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由检,只想躺平当王爷 第32章 离京前夕(二)

作者:陈道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9 14:05:1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是夜,信王府后花园。

经过白天的事,周玉凤和两个侧妃彼此之间算是熟络一些。

这会约在一起聊天。

自从信王成婚后,虽说颇有独宠周玉凤的意思,但成婚都数月了,她的肚子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让周玉凤实在有点慌,以至于偶尔还会让朱由检多多宠幸两位妹妹。

封建时代,夫妻双方没有孩子,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女方有问题。

朱由检无论是前主还是现在的,倒是都不在意,现在的更不在意了,况且现在一男三女年龄都比较小。

“殿下突然就要出门远行了,还真有些不习惯。”聊着聊着周玉凤起了个话题,今晚她是带有目的的。

“殿下身边都是男子,起居总归是不便。”周玉凤略带担忧地说。

这话一说,另两个侧妃也都沉吟起来,田秀英道:“不知能否带些婢女,殿下离京后身边都是男人,粗手粗脚的如何能照顾好殿下呢。”

周玉凤暗暗翻了翻白眼,带婢女万一有个一万,我倒是无所谓,你俩不就吃亏了。

“想来是不行的,未曾听闻总督有带婢女的。”这话当然是托词,周玉凤也不清楚。

“可以带婢女,不过殿下此行长途跋涉,恐怕婢女吃不消。”袁清秋接话,她父亲袁祐是百户,对这些有一点了解。

田秀英插话,调笑道:“玉凤姐姐,不知道能不能让袁妹妹跟着去呢,袁妹妹可是擅长骑射的女将军呢。”

袁清秋没想到田秀英居然说到自己头上,肉眼可见的脸红了,“姐姐莫要玩笑,哪有总督带妾室赴任的。”

主要是袁清秋也不敢想,三个女人中,她的受宠程度是不如前两位的,一直都是王府中的小透明。

周玉凤心想,这田妹妹误打误撞倒是把今晚的目的说出来了。

可以是可以,不过得跟皇帝请示一下,只要袁清秋同意,她明天就去找皇后说。

“秀英这话倒是提醒我了,殿下此行毕竟风餐露宿,普通女子应该吃不消,清秋从小习武,身子骨也比我们要好。”

“有清秋随行,我和秀英也能放心。”

袁清秋自然愿意,不过一想到信王,脸上的红晕稍稍退却,继而眸子充斥了暗淡,“妾并非不愿意,只是不知殿下同不同意。”

“清秋愿意就行,姐姐去跟殿下说。”

子时,在书房整理完思路的朱由检,洗漱完回到寝室。

“玉凤怎么还没睡?”进了房间,见周玉凤还在看书,好奇道。

周玉凤听到声响,放下书迎上前帮忙脱掉外衣。“妾正等殿下呢。”

朱由检闻言,心道莫非是临行前要我交作业?朱由检前世只是没谈过恋爱,又不是没碰过女人。

这方面的意志力还是可以的,也没有猴急,玩笑道:“王妃有何正事?说来与本王听听。”

外衣脱掉后还顺手揽住周玉凤的腰,周玉凤本想去放衣服,被拦住顺势靠在朱由检怀中。

“殿下即将远行,妾和两位妹妹都很是担心。”

啊?三个作业吗?生产队的驴都扛不住吧。

朱由检扯了扯嘴角,“王妃莫要担心,皇兄也派了护卫,再说了也不是去打仗,没什么事的。”

“殿下,妾想说的是,不如让清秋妹妹随殿下一同赴任可好?”

哦~是这事啊。

“怎么啦?突然要清秋一起?虽然此行并无危险,但风餐露宿的,清秋一个弱女子能行嘛。”

周玉凤双手抱紧他后腰,柔柔地说:“殿下忘啦?清秋妹妹自幼习武,身子可比妾和秀英妹妹强。”

这朱由检还真不知道啊,主要是之前想起来的前主部分记忆并没有多少袁清秋的片段。

而且自从穿越过来,朱由检不过是例行公事去袁清秋那边住过一晚而已,两人也没什么交流。

“这,孤不太舍得你们吃苦。”朱由检也不好说不记得,只好找了个借口。

“妾跟清秋妹妹说过了,她是愿意的,只是她怕殿下不同意。”

