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马车中。

燕王朱棣先是夸赞了一下十六字方针。

“先生可记得还有什么兵法韬略?”

这十六字方针是不错,但是还是得看实操。

顾诚很诚实地回道:“殿下,我在六百年后就是一历史老师,所学专业,主要便是历史。”

“至于这十六字方针,还有鸳鸯阵,还有对火器提出的一些见解,也不过是平日里接触到的一些知识点。”

“六百年后,也被称为大数据时代,又或者是信1息1大1爆1炸时代。”

“一个人想要获得信息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上网,这一点,你们可能无法理解,我也没办法说明白。”

“殿下和大师可以理解为,六百年后,人们每天都会看到很多很多信息,天南地北、全国各地,乃至于整个世界。”

“比如,我想要做一道菜,但是我完全不会,我可以查,然后很快就会出现教学视频。”

“是视频,是我能直接看到,对方如何做,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过程,什么食材,又如何处理食材等等。”

“所以,我除了对历史研究比较多以外,平日里也会有意无意、主动或者是被动接受很多信息。”

说白了。

顾诚什么都会亿点点。

可除了脑子里面所记得的那些历史专业知识点,其他都是门外汉,真的就只了解一点点。

但是,顾诚不能让朱棣和道衍就因此觉得他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精通,相当于是全知全能。

这样一来,期望越大,往后就会失望越大。

顾诚只想要抱大腿,却又不想成为演义中的诸葛亮,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最后把自己给累死了。

朱棣和道衍互相看了一眼,对于顾诚的话,还是有一点儿难以理解。

毕竟,他们两人认知还是受到这个时代的限制,无法想象,顾诚所说的想要做一道菜,查一查就出来详细教学过程这种行为方式。

不过,多少也还是听懂了一些。

顾诚的意思就是他熟知历史,而除历史之外,所知虽多,却不精。

“不过,我倒是可以讲一讲这往后六百年的一些经典战争例子,比如朱祁镇如何兵败土木堡,朱见深又如何能成化犁廷,又或者,悟出十六字方针的那位用兵如神一般的经典例子。”

顾诚不懂实操,可他脑海里面记得的史料很多,而其中一些经典战争例子不少。

倒是可以讲述出来,研究一下。

朱棣一听,就很感兴趣。

“快说说。”

“那位用兵如神一般的人,是何等英雄?”

顾诚开口讲述几个经典战例,还有一些思想,以及最开始的军队制度,可以说团长配政委,简直是绝配,算得上是一文一武相结合。

让朱棣听了之后,那是一个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仅仅是听着顾诚讲述的这些战例,朱棣的脑海里面就已经浮现出来他挥斥方遒的模样。

这马车到了王府外面,朱棣都没有想要下车的意思,还想要听着顾诚讲述的第二个经典战例呢!

只是,这大夏天的,三个人挤着一辆马车,还没冰块降温,可真的有一点儿受不了。

“殿下,要不,我们回去再继续讲?”

顾诚直接用衣袖擦了擦汗。

他一个单身汉,也没人送手绢,无奈只能用袖子了。

朱棣和道衍也觉得热,但是他们似乎又习惯了这种热,还能忍受。

“嗯。”

“也好,这烈阳高照,热的人确实有一些难受,还是回去,舒舒服服地听着先生讲一讲吧。”

朱棣、道衍、顾诚三人下了马车。

就直接去了顾诚所在的别苑,把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扔在了别苑的外面。

“得,又不让我们听了。”

朱高煦见此,摊摊手,表示无奈。

上一次,他们听闻道衍和尚举荐一人,引起了父王的重视,甚至是从王妃那边借走青鸾。

他们原本也想着,能来听一听,这位先生和父王、道衍都在说一些什么。

可惜,被拒绝了。

这一次,又被拒绝了。

朱高煦说完,看着朱高炽。

朱高炽耸耸肩,转身就打算离开,既然父王不让他们这时候进入别苑,那肯定是要谈一些秘密,不允许他们旁听。

朱高煦则是连忙上前,伸手搭在朱高炽的肩膀上,朱高燧见此,也连忙上前,靠近了一些。

“大哥,地雷便是那位顾先生指点研制出来的吧?”

“你平日里就没有受到那位顾先生的指点?”

朱高炽只觉得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身上的盔甲有一些膈应,还有一点儿热乎,却也没有说什么。

“顾先生也就指点了我如何研制火药、火器,不得不说,顾先生在这方面的造诣还是很高的。”

朱高煦又轻声道:“那你觉得顾先生和道衍大师,谁更厉害?”

朱高炽回道:“各有千秋,大师足智多谋,顾先生学识渊博,父王得此二人,必定能成大业!”

朱高煦知道自己不能惹的人,应该是又多了一位。

“大哥,说真的,你就和父王说道说道,把那将军炮每人分个几驾,真要是给了我,我能带着人马和将军炮,杀到敌军后方,一炮直接轰死对方主帅!”

朱高炽却回道:“二弟当真是万夫不当之勇,若真如此,那我们到时候可以一起向父王请示一二,嘿嘿,一起嘛。”

三兄弟勾肩搭背,到了后院,才分开。

而在别苑中。

顾诚也讲述好几个经典战例,特别是思想认知,要让战士们知道为何而战,才能真正提升士气。

“军民鱼水情,战士应该是一种非常崇高的职业,如此一来,官兵在百姓们中的形象才会更好,而他们自己也能明白自身之职责与荣誉所在。”

朱棣和道衍和尚相视一眼,也都看到了对方眼神中莫名神情。

顾诚说的很好,让士兵明白为何而战,也确实能够把他们拧成一股绳,从而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却又不是那么的容易啊。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朝用的是朱元璋建立的一套兵制,可以称之为——世兵制。

父死子替,世代沿袭。

这也是为何耿炳文这一次出征,行伍之中多新兵的原因之一。

“若论用兵,本王不及也。”

朱棣感慨了一下,随后又问道:“大师信中有言,你讲述了明朝中期万历朱翊钧为帝时,一位名叫张居正的大臣,为内阁首辅,也相当于是当朝丞相,其推行新政,致力改革,其中有一考成法。”

“本王看后,也以为此法若能稍微改善一下,必然能成为监察百官、约束百官之良策。”

“而大师言语之中,似乎推崇‘法’。”

“先生可愿讲一讲这六百年后的‘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