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交谈了一个时辰,皇帝坐的有些难受,招呼何青与蹇硕到外面转转。

何青默不作声的跟在后面,心中想着当皇子老师的事情。

儒家那套观念肯定要摒弃掉,不是说儒家不合适,而是不符合何青的思想。

现阶段的儒家,比起后面的儒家,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儒家讲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且重点突出君权天授,服务的是皇帝。

刘宏回头看了眼沉思的何青,迟疑片刻问道:“董卓入京以后都干了什么?”

何青收起思绪,深呼吸道:“纵容手下,烧杀掳掠,搜刮民脂民膏,大肆屠杀不服从他的人,这样的专权暴政,很快引起天下人公愤。

为平息世家的怒火,他重用一批党人,但这些人根本不愿意为他效力。

董卓不得已,先后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等,试图用加官的方式缓和与世家的仇恨。

袁术在此期间,认为董卓会对汝南袁氏动手,也逃离雒阳——”

刘宏打断何青的讲述,问道:“你说董卓提拔韩馥为冀州牧?”

何青嗯了一声,点头道:“是州牧,陛下在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听从宗室刘焉的提议,实行废史立牧,重新恢复州牧。”

州牧与刺史是两个不同的官位,刺史是武帝一朝设立的。

最初是负责监察各州的郡守、官员,刺史部相当于监察区,并非后世的行政区。

到了西汉成帝一朝,改刺史为州牧。

再往后,州牧与刺史来回变化。

直到188年,汉灵帝废史立牧,出现刺史与州牧并存的现象。

刘宏沉思少许,微微点头道:“你继续说。”

何青整理思路,接着道:“董卓在雒阳的行为,使得他名声彻底臭了,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在袁绍的牵头下,关东各地的州郡响应袁绍的号召,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各路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逼近雒阳周边地区。”

历史上讨伐董卓的诸侯有很多,并非《三国演义》记载的十八路。

可惜关东联军并非团结一心,各路诸侯心怀鬼胎,不然真有机会与董卓周旋。

刘宏听到这里,冷笑一声道:“董卓的军事才能,再加之凉州、并州和雒阳的部队,所谓的关东联军应该吃了败仗吧?那些诸侯恐怕也会为了利益内斗。”

对于这些世家和士人的心思,他再清楚不过。

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有哪一个是真心想要诛杀董卓。

刘宏早就见识过世家的脸面,那才是真正的吃人不吐骨头。

大汉正是被这群吸血的家伙,祸害到今日的地步。

这些人贪得无厌,永远觉得手里的不够。

“陛下英明。”何青拍了个马屁。

刘宏不予理会,自顾自道:“雒阳是京师,位于函谷关以东,不能给董卓提供太大的帮助,想来董卓定要迁都。”

何青惊讶的看了眼皇帝,伸出大拇指道:“陛下猜对了,董卓见关东联军声势浩大,一时间有些恐惧,有了迁都的打算,想要避开关东联军的锋芒。”

“迁都这件事,朝廷公卿必然不同意,按你所说,以董卓的残暴,应当会拿一批士人开刀,汝南袁氏应当不好过吧?”刘宏连连冷笑,深沉的看了看何青。

何青惊讶的瞪大眼睛,心里佩服刘宏的能力。

怪不得是大汉最后的实权天子,怪不得能保持各方的平衡。

能当上皇帝,就已经不是普通人了。

在皇帝的位子上适应,并成功独揽大权,可见刘宏并非无能之辈。

通过一部分的讲述,结合人物的性格,刘宏精准无误的猜到后续的走向。

厉害!

何青佩服的笑道:“陛下又猜对了,董卓一方面抵抗关东联军,一方面准备迁都,但公卿不允,董卓恼羞成怒,罢免了一大批的人,不过这么做不足以震慑公卿。

董卓就拿汝南袁氏的袁隗杀鸡儆猴,因为袁绍和袁术公然讨伐他,他正好借此机会,处死了留在雒阳的汝南袁氏族人。

董卓还征召屯兵右扶风的皇甫嵩回朝,当时京兆尹盖勋劝说皇甫嵩讨伐董卓,与关东联军形成夹击之势,皇甫嵩以兵力不足为借口,应征回朝。

皇甫嵩带兵回到雒阳,董卓再无后顾之忧,强迫朝廷公卿与雒阳的居民西迁长安,迁离的人共计百万之多,这一路上死去的人数不胜数。

董卓还一把火烧了雒阳二百里内的宫庙建筑,命令吕布挖掘帝陵与公卿陵墓,派遣手下将士再次洗劫京畿地区。

繁华近两百年的京师雒阳,成为一片废墟。”

何青正走着,一不小心撞到前面的皇帝。

蹇硕吓了一大跳,连忙把何青往后面拉了拉。

皇帝此刻正在气头上!

