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空心思一动,便带着敖幽去追赶僧人。
他本能的感受到这僧人很不一般,冥冥之中的直觉更是告诉他应该追上去。
曹空脚下生风,在人群之中穿梭,可那僧人的身影却似慢似快,踱步而行,却任由曹空怎么追都追不上。
最后,在一个拐角,僧人的身影消失。
曹空和敖幽面面相觑,可忽的曹空打了一个激灵,他的肩膀被人拍了下,转而看去,正是那僧人,在微笑看他。
“两位檀越,为何一直追着贫僧啊。”
曹空还未开口,敖幽倒是先道:
“你这老头,明明有一身厉害法术,却去欺负凡人,你不给人钱,人家不愿意请你吃梨也无可厚非。
那人还在原地哭呢,你就回去给他些钱吧。”
僧人看着敖幽,眼中掠过一抹赞赏,只是心底却暗道一声可惜,随道:“贫僧乃出家人,身无分文,又如何给。”
敖幽气道:“你这老头,好没善心,哼,曹空我们走,他不给本姑娘给。”
僧人见敖幽如此作态,眼中赞赏愈浓,心间惋惜更甚。
又笑道:
“是那人吝啬在先,与人相处当有仁慈心,倘若他秉有善心,予贫僧一颗,不仅没有了今日之果,日后想来也会一生顺遂。
贫僧实乃度人之举啊,只是他没有造化罢了。”
敖幽闻言,眼睛瞪的大大的,这是什么逻辑,她感觉是错的,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辩,扭头看向曹空,意思让曹空来说。
曹空此时开口道:“或许大师不喜那卖梨人的吝啬,故而以术法惩戒,欲行教化之事,只是我听闻,度人当以善巧方便,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如此之举方是度人,大师虽惩戒其吝啬,却没有给他觉悟的机会,未免有失偏颇。”
僧人抚须而笑:“言之有理,受教了。”不过很快又道:“不过这事并不因你而起,你为何要干涉。”
曹空道:“如何不是因我而起,梨是我同伴买的,水是我洒下的,倘若无我二人,那卖梨人未必会丢失一车梨。”
说罢,转身就走,准备循着哭声准备找上卖梨人,予其几两银子,也算是了结因果。
“两位檀越,且先等等,此事我亦有因,只是我确实没钱,不如这样,我这里有半卷经文,赠与你手,就当是你帮我了结因果的报酬了。”
“哼,谁要你的经文,见自己没理就服软,我才不稀罕呢。”
曹空还没来得及说,敖幽便嗤的一声拒绝,故曹空也就一笑,随后头也不回的摆手。
于是僧人遗憾道:“可惜可惜,既如此,贫僧乌巢,就于此谢过两位了,两位若是有空,可来浮屠山上,贫僧以清茶灵果招待二位。”
敖幽未有什么反应,倒是曹空正在摆着的手,忽然僵住了那么一瞬。
乌巢?乌巢禅师,他不是在浮屠山修行吗?!
曹空闻得此名之后,即使竭力压住心中震惊,可整个人还是显示出一丝异样,竟在玉华城中遇见这位?
容不得他失态啊,这乌巢禅师在原著中乃是在浮屠山修行的禅师,是一位神秘无比,强大无比的大能。
原著中,曾用猴子来衬托这位大佬的实力,当时猴子对乌巢出棒。
结果却得来了一个,行者纵有搅海翻江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的结果。
且这位乌巢禅师还对西游记师徒四人说了一首偈子,便预言出了西行路上的诸多情节,故猪八戒称其有知晓过去未来之能。
由此可见乌巢禅师的位格之高。
不由得,曹空心中本能的一痛,他刚刚在干什么,竟拒绝了这位要给的经文。
‘罢了罢了,贪多嚼不烂,我身有金丹正法,潜心秉持修之方是正道。’
曹空心性极好,转而安慰自己。
“两位檀越,莫要忘了贫僧给你们的梨。”
耳边旋而有声音响彻,渐行渐远,曹空回头望之,却见乌巢禅师已消失不见。
只是在远处的山巅之上,再度浮现一僧人的身影:
“有趣,本想施与那蛟龙一段善缘,没想到竟碰到这只豹儿,当真是聪颖灵秀。”
随后乌巢禅师又轻轻一叹,叹那豹儿已有正法,还是让他眼皮子一跳的那种,不然他倒可以收入门下。
这天地间的良才美玉不少,但其中又心性极佳者,可谓少之又少。
‘罢了,就当是结个善缘,也算是给那位面子,或许这豹儿可改那墨蛟之命,若成也算得上是一桩功德。’
旋而乌巢禅师的身影隐于山雾之中消失不见。
······
曹空听乌巢禅师的话之后,心思一动,随手一摸,便从袖袍之中摸出一个硕大的梨来。
敖幽也是如此,只是这蛟女,却略有嫌弃的拿着:“那老头坏的很,我才不要吃他的东西。”
“不行,给它吃了。”
便见蛟女一抛,好在曹空手疾眼快,将其接到手中。
“那僧人不一般,再则我们都既要予银两给那卖梨人,这梨子就权当是我们买的,吃了也无妨。”
敖幽还是嫌弃道:“我不要,要吃你吃。”
曹空莞尔,这蛟女还有精神洁癖啊,当即强硬道:“不行,一人一个,快点不然我硬塞了。”
敖幽眼神中闪烁着危险的光泽,拳头握紧。
“咳咳,吃了这个,接下来三天不用和我练剑,我依旧会给你先天甘露。”
曹空决定以利诱之,若不是这蛟女主动抛过去铜钱,他未必能得这梨。
再加上这些日子和蛟女的相处,不说关系甚好,可也算的上不错,故不愿敖幽错过乌巢禅师所给的机缘。
闻言,敖幽方眼睛重新变的平缓,拿着梨子矜持道:“行吧,那就给你个面子。”
随后两人一边走着,一边将梨大朵快颐,很快就吃的只剩一个核。
曹空疑惑看着,没有异常啊,难道真是个梨,乌巢禅师最后的叮嘱不过就逗人一笑。
还未思考出结果,便已走到那卖梨人的面前,卖梨人还在痛哭,曹空收敛心思,将梨核暂时收好。
询问一车梨多少钱,他愿代那僧人付之。
卖梨人说出价钱,曹空点出银两交予。
便在那交予之后,其袖袍之中的那颗梨核忽的散作微不可见的光,涌入曹空识海之中,半卷经文烙印其中。
曹空一怔,善因善果,便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