去吧。”
小黄门赶忙退下。
蹇硕看着小黄门离开的背影,不由叹息一声。
想当初他也是从下面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若非懂得揣摩天子的想法,他也不过是皇宫众多下等宦官的一个。
蹇硕回到玉堂殿,将冀州奏状的事情告诉皇帝。
“陛下先忙国事?”何青识趣的开口。
不知不觉,三人在此交流了两个时辰。
这会儿已经快巳时了,何青的肚子早就发出不满的哀嚎。
“也罢,今日到此为止吧,你休息一下。”刘宏想了想,当即起身走人。
“恭送陛下。”何青有样学样,恭送皇帝离开。
其实他比较好奇奏状的事,碍于身份问题,他没有开口询问。
国家大事,皇帝如果不主动说,绝对不要问。
言多必失。
何青赶紧让小黄门准备吃的,接下来还要正常的健身。
如果可以的话,他不介意带领皇帝一起健身,增强皇帝身体的抵抗力。
在古代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足以要命。
比较可惜的是来了一个多月,没办法到皇宫外面看看。
看看这大汉的大好河山。
何青换了一身衣服,小黄门也将吃的准备就位。
上完了菜,小黄门准备退下。
何青注意到小黄门的表情有些委屈,犹豫了一下问道:“你怎么了?看起来有些不太高兴啊。”
服侍他的小黄门有两个,名为方纮与陈谯。
两人都是蹇硕精心挑选的人,不属于任何宦官派系,较为的“干净”。
方纮负责何青的日常起居,陈谯负责玉堂殿的日常维护。
两人各司其职,将何青伺候的很舒适。
平时何青也喜欢和他俩聊聊,毕竟同处一个屋檐下。
方纮见何青关问,心里的委屈更甚,就将刚才遭蹇硕怒斥的事情告知。
何青乐呵呵的开口道:“你啊,还是经历的世面太少了。”
方纮解释道:“奴婢想着是重要的奏状,便来敲门了。”
“以后多注意一下,尤其是皇帝来到玉堂殿,你多学学李毅他们四个。”何青拍拍方纮的肩膀。
李毅是护卫玉堂殿的绣衣使者校尉。
说起这绣衣使者,源自于武帝时期,类似于后世的秘密警察,由于身穿绣衣,名曰“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负责巡视、监察,发现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就如同大明的锦衣卫,只不过在权力方面,差了锦衣卫不少。
绣衣使者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江充了。
从武帝之后,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机构。
不过绣衣使者活跃在武帝时期,到了西汉中后期,逐渐的销声匿迹。
何青对于汉灵帝朝存在绣衣使者这件事,还是挺惊讶的。
尤其是绣衣使者似乎从监察百官,转变为护卫使者。
反正是来保护自己安全的,他也懒得询问什么。
方纮听到何青的话,拼了命的点头。
比起其他嫔妃与公主,何青从不为难他们,简直是大好人。
何青说教完,开始享用早餐。
用完了餐,为了消化一下,他带着方纮与李毅出了玉堂殿,准备在南宫转转。
他如今是黄门侍郎,并且得到皇帝的特许,能在南宫禁中行走。
不过皇帝还是规定了区域,掖庭与永巷去不得。
掖庭是妃嫔的居所,永巷是南宫的一条巷子,专门囚禁犯了错的嫔妃和宫女。
这不是何青第一次在南宫散步,前面几次没去太远的地方。
此次准备多走走。
然而刚走出来没多远,正巧碰到了万年公主。
“碰到这个魔王了!”
何青嘴角抽搐了一下,当即带着人就要往回走。
可惜已经晚了。
万年公主隔着老远大喊。
“你给我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