“总督赴任不好带家眷吧。”朱由检想了想,又接着说。

周玉凤这时离开怀抱,怔怔看着朱由检,“可以的,殿下此行千里,妾无法随行,心里难免会整日担忧,如有清秋妹妹随行,平时还能写封信过来,妾与秀英妹妹以及王府中人也好安心。”

闻言,朱由检重新将她揽入怀中,沉吟一会,“也好,只是此事还需请示皇兄。”

“殿下放心,妾明日进宫与皇嫂说一下。”

“行。”朱由检应一声,接着将怀中女子横抱起来,笑着说:“接下来该聊聊正事了。”

翌日,朱由检刚吃完早饭,便叫上王承恩出门。

昨晚思来想去,这个买粮人可以是他信王,但是恐怕没多少人信。

所以还是得借势,而这个势最好就是勋贵了。

目前京城勋贵中威望最高的当属英国公张维贤了。

东江米巷,英国公府。

王爷到访自是贵客,张维贤听到管家来报虽然吃惊,但也赶紧让管家大开中门,随即亲自出来迎接。

张维贤在一个年轻人的搀扶下走出大门,拱手行礼,“信王殿下到访,老臣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海涵。”

国公府其他人也都行礼。

“孤未上拜帖,倒是叨扰英国公了。”

两人在门口客套一番,张维贤赶紧将人迎了进去,同时让管家上茶。

落座后,朱由检便按照流程,开口聊一下家常。

“年初便听说老国公身体不适,今日看老国公龙行虎步,想来是无碍了。”

张维贤笑呵呵的,看起来确实身体不错。“呵呵,托陛下洪福,陛下遣了御医,说老臣是酗酒所致,戒了大半年的酒,如今确实好些了。”

两人就这样聊了两刻钟,张维贤知道信王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也不着急,唠嗑嘛,老人家我最擅长了。

朱由检毕竟年轻,聊到没话题了,只好开口说事,“不瞒老国公,孤此番拜访,是有一事想要请老国公帮忙。”

刚刚还耳聪目明的英国公这会居然有些耳鸣,伸手拉了拉旁边侍立的年轻人。

直到年轻人在他耳边复述一遍,英国公才笑着说:“殿下请说,只要老夫能帮上忙的,断无拒绝之理。”

“哦,这是老夫的孙子张世泽,世泽,快见过信王殿下。”

“英国公府张世泽,见过信王殿下。”

朱由检点点头,暗骂一声老狐狸,刚刚还自称老臣,这会变成老夫了。

“老国公,是这样的,孤这次受陛下信重,出任总督一职,此事老国公应当知晓。”

见张维贤听了年轻人讲述后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便接着说:“过程缘由就不多说了,现在有个问题,孤欲从南方购一些粮食,数目约为一百万石左右。”

随后朱由检大致说了一下,大概就是信王府是出得起价钱的,至于购粮所需银两,王府自有筹措之道,老国公无需挂怀。

但是现在外界对信王府的家底恐怕比他这个信王还清楚,所以想请老国公帮个忙,做个公证。

张维贤沉吟片刻,做个公证倒是无妨,信王的名声在朝臣眼中还是特别好的。

“敢问殿下,南方如何有多余的粮食卖与殿下呢?”南方的粮食除了本地用之外,大多也都充作漕粮运京,即便有一百万石也需要经过搜刮,这费时费力的,利润也不知道高不高。

“孤听说安南那边粮食一年三熟,每年产的粮食多到仓廪溢出,南方的商人可以从安南购粮嘛。”朱由检笑着说。

“哦,这个老夫还真不清楚。”

张维贤又问了一些细节,比如信王府出价几何,运到京城找哪里交接之类的。

朱由检一一解答,出价嘛,目前京城的粮价一石平均是一两,这本就把各地运来的损耗算在里面了,所以信王府出价一石1.1两(一两一钱)购粮。

也就是一百万石粮食,朱由检要多花十万两来买,对比一下购买力,一两银子大约是后世600元,十万两。。

朱由检心里默算一下,大约是6千万。。。

嘶。。。虽然不是自己的银子,但还是有点肉痛。

而且安南那边的粮食很便宜,一两能买两石甚至三石。

可以预见的是,这6千万,啊不,这十万两几乎是纯利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