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你到底是不是张耀祖啊?”

听见赵学民的话,张耀祖吓得一激灵,当场酒醒,醉意全无。

他是张耀祖,但不是以前的张耀祖,这件事情莫非让老爷子瞧出来了?

他略显心虚,微微抬头看向赵学民,对方虽然醉意满身,但那双眼睛却炯炯有神,死死盯着他看。

张耀祖只觉寒毛倒立。

“老爷子,你……”

噗通~话音未落,赵学民脑袋一歪,面朝酒桌栽下去,没几秒就听到呼噜声。

呼~原来是喝醉了啊....张耀祖暗拍胸脯,真要让人发现自己重生的事情,恐怕会被当成妖怪,到时候家里没办法待,甚至可能拖去枪毙。

“看来最近自己的表现和往常区别太大了。”张耀祖痛定思痛,决定以后少在熟人面前做特别离谱的行为。

缓了口气,他站起身将赵学民扶上床。

接着直接躺床睡觉。

没收拾桌上食物,冬天里气候冷,没什么蚊虫,剩菜剩饭放一夜,也不会像夏天一样变馊。

……

早上8点。

天色灰白,冬天昼短夜长,到现在天还没完全明亮。

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年轻精力旺盛,张耀祖没睡多久就起来了,完全没感觉到困意,反观赵学民还在呼呼大睡。

开炉烧水洗脸。

因为有伤在身,而且今天还要去公社置办一些东西,所以张耀祖不打算进山里狩猎,转而拿出字典巩固学到的字。

学习,他没有死记硬背,拿起石灰搓成的粉笔,望着屋里的东西,把它们的名字挨个写出来,从黑板、书桌、碗筷、狸子肉……直到把老屋里的所有东西写一遍,确认自己不会忘记后才安心。

等天彻底明亮,张耀祖把昨晚的剩菜剩饭全倒一锅里蒸热。

这年头的人,有的吃已经是万幸,不会嫌弃剩菜剩饭。

赵学民醒来时,刚好可以吃。

“老爷子,我打算去公社,你要什么东西,我给你买?”张耀祖边扒饭,边问道。

赵学民没吃饭,蹲在火炉旁烤火,听见他的话,愣了愣:“我一个老头能缺啥?你自个买就行……实在想给我买东西,你就帮我买几份报纸,另外到公社邮局看看有没有我的信件。”

孤独伶仃一个人在村里,他没啥念想,就希望有一天能收到家里人消息。

家书抵万金。

奈何腿脚不便,村里人不乐意帮忙,一直没能去看看。

“行,到时候帮你瞧瞧。”

张耀祖扒拉几口饭,把身上家当全翻出来。

昨晚赚了130,花了80,加上原本就有的几块钱,他目前还有——

105块现金、怀表一块、自行车票两张、手表票一张、粮票油票数张、外加一张狸子皮。

“嗯?昨夜竟然忘记把狸皮子卖了。”

张耀祖蹙眉,小心卷起来收好,皮毛供销社也收购。

目前家底大约在500元。

正常人依靠这些东西已经足够生存一年时间了。但张耀祖不一样,他深知想要培养一个具备德智体美劳的人,需要的资金就是巨款。

且不说其他,光是打猎,就需要一个强劲体魄。

这些钱远远不够。

“老爷子,我走了。”

等太阳出来一些,张耀祖收拾完东西就出了门。

没着急去公社,他先到大队长张有福那里开了个证明,这年代还没普及身份证,帮人取东西要大队证明才行,尤其还是赵学民这类特殊人群。

等证明到手,张耀祖才正式启程。

大库村距离安康公社不算远,但路不好走,负重需要半小时才能到。

这点路段对于张耀祖来说不算什么,上辈子为了供几个弟弟妹妹念书,他天不亮就出发,赶几十里路去县城卖东西,也从不含糊一句。

这辈子,心身得到解放,他赶路更加轻松恰意。

安康公社是一个坝子,跟大库村连着一条河,大库村在上游,安康公社在下游,翻个山坡就能看到。

“没记错的话,等几年安康公社会扩建成一座小县城规模,大库村上方的小水库也会扩建。”

