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为朱棣献上避坑指南 第66章 扩建火器营

作者:余秦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9 09:06:3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现阶段,自然还是要以冷兵器为主。

毕竟,北平这边火器工坊的工匠们水平都不高,真正掌握核心科技的工匠在京师。

历史上,东昌一战,朱棣就被盛庸带来的火炮给打的灰头土脸。

明朝这时候的火器也已经算是世界一流的水平,朱祁钰、于谦守城的时候,就是依靠火炮,让也先的大军没能攻破京师。

朱棣五征漠北的时候,也有一个火器营,全都是各种各样的火炮。

根据史册记载,朱棣五征漠北的时候,就出现过神铳、斩马铳、手把铜铳、铁铳、槐口铳、一窝蜂神机箭、铳箭、襄阳炮、信炮、盏口炮、神炮、大样小样神机炮、铜炮、旋风炮、炮里炮等。

可以说,每一种火炮都有其特定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兵种。

但是,朱棣五征漠北最主要的战斗力还是骑兵,没有骑兵冲锋陷阵,火器营的火器再多,也没办法对上鞑靼、瓦剌的骑兵。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火炮的威力不大,杀伤力不强,射程也比较短。

如果有了射程远、杀伤力强的火炮,组建起来的火器营,直接形成炮兵阵地,以火炮来洗礼敌军的战阵。

就算是瓦剌的最强骑兵精锐,那也挡不住铺天盖地的火炮。

王府书房之中的气氛,比一开始好多了。

朱棣、顾诚、道衍三人从顾诚所写的书卷史册,聊到了皇位传承的关键,又聊到了世界地图,最终还是回归到眼下的奉天靖难。

三人也都认可一个点,那就是要大力研究和发展火器,从而提升燕军的战斗力。

朱棣随后就直接叫来了朱高炽、朱高煦、金忠等人。

基本上,能来的人都来了。

还有一些,如今还要负责镇守通州、永平府等地,以防南军的突袭。

“诸位,顾先生两次改良火器,让我们拥有了将军炮和炸药包,这才保住了北平城。”

“自火药出现,火器出现在战场之上,后来被不断改造,再到如今。”

“可以看得出来,火器的威力越来越大,在战场之上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

“故此,本王打算广纳贤才,大力研究火器,以制造出来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器。”

朱高炽是亲眼见识到,也是亲身体会到火炮的威力之强,作用之大。

当即就第一个站出来,禀报了如今北平火器工坊的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个就是北平的工匠们技术水平有限,而洪武年有一人写了本相关的书,名为《火神器谱》,里面有一些更高水平的技术。

如果能够弄到这本书,就算是抄录本,带回北平,交给这些工匠们研究,也有很大可能提高他们的手艺。

第二点就是工坊的设备还是太旧了。

这一点也是顾诚在当初进入火器工坊就有说过,不仅陈旧,而且工具设备什么的也不齐全,还有就是人员的专业技术也不过关。

说白了,这些人就有一点儿像是半吊子水平,半路出家的工匠,大部分都是祖传手艺,可祖传的手艺也就那么一点儿。

看起来确实是祖传的手艺,一般人很难掌控,但是过于守旧,不知道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就比如这百炼钢,纯手工需要几个月,一直都是把一块铁反复锻造。

这时候,其实已经有水磨锻造技术,也就是以水车作为动力,带动铁锤来打铁。

这一项技术很早之前就有了。

可北平的火器工坊却还是以手工为主,一架水车动力机都没有。

第三点就是地方太小,安全措施不到位。

要不是顾诚在到达火器工坊,见到了火器工坊的布局,还有工匠们的制作方式之后,立即叫停,开会讲述火器的规范操作,还有安全知识。

一个不好,这火器工坊周边的坊间都可能受到波及,甚至是好不容易建立的火器工坊都会被夷为平地。

而火器工坊里面的工匠们也有可能全部葬身在火器工坊中,以至于北平失去了这些工匠。

矮个子里面拔高个,就算是这些工匠们的手艺不高,对于现在的燕军来说,他们能够造出将军炮、炸药包,那就已经是很好了。

一旦这些人出现意外,和火器工坊一起覆灭,燕王朱棣短时间内很难再凑齐能力和这些工匠一样的人。

朱棣听完朱高炽的禀报,看了看顾诚。

顾诚则是点了点头,这些问题也都是存在,且需要解决的。

如今,燕王朱棣拥有了大宁军,还有了很多辎重,通过这一战,不仅守住了北平城。

以后,战线肯定是向南推进,北平城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危机。

所以,依然还是要把火器工坊迁移到城外,建造一个更大的火器营,拥有更大的场地、更好的工坊、更全面的流水线、更专业的研究基地等。

这样一来,后面广纳贤才,人来了,也有地方。

朱棣则是看着顾诚,问道:“先生对此,可有什么建议?”

顾诚躬身道:“殿下,在下不才,当有几点建议,第一便是扩大训练场,选址北平西北郊,依托清水河建立东西宽1里、南北长4里的封闭营区,划分中军、四司及后勤区,容纳7500人规模。”

“第二点便是工坊集群化,设铸炮、火药、弹丸三区:铸炮坊采用“铁骨铜肤”复合铸造技术降低炸膛率;火药坊按“硝七五、磺一十、炭一五”配比标准化生产。”

“第三则是分级仓储,设“天、地、人”三级火药库,贮存火药;每百具火器配3名匠户随军保障。”

“第四编《神机秘要》手册,要求士卒通过“百步穿杨、五射三中”考核。”

“每一次的研究,都要记录在册,把关于火器的研究路线,还有研究的过程,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汇总起来,编撰成为一本书,让火器营工匠们通读。”

“不能再和以前一样,都是捏着祖传手艺当饭吃,一点儿也不愿意露白,让别人学了去。”

“这不利于培养出来顶级的火器专家。”

“第四设“把司官”专司射击训练,开发五管旋转火铳、移动火箭平台等装备。”

顾诚一开始就有言,火器肯定是多多益善。

趁着现在李景隆退守德州,入冬之后,肯定是不会北上,在这个时间段,大力制造火器。

来年开春,就有了更多的火器,提高胜算!

朱棣听完,当即就下令,按照顾诚提出的意见来重建火器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