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顾诚游北京故宫的时候,见到过红衣大炮。

整齐地摆放在水泥墩上面。

那纺锤形一样的外形,还是很好画出来的。

不过,就像是顾诚自己说的,画出来容易,但是造出来,就有一些难度了。

朱高炽看着就几张画,几句描述,就要造出这‘红衣大炮’,还是有一些疑惑。

“大师、先生,这等火炮,恐怕不太好造吧?”

顾诚这时候开口道:“那就要看世子手中的工匠们的手艺了,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

“便是一天造不出,那就给他们十天的时间,若是一年造不出,那就给他们十年时间。”

“我相信,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改造,最多也就一年的时间,就能够造出红衣大炮。”

“这种火炮的射程很远,再给火炮建造一辆车座,有了两个轮子,随军出行就更方便了。”

朱高炽还是看向了道衍。

道衍开口道:“世子,此事宜早不宜迟,我们先定下来,多准备一些研究的方案。”

“等到殿下凯旋,贫僧会向殿下禀明,请求殿下支持对火炮的持续研究和改善。”

“此等攻城利器,乃是我们今后能否功成之关键。”

朱高炽连忙躬身道:“既然如此,但凭大师、先生安排,我会尽全力支持。”

顾诚这才继续道:“既然是研究火炮,那么,我们可以分为好几个方向。”

“第一个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火药。”

“我们能不能改良火药,造出来更容易燃烧,并且燃烧起来的力度更大的火药呢?”

“有了这样的火药,引线燃烧的速度更快,同时火药在炸开的时候,形成的威力更大。”

“这也是我们研究火器最重要的一点。”

顾诚一边说,道衍和尚就连忙让人记录下来,存放在这工坊之中,作为后期研究火器的方向。

“再然后就是,我画出来的这个火炮,可以尝试着不断地做大,这么大、这么大、甚至是这么大,还甚至是有着两层楼、三层楼那么大!”

“炮膛越大,我们也就能装下更大的炮弹,炮弹越大,也就能够装下更多的火药,火药越多,那么炮弹炸开的时候,威力是不是会非常大呢?”

顾诚的描述,使得工匠们沉思起来。

而其中一位老匠则是开口道:“先生,在下祖上便一直在研究火器,先生之言,祖上长辈也有记录。”

“然而,想要造出那么大的炮膛,需要很高的技术,当年,祖上长辈就尝试过,可都失败了。”

顾诚问道:“失败的原因在何处?”

老匠回道:“先生,我们现在造炮膛,用的还是以前的手艺,灌注铁水的时候,由于模子太大,受热不均,便会影响到炮膛的质量。”

“造出来的火炮,只能发射一两次,便会炸膛。”

顾诚微微蹙眉,受热不均?

这是什么原理来着?

早知道,自己能遇上穿越,需要这些知识点,当初就应该去学理科,专门研究这些。

现在还能用上呢!

顾诚心下惋惜了一下,然后开口道:“那就先不造那么大的,可以稍微缩小一些。”

“我知道火器的成本很高,铁的产量也不是很高,别说一千架火炮,就是这一百架,就能养活更多的人马。”

“但是在战场之上,一架射程远、威力强的火炮,其发挥的作用,绝对能够抵得上一千普通士卒吧。”

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朱棣在打南军、北伐的时候,火炮就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到了叫门天子朱祁镇时期,于谦打京师保卫战的时候,火炮也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顾诚继续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火炮的原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造出来更多更实用的火器。”

“我们已经有了火炮,那就可以尝试造出更大的火炮,甚至是持续改良火炮。”

“又比如,我画出来的这个炮弹。”

“我们完全可以留出比较长的引线,然后把炮弹埋在地下,等到敌军从上面经过的时候,我们想办法引燃引线,炮弹也就会在敌军的脚底下炸开。”

顾诚所说的也就是地1雷了。

这火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杀器。

有时候,甚至是比火炮还要好用,形成的杀伤力也更大。

道衍和尚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随即,竟然开始捻着佛珠,念诵佛经起来。

“阿弥陀佛……。”

朱高炽等人同样也是想到了顾诚描述的场面,只觉得自己好像是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样。

这一刻,朱高炽总算是明白朱棣为何会在他们面前,郑重地说,顾诚有着王佐之才。

并且还单独叮嘱他们三兄弟,在顾诚面前,万万不可莽撞,若是冲撞了顾先生,一定要先行道歉了。

仅此一眼,便能抵得过千军万马!

顾诚也是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地1雷,觉得火炮的研究期限会很长,但是地1雷这个火器应该是很好打造出来的。

“大师、世子,要不,我们先试一试地1雷?”

道衍只是点了点头。

朱高炽则是激动地站起来,高呼道:“先生大才,若能造出地1雷,何愁大业不成!”

“我也以为,不如把重心先放在地1雷上!”

老匠这时候再一次站出来,说道:“世子爷,先生所言之地1雷,其实早已被造出来了。”

“不过,我们并不是用铁铸造的,而是石头壳。”

他说完,还让人去拿了一些地1雷过来。

把石头凿空,里面装上火药,再封口,留下引线,就是明朝初期所造出来的地1雷。

而这个火器早已经在南宋时期就出现了。

真正把地1雷进行改良,并且用到极致的人,是明朝后期的名将戚继光!

顾诚对此并不是很熟悉,当他从老匠的口中得知,地1雷出现于南宋时期,不禁有一些感慨,不能小瞧了古人的智慧。

只是很可惜,清朝太菜了,这么多的技术,却被他们弃之不用,都什么世纪了,还玩弓弩骑射那一套,亡国是肯定的了。

“既然有了石头壳做的,那我们完全可以继续改良,用铁铸造,里面放上铁屑,炸开的时候,铁屑飞出来,杀伤力更大!”

有了石头壳做的,那就有了基础,继续改良也就更容易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