刘宏眼中杀意弥漫,祖宗苦心经营的雒阳,竟被董卓毁坏成这副模样。

董卓烧杀抢掠也就罢了,还将帝陵挖掘,真是欺人太甚!

当年王莽篡汉,致使天下大乱。

赤眉军攻入长安,就将祖宗们的帝陵盗掘了一遍。

凉州的羌人发动暴乱,也时不时盗掘祖宗陵墓。

这些事情就已经让皇帝愤怒不已,结果董卓又来了一次。

羌人是异族,赤眉军是乱军,二者盗掘还说得过去。

你董卓可是大汉的臣僚,竟公然挖掘大汉先帝们的陵墓,简直吃了熊心豹子胆!

刘宏越想越气,一口气没提上来,差点晕厥过去。

蹇硕时刻关注皇帝反应,赶忙扶着皇帝,担忧道:“陛下,龙体要紧呐。”

“陛下,要不今天到此为止?”何青同样担忧。

比起大汉的亡国,雒阳毁灭和帝陵被盗这两件事对皇帝的刺激更大。

关键这才哪到哪啊...

一想到后面还有许多让人发狂的事情要说,何青整个人就不好了。

越是这样的事情,皇帝越是想听。

人的好奇心一旦上来,什么理智的统统不重要。

“没事,回玉堂殿。”刘宏虚弱的摆摆手,脸色白的吓人。

这次是真气得不轻。

何青与蹇硕一同将皇帝搀扶回玉堂殿。

蹇硕命人端来水,给皇帝平复心情。

“陛下,您可千万不要在动怒了,何公子所言是未来的事情,如今还未发生,莫要因此伤了龙体啊。”蹇硕边伺候,边提醒。

要是因为未来之事伤了身体,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况且皇帝近些年纵情享乐,沉迷美色不能自拔,身子一日不如一日。

大汉的先帝们英年早逝,蹇硕担心皇帝哪天顶不住。

何青想了想,拱手道:“陛下,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此四者陛下皆占,出于对陛下的尊重,出于于我个人的立场,希望您能够节制,最好断掉。”

这话是真心的。

若论天底下谁最不希望皇帝死,何青绝对排在第一,其次才轮到蹇硕。

“何公子说得对。”蹇硕感激的看了眼何青。

刘宏不耐烦的推开蹇硕,瞪眼道:“行了,朕的身子好着呢。”

蹇硕低着头后退,不敢继续劝说,生怕惹怒皇帝。

皇帝什么性子,他比谁都了解。

况且教皇帝做事,怎么看都怪怪的。

这也就是何青了,换成其他人,一顿打少不了。

“还要继续吗?”何青无所谓的耸了耸肩。

“继续说。”刘宏喝了口水,心情平缓不少。

何青抬起头道:“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囤积粮草,修建坞堡,任命亲信、亲族把守关中各处。

到了长安,董卓的本性彻底暴露,稍微不合心意就杀,被抓的士人和关中的百姓苦不堪言,时常遭到董卓的折磨与屠戮。

如此血腥的专权,使得董卓众叛亲离,失去人心。”

刘宏越听越失望,恨铁不成钢道:“到了这个地步,难道公卿没有人想刺杀董卓吗?”

这么多的人,私下培养、招募一批死士不是难事吧?

只要杀了董卓,所有的祸源不就避免了么。

何青忍不住笑道:“陛下别急,我之前说过,董卓掌权以来启用大量的世家士人,其中最倚重的是太原王氏的王允和陈留蔡氏的蔡邕。

董卓非常信任王允,将朝政全权交给王允处理,王允虽然在董卓手下,却始终想要除掉董卓,他表面上尊敬董卓,从而换取信任。

王允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献帝刘协,而不少公卿也都在王允的庇护之下幸免。

除了王允之外,董卓也清楚自己做的事情引起民愤,所以将吕布带在身边,并与吕布情同父子,但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使得他向吕布投掷剑戟,幸亏吕布反应快躲开,不然肯定要死在他这位‘义父’的手里。

也因为这件事,吕布心中记恨董卓,碍于董卓的威望,他不敢表露出来。

这个时候吕布与董卓下面的一个侍女私通,他以为董卓察觉此事,整日坐立不安。”

刘宏打断何青的讲述,眯了眯眼睛道:“后面应该是王允联合吕布,打算刺杀董卓吧?”

