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国祚两百八十九年,共二十一帝。
宋朝分为南北宋,国祚三百一十九年,北宋十四帝,南宋十帝,共二十四帝。
明朝国祚两百七十六年,共十六帝。
看起来,明朝的帝王更新换代的次数要少一些。
当然,这也是因为明朝算是坚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再加上,还有几位登基早,寿命长的帝王。
就比如朱元璋,他活了七十一年,在位三十一年。
朱棣活了六十四年,在位二十三岁。
顾诚在管家的带领下,到了一个别苑,相当于是单独住在一个地方,还有着一个仆从一个丫鬟守在外面。
等到管家送上了纸笔之后,顾诚就开始提笔,记录明朝那些事儿。
作为历史老师,他是会一手毛笔字的。
每一次学校组织一些书法比赛,他的作品都会在张贴栏上,属于前十的存在。
就是要写小一些的话,就比较难了。
这时候的墨汁和现代的墨汁,这时候的纸张和现代的纸张,都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顾诚觉得自己要是用炭笔,肯定会快一些。
但是这会儿也没时间去制作炭笔,他打算先列一个大纲出来,把明朝的十六帝写下来。
明太祖朱元璋、明兴宗朱标、明惠宗(明神宗)朱允炆、明太宗(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
这相当于是又一次回到了当年上明史课的时候。
当年,教授上课讲述明朝的历史的时候,似乎比宋朝更为激昂顿挫,看得出来,老教授好像更喜欢明史。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宋朝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没脊梁骨的历史,充满了文人的龌龊。
顾诚也因此受到影响,对于明史更为上心,也看过相关的影视剧。
而在他奋笔疾书,写出了明朝的十六帝的时候。
朱棣和道衍和尚还在针对他的突然出现,商讨对应之策,用自然是要用,不管真假,先验证一下。
“顾诚有言,本王装疯,府上之人绑缚官吏,请谢贵等人前来捉拿,等他们带人进来,以刀斧手直接拿下。”
“这或许不失为一条妙计!”
历史上,这一计是道衍和尚和朱棣两人商量出来的。
说白了。
就是诈降和请君入瓮。
谢贵那边有个朱棣的暗探张信,再加上,朱棣装疯卖傻装的非常像,也已经让谢贵等人放松警惕。
而后来,王府之中有人叛变,上报了他装疯卖傻一事,使得朱棣在谢贵等人前来捉拿他的时候,立即用请君入瓮反杀了谢贵。
道衍和尚听到这一计的时候,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有一种此乃妙计也。
朱棣说完,则是看向了道衍和尚,笑着道:“若无顾诚,想来,此计应该是你想出来的吧。”
道衍和尚如实回答:“回殿下,贫僧初听之时,便似乎有似曾相识之感,只觉得此请君入瓮之计乃妙计也。”
毕竟,此事已经被顾诚道破,而事情却又并未发生。
他也不可能还邀功。
朱棣点了点头。
也就在这时。
管家匆匆而来,躬身道:“殿下,顾先生密信!”
也就一张纸,折起来。
一看就知道,有一些事发突然。
朱棣微微蹙眉,伸手接过,打开一看。
“小心葛诚、卢振!”
朱棣看完,右手一紧,直接把纸张揉在了手心之中。
道衍和尚见此,也是微微蹙眉,十分好奇,顾诚给朱棣写了什么内容,会让他如此?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挥挥手,让管家守在了外面。
随即,把手中揉的已经不成样儿的密信,递给了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连忙打开,见到内容之后,也是眼神犀利无比,轻声道:“一位王府长史、一位王府护卫指挥,若此二人叛变,对殿下极为不利!”
朱棣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就先拿此二人来验证一下顾诚之真假!”
这密信是顾诚给的,让他小心王府长史葛诚和王府护卫指挥卢振,也就相当于是提前告知,此二人会叛变了。
而顾诚是如何得知的呢?
他孤身一人,应该不会有暗探为他打探情报,必然是史书上写着的。
那正好,就先拿这两个人来验证一下顾诚所言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来自于六百年后。
道衍和尚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朱棣让管家叫来了两人。
一个是小宦官,名叫马和。
另外一人则是护卫指挥佥事张玉。
“殿下。”
此二人到了书房,躬身便拜。
朱棣轻声道:“如今朱允炆步步紧逼,甚至是想要捉拿本王入京问罪,若本王再不反抗,恐怕真要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然,朱允炆毕竟是大明天子,如今势大,王府之中,必有人会心生二心。”
“马和,你去看着葛诚!”
“张玉,你则是看着卢振!”
两人一听,就知道,这两个人肯定是背叛了燕王。
当即抱拳道:“是!”
等到马和和张玉走了之后。
朱棣又开始踱步,不过一会儿,轻声道:“若是此二人当真叛变,或许,还可用上一用。”
道衍和尚再一次点头附和,说道:“殿下所言极是,既然是请君入瓮,那就要装的像模像样。”
“若是只有我们的人,谢贵必然会心生疑心,不敢入府。”
“若有葛诚和卢振二人作为内应,必然使得谢贵放松警惕,也不会带着太多的人入府。”
“如此一来,我们便能一网打尽!”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随后又轻笑了一下,开口道:“这往后,怕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呀。”
在他被朱允炆步步紧逼,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位来自于六百年以后的人。
给他献上了这避坑指南,说不定,两年打进京师,夺了大位,也不是不可能!
道衍和尚也笑了笑。
他也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一位来自于六百年之后的人,不仅仅是熟知六百年的历史,还有可能身处于真正的盛世之中。
那么,六百年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