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殿下。”

“殿下可曾记得当初,在下有言,史册记载,殿下曾言太孙为‘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燕王朱棣点点头,回道:“本王记得。”

顾诚这才继续道:“殿下,史书记载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

“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

“太孙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

“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他引用的乃是清朝大臣张廷玉对朱瞻基的评价之言。

说白了。

就是使劲儿地夸。

对于朱瞻基唯一的一点儿污点,也就是用铜缸炙死了他二叔朱高煦一事,闭口不提。

或者说,顾诚觉得不太适合在这时候道出这件事情来。

然而,燕王朱棣昨晚已经看过了顾诚所写的书卷,对于朱瞻基这唯一的污点,也是了然于胸。

故此,朱棣直接抠字眼,问道:“先生所谓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此乃何意?”

燕王朱棣原本以为顾诚会按照其书卷上所写的内容全盘托出,谁知道,顾诚却尽是捡好的说。

对朱棣耿耿于怀了一个晚上的那件事情,是只字不提。

顾诚只好开口道:“这强藩自然是朱高煦、朱高燧二人,以及其他几位藩王。”

“便是殿下以后打进南京、登基为帝,也一样会继续削藩。”

“毕竟……。”

有一些话不用明说,朱棣也应该明白的。

他自己就是藩王起兵谋反,夺了自家大侄子的皇位。

如此一来,朱棣登基为帝,自然也担心其他藩王也学着他,开始起兵谋反。

朱瞻基登基为帝,汉王朱高煦就直接明着谋反,率兵想要拦截从南京回北平的朱瞻基呢!

藩王权柄太大,也是洪武朝遗留下来的祸根。

朱元璋原本是打算想要让自家的儿子给自己戍边,也想要老朱家的人掌控边军,以防武将形成藩镇割据的场面。

毕竟,就算是藩王谋反,就算是天下乱了。

可中归是自家的子孙在争夺皇位。

不管是谁打赢了,再一次坐在了皇位上,那天下也是姓‘朱’!

不得不说。

朱元璋这一手算盘打的非常响!

可惜,事不遂人愿。

他的这种分封,看似合理,实际上非常不合理。

也顶多就安稳太平个一代两代。

也就是朱标若是还活着,以太子之身份继承皇位。

那他活到老,藩王们也只能跟着一起熬。

谁也不敢公然谋反。

喊什么清君侧、诛奸臣这等口号,也没用。

师出无名,就是师出无名!

朱标一声令下,不说和他很亲的淮西老将,就是朱棣这位四弟,都会带兵勤王,维护朱标的皇位之稳固。

可当朱标死了、朱棣也死了。

那这下一代的藩王们,可就各有异心,很难安抚,也肯定不会再那么听话了。

所以说,皇子戍边,并非长久之计!

燕王朱棣听完顾诚所言,轻轻地皱了一下眉头,随即很快舒展开来。

顾诚再一次左顾而言他。

看来,今日想要让顾诚说出朱瞻基所做的那件事情来,是不太可能了。

也是,自己终于是抱上了大孙子,本就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

却因为自己昨夜手贱,非要去看顾诚所写的书卷,看到了朱瞻基所做的那件事情,以至于现在无法释怀。

心中犹如压着一颗大石头一样,十分难受。

那也是自己自找不快。

“嗯,如此说来,以后,咱的太孙和咱那两个儿子,还是有了争执?”朱棣再一次问道。

显然,已经不再想着咄咄逼人,让顾诚说出那件事情来了。

顾诚则是尽量瞒着这件事情,在朱瞻基刚刚出生的时候,不宜让朱棣知晓。

“殿下,这般情况,也是在所难免啊。”

朱棣见到顾诚不愿意说,也不打算深究。

“如此看来,不管怎么说,咱的这位大孙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好皇帝,然否?”

顾诚连忙道:“殿下,这是肯定的。”

朱棣这才笑了笑。

而道衍和尚也注意到了燕王朱棣似乎在心中放下了什么,他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改变了。

前不久,那位雄心壮志、心怀大位的燕王朱棣,回来了!

“大师,先生。”

“如今本王已经坐拥北平府、永平府,通州、蓟州、遵化、密云,也已经掌控居庸关、松亭关。”

“然而,本王还是担心辽王、宁王,此二位藩王手中,可是掌握着骑兵精锐啊。”

“便是不被本王所用,那也不能由其前来攻打北平吧?”

道衍开口道:“殿下奉天靖难,如今已经传到了京师。想来按照顾施主所言,朱允炆必然会派出老将耿炳文。”

“殿下不如先行按照顾先生之所言,击败耿炳文,为我军造势。”

“等到耿炳文兵败,朱允炆换将之时,殿下立即前往大宁,想办法,诱使宁王出城,以假乱真,让其被迫和殿下一起奉天靖难!”

道衍早就已经想到了如何解决辽王、宁王这两位靠近北平的藩王。

在他看来。

辽王驻守辽东,手握辽东卫所五万兵马。

可辽王朱植未必愿意出兵勤王,这位太祖第十五子,在治理辽东,抵御高丽、蒙元上确实有功绩。

但是这些功绩都是老将郭英带着人打出来的,并非是朱植亲自带兵作战,这位王爷年少,听到周王、湘王等人的遭遇,必然对朱允炆削藩心有芥蒂。

他必然不会愿意在这时候,帮着朱允炆平叛。

唯有宁王朱权聪慧有加,身处大宁却还能有建树,非一般的亲王。

顾诚也想起史册记载,朱棣如何巧赚宁王朱权的大宁军,拥有了朵颜三卫这支蒙古人的精锐骑兵,道了出来。

燕王朱棣听完,瞬间信心百倍。

“此计甚妙!”

这种能知晓未来之事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就好像是一场考试,你已经提前知晓了答案一样。

燕王朱棣此时此刻就是这个心情了。

道衍和尚也捻着佛珠,开口道:“阿弥陀佛,殿下得顾施主,便是龙从云、虎从风,从此扶摇直上,必得大位!”

顾诚则是连忙谦虚道:“大师谬赞了,真要算起来,此计也应该是出自于大师之手。”

他自己有着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的。

燕王朱棣和道衍两人都知晓他的身份,他也不过是剧透历史罢了,又不是真的献计。

可不能抢了道衍的功劳。

这黑衣僧相,别看一脸和善的样子,心中却也比较黑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