王允这个人他还是了解的,性格公正,属于比较死板的那类人。

当初为了士人与宦官的斗争,王允多次下狱。

但每次他都与宦官抗争,从未屈服过。

这样的正直之臣,私底下定然要想尽一切办法除掉董卓。

何青点头道:“是,不过不是刺杀,而是直接杀死董卓,因为之前有人刺杀过董卓,最终没能成功,一群人受到牵连。

王允打算离间,有一次吕布与王允见面,吕布主动将董卓投掷剑戟的事告诉王允,王允认为机会到了,拉拢吕布,并说明诛杀董卓的计划。

吕布虽然对董卓怨恨,但心里还是怕董卓的,没有立刻答应王允,王允就以吕布和董卓不同姓,且没有血缘关系为理由,成功说服吕布作为内应。

策反了吕布,王允着手准备行动的事宜,董卓浑然不知大祸临头。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献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召集朝廷公卿,董卓乘车前来,吕布率领护卫守护。

在董卓到来之前,王允命人将写好的诏书交给吕布,吕布则提前替换了护卫,将护卫换成自己的同乡,并埋伏在宫门等待。

董卓一进门,那些护卫便持戟刺杀董卓,由于董卓穿了铁甲,导致这次失手。

不过董卓也因此受了伤,从车上摔了下来。

董卓大惊,急忙呼喊吕布,吕布在此时高举诏书,大喊‘有诏讨贼臣’,亲手杀死董卓,然后砍下他的头。

董卓麾下的士兵不知所措,吕布告诉众将士,此次只杀董卓,其余人皆无关。”

玉堂殿陷入安静之中。

刘宏和蹇硕都有些不可思议,觉得董卓死的太草率。

先前何青所说何进之死,也是这般的潦草。

合着董卓到最后也犯蠢了!

“董卓就这么死了?”刘宏想笑又笑不出来。

何青挑了挑眉,摊手道:“是,就这么死了,陛下可能觉得很随意,但很符合逻辑的,董卓与何进一样,手握重权以后,认为没人能构成威胁,飘了。”

“飘了?”刘宏疑惑的看着蹇硕。

蹇硕摇摇头,同样不明白什么意思。

何青解释道:“飘了就是自傲,认为自己很厉害。”

刘宏恍然道:“这是你们后世的用词?”

“是。”何青忍不住笑了笑。

“有点意思。”刘宏摸了摸下巴。

摆烂、躺平、飘了...

看来这后世的生活,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有机会的话,可以向何青请教一下。

“你之前说的权臣除了董卓还有王允和曹操,那么董卓死了以后,王允就开始把持朝政了吧?这家伙注重名声,且性格公正死板,想来也有些专权?”刘宏话锋一转,再次说到剧透上面。

何青叹息一声,低头惋惜数息,说道:“对,王允有机会挽回一切的,但他自己作死,将大好的局势葬送了出去。”

说来是挺奇怪的,除了曹操之外,何进、董卓、王允、李傕等人先后把持朝政,全都因犯蠢而亡。

曹操可能就是看到了这些前车之鉴,故此没有做太多的蠢事。

注意了,不是没有犯蠢,只是没达到前面四人的地步。

刘宏侧着头问道:“他干了什么?”

何青见皇帝气色不错,放心道:“王允诛杀董卓之后,录尚书事,总览朝政,他派人安抚关东各地。

他做的事情得到天下臣民的称赞,成为了人人口中的大功臣。

一开始还好,但时间久了,王允就跟何进、董卓一样飘了,他开始居功自傲,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慢慢的,朝廷群臣逐渐与王允疏远。”

“糊涂,王允糊涂!何进、董卓的死就摆在眼前,他怎敢如此?嘶...”刘宏猛的拍了一下大腿,没注意用的是左臂。

左臂的伤口狠狠刺痛了一下,疼的他呲牙咧嘴。

“何青”砍伤的就是左臂。

蹇硕赶忙上前跪在面前,刘宏则一把手掐着蹇硕的背,发泄着痛疼。

何青嫌弃的看着这一幕撇嘴,古代的奴仆当真不是人呐...

这些个奴仆、下人,从骨子里认为理应如此。

千年的思想早已形成固有思维,想要改变几乎不可能。

何青本来还想尝试改变一些习性,此刻明白是自己想多了,根本不可能成功。

刘宏就这么掐了一会儿,这才舒缓过劲儿。

何青见状,继续讲道:“刚才我说了,陈留蔡氏的蔡邕也得到董卓的重用,王允杀死董卓之后,蔡邕听闻此事,不由自主的叹息了一声。

董卓虽然残暴,但对蔡邕有提拔之恩,蔡邕发出叹息是正常的。

王允却怒了,指着蔡邕痛骂,说蔡邕与董卓一个鼻孔出气,直接将蔡邕下狱。

公卿们试图营救蔡邕,遭到王允的拒绝,后来越来越多的士人为蔡邕说话,王允见事情太大有些后悔,准备放了蔡邕,不巧的是蔡邕死在了狱中。”

刘宏冷笑几声,哼道:“先前我还疑惑王允是如何葬送好局的,我终于明白了。”

什么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王允完美诠释了一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