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打的是什么?
在大部分人看来,打的就是人。
朱棣现在连一万人马都没有,如何能够和很快就能凑齐十万、二十万大军的朱允炆对抗?
历史上,朱棣奉天靖难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朱允炆用了李景隆为帅,导致拖累了盛庸等将。
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朱棣本人,在于他是一位击不垮、打不倒的枭雄!
就如那东汉末年的刘备刘皇叔一样,打到最后只剩下他们兄弟三人了,还能东山再起。
顾诚有一些睡不着。
他知道,道衍两次主动询问,让他讲述六百年后的世界,为的是让他不去注意那些血腥的场面。
可人总是会有独处的时候,也总是会有胡思乱想的时候。
等到朱棣和道衍和尚拜别之后,这小院之中,也就只剩下顾诚一人了。
至于守在外面的一位女婢、一位奴仆,他们姑且只能算人,却又不算人,因为顾诚没办法和他们两人吐露心声,而他们更不敢听顾诚的自言自语。
顾诚也知道,自己这来自于六百年后的身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到现在,可能也就止步于燕王朱棣、道衍和尚两人,往后还会有谁知晓,那就是朱棣说了算。
顾诚便是现在和那门外的仆从和女婢说了他的身份,可能明天,守在他门外的人,就会换成另外两人。
而他在朱棣心中的人设,也会大大地降低。
变成一个不识时务、口无遮拦的小人。
顾诚既然想要抱住朱棣的大腿,在这个时代舒舒服服的活下去,来一个妻妾成群、儿孙满堂,那就必须要遵守这个时代的规则。
此后要帮助朱棣快速地突进京师,夺得大位、登基为帝,那也是必不可少。
正所谓,功劳再大,能够大的过从龙之功吗?
这一晚。
朱棣忙着收拾局面,等到第二天,就要正式昭告天下,他朱棣要奉天靖难。
同时,带人迅速收服一府四城两关之地。
朱高炽则是陪着即将临盆的世子妃张氏,这一胎对于他来说十分重要。
朱高煦、朱高燧已经呼呼大睡。
道衍和尚则是还在研究着顾诚所讲述的层级制度,以及完善朝廷官职构架。
如何建立一个和六百年之后一样可以长治久安,稳定各地、上下一心的官制制度,也是道衍和尚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
等到了第二天。
朱棣带着人出征了。
朱高炽和道衍留守北平府。
顾诚则是在别苑的书房之中继续写着明史。
朱棣五次北伐、朱高炽十月仁政、朱瞻基十年之功、朱祁镇叫门天子、朱祁钰景泰之功、朱见深成化犁廷……。
明朝十六帝好像每一位帝王,都有一些特色,也很容易让人记住。
等到了中午。
朱高炽竟然亲自提着两个食盒,带着人,走进了别苑,给顾诚送来了饭食。
“先生,我也不知道先生喜欢吃些什么,便让后厨做了一些北平佳肴,还请先生品尝。”
“先生若是觉得不合口味,我再让后厨换一换。”
朱高炽一副自来熟的样子。
一边走,一边开口说着话。
却又趁机瞄了一眼旁边的书房,站在那里写字的顾诚。
他很是好奇。
父王身边怎么就多了这么一位少年郎。
还说其有着王佐之才。
可从始至终,这位少年先生,也不过是在这别苑写着字。
而门外的女婢是母妃身边人、仆从也是以前服侍过父王的,现在他们守在了这位少年先生的门外。
就好像,这房间之中,似乎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神秘一样。
顾诚停笔,盖住了先前所写的内容。
至于刚刚所写的那一点儿内容,也就是朱见深的成化犁廷,因为墨迹未干,不好用纸张盖住,需要晾一会儿。
这时候的炭笔还是不太行,还没写一会儿,就便秃了,写出来的字迹就很大,写不了小字,只能削尖了,才能继续写。
他还是换回了毛笔字,随大流,不搞什么特殊化。
顾诚收拾好之后,这才走过来。
“多谢世子关心,王府后厨的厨艺不错,往后去了京师,怕是很难吃到了。”
朱高炽心思一动,笑了笑。
“先生若是喜欢,等以后我让后厨招几位学徒,等他们学会之后,亦可成为先生家中之后厨。”
“如此,先生便可继续吃上佳肴了。”
顾诚洗了个手,他自然知道朱高炽有意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你这法子不错。”
随后走到餐桌边,看着六菜两汤。
“世子吃了吗?”
朱高炽亲自摆放好六菜两汤,端出粟米饭。
听到顾诚此问,愣了一下,回道:“还未曾,我担心先生未食,便连忙送餐而来,回去再吃。”
顾诚点点头,道:“嗯,多谢世子好意,我一人也吃不了这么多,太过浪费,两个菜就够了。”
朱高炽心下不免对顾诚有了些许赞赏,最起码,这位少年先生乃是一位节俭之人。
仅此一点,也能让人佩服。
“先生如此节俭,当真是高风亮节。”
“先生慢用,若有不合口味之处,尽管指明,我也好让后厨改善一二。”
顾诚再一次点点头。
没办法。
长在红旗下,节俭惯了。
平日里在学校的教师食堂,也都是尽量光盘行动,不会浪费粮食。
顾诚把两盘有一点儿油腻的菜,直接给了守在门外的仆从、女婢,“你们也还没吃吧,这两样太油,我不喜,你们吃吧。”
仆从连忙躬身施礼,“多谢先生。”
然后就直接端着两盘菜出去,不会多说一句话,也不会多瞄一眼。
从这之后,顾诚每天的菜里面,就不会有太油腻的荤菜,不过,会有鸡鸭鹅汤之类。
几天之后。
朱棣传来消息,通州、蓟州、遵化、密云四城相继归附,现在正在率兵攻打居庸关。
形势谈不上有多好,毕竟,朝廷的大军还没来,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呢。
道衍和尚则是带着顾诚来到了王府的别院,见到了他和朱棣等人筹划了一年多的功劳。
顾诚先前隐隐约约听到的打铁声,正是这别院传出去的。
“先生,这里便是王府炼制军器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