张耀祖站在山坡上,心里琢磨能不能在其中捞点油水。

“我记得当时分地,大多数人没要水库边的地,只好分给一家村里孤寡户,结果后来征收用地赔了大几千块钱。”

大库村水库,分田到户没多久就建了。

差不多还有四五年,快了。

“嗯,现在我分家出来了,之后会有单独的田地,到时候就选那块地。”张耀祖心里美滋滋,继续赶路。

走到安康公社的时候,太阳已经能提供足够温度驱散寒冷了。

张耀祖没有立刻去供销社,他先到公社邮政所,帮赵学民看看有没有来信。

邮政所人不多,这年代寄信的人基本是知青,山里人根本不懂这些。

张耀祖到的时候人很少,他直接将证明递上去。

“赵学民?”邮政所工作人员接过证明看了眼,翻出本子查找起来。

这间隙时间里,张耀祖四下环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前台一叠叠厚重报纸上。

这年头,偏远地区的报纸基本是邮政所代销,因为新华书社还没建设到这些地方。

“报纸怎么卖?”张耀祖拿起一份报纸。

有两种,《人民日报》和《红旗》,也是全国公认传播效率最高的两款报纸。

“人民日报刚刚到,要5分。红旗3分。”

工作人员整理报纸,头也没抬。

“要两份,一样一份。”

张耀祖摸出一张面额两块的墨绿色纸钱。工作人员收下钱,快速整理出两份报纸。

“张大哥?!”

没等张耀祖拿到报纸,肩膀就被人拍了一下,伴随着还有一道呼喊。

张耀祖转过头,身后站着一个面容清秀,略显消瘦的身影,是大库村知青胡伟。

“胡老师?”张耀祖诧异,“你来取信?”

“哈哈~这不是快过年了吗?”胡伟挠挠头,笑道:“我没办法回去,爸妈给我寄了些家乡特产,让我过个有家乡味的新年。”

“我记得你是北平人吧?南北两隔,新年确实有不同。”张耀祖认真思考。

上辈子和胡伟没多大交集,只记得对方家在北平,具体干什么的就不清楚了。

不过他身上有一骨子惬意感,想来家庭条件不会太差。

“可不是嘛,去年我都没意识到这点,今年家里寄一些家乡货,到时候来我家尝尝,体验一下我们北方人新年吃什么。”

胡伟热情邀约,张耀祖客气点头答应。

两人交谈间,工作人员把报纸递了过来,胡伟见此,微微错愕:“张大哥,你买报纸?”

不怪他错愕,因为刚刚张耀祖和工作人员交流的时候明确说出来了报纸的名称。

张耀祖不是文盲吗?

他识字?

胡伟狐疑盯着张耀祖,把后者看得心里发毛,急忙摆手解释:

“我家里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搬到老屋子那边去,这是那老爷子托我买的。”

“噢~难怪。”胡伟将信将疑点头。

这年头,除了单位人,其他人根本不会买报纸,大伙都去公社公示栏上看,除非有什么重要通知,兴许会买一份。

没一会儿,赵学民的信件取到手。

张耀祖没再跟胡伟多聊,转身走向供销社,可没走出几步,却又让胡伟给拉住。

“对了,张大哥。”胡伟小声说道:

“你家老三和董家姑娘说完亲了,打算大年三十前一天举办酒席。你家二妹也没上学了,这会儿在供销社上班呢!”

张家的事情在村里传得很快,胡伟早就听说了,怕张耀祖和家里人关系僵,进供销社受刁难,所以提醒一句。

“谢了,她还没那能耐敢为难我。”张耀祖笑着摆手,直直朝供销社走去。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