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异世录 第50章 巫峡初寻西去路

作者:孑然一蓑烟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09:30: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孟季埔将最后一卷竹简塞进背囊时,埕都的晨雾正漫过城墙的垛口。青铜鼎里的炭火明明灭灭,映着庄峤将军甲胄上的霜花——这位被楚穆王亲点的西征主将,昨夜在太庙跪了三个时辰,青铜酒爵里的誓师酒喝得太急,此刻喉间还泛着苦。

“季埔,“庄峤用剑鞘拨开帐帘上的冰棱,“斥候回报,秦军前锋离城已不足五十里。“他的声音裹着寒气,甲片碰撞的脆响里,藏着连最烈的酒都压不住的焦灼。

孟季埔望着帐外操练的士兵,他们的皮靴踩在结冻的泥地上,发出咯吱的裂响。三个月前,这些年轻的楚兵还在护城河上赛龙舟,如今却要背着干粮和兵器,往连地图上都只标着“蛮荒“二字的西地去。他摸了摸怀中的龟甲,那是临行前太史令塞给他的,裂纹像极了巫山地脉的走势。

“将军请看。“孟季埔铺开羊皮地图,手指划过湘江支流的曲线,“秦军惯用火攻,埕都的夯土城墙虽坚,却抵不住连日焚烧。穆王让我们往西寻地,原是存着'留种'的心思。“他的指甲在“巫山“二字上顿了顿,那两个字是用朱砂新添的,边缘还洇着墨,“翻过这道山,或许真有容身之处。“

庄峤的指尖重重叩在地图上的巫山山脉,甲套上的纹路磨得发亮:“昨夜梦见祝融神,说西地有赤土,能种楚地的稻。“他忽然解下腰间的玉佩,那是穆王赐的龙纹佩,玉质温润,此刻却冰得像块寒铁,“你替我收着,若真能找到那样的地,再还给我。“

孟季埔将玉佩揣进贴肉的衣襟,那里还藏着半块母亲蒸的黍米糕,干硬的糕饼硌着肋骨,倒让心头踏实了些。帐外传来集结的号角,苍凉的调子穿破雾霭,惊飞了城楼上栖息的寒鸦。他跟着庄峤走出中军帐,看见士兵们正将楚地的稻种装进掏空的竹筒,用蜡封了口,竹筒上刻着各自的姓氏——那是要带去西地的念想。

队伍出发时,埕都的百姓都挤在城门洞,没人哭,也没人说话。有个梳双鬟的小姑娘,往孟季埔手里塞了块绣着稻穗的帕子,帕角还沾着新米的香。“我阿爷说,“小姑娘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芦苇,“楚人的稻种到哪都能发芽。“

孟季埔将帕子塞进背囊,与那卷记载着楚地农时的竹简放在一起。他回头望了眼巍峨的城墙,朝阳正从雾里钻出来,给垛口镀上层金,却暖不透城砖里的寒意。秦军的战鼓隐隐传来,像闷雷滚过冻土,庄峤猛地勒转马头,青铜剑指向西方:“走!“

马蹄踏碎晨霜的声音,混着竹简碰撞的轻响,在官道上绵延出长长的线。孟季埔骑在匹栗色的老马背上,这马原是太史令的坐骑,识得些字简上的地名。他翻开《禹贡》残卷,上面说巫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只是墨迹早已褪色,不知是真是假。

行至第七日,队伍进入巫山余脉。山势陡然变得狰狞,裸露的岩石像巨兽的獠牙,栈道悬在半山腰,底下是翻着白沫的江水。有个年轻的士兵畏高,腿肚子抖得像筛糠,孟季埔便与他并肩而行,指着崖壁上的古柏说:“你看这树,根扎在石缝里还能活,咱们楚人的筋骨,只能比它还硬。“

夜里在山洞宿营,庄峤让火头军煮了带壳的黍米。米香飘出洞外时,孟季埔发现有几只毛色灰褐的山鼠探头探脑,他忽然按住要射箭的士兵:“别伤它们,这些小东西能活的地方,定有能种庄稼的土。“他掰了半块熟米团放在洞口,山鼠叼着米窜进石缝时,他看清了它们爪下沾着的红土——正是庄峤梦见的那种赤土。

“明日沿山鼠去的方向走。“孟季埔将红土捻碎在指间,土粒带着潮湿的腥气,混着草木的涩,“这土性暖,保墒。“庄峤正用布擦拭长矛,闻言抬眉:“你连鼠迹都要琢磨?“

“将军忘了?“孟季埔笑了笑,从背囊里取出那方绣稻穗的帕子,“小姑娘说稻种到哪都发芽,可也得看土性不是?“他将帕子铺在地上,用树枝画出楚地的梯田形状,“巫山多石,但若能找到土层厚的坡地,依着山势开梯田,照样能种稻。“

洞外的风突然紧了,吹得篝火噼啪作响。守夜的士兵低声说,听见林子里有古怪的哨声,像鸟叫,又比鸟叫有章法。庄峤握紧了长矛,青铜矛尖在火光里闪着冷光:“是山民?“

孟季埔走到洞口,月光正从岩缝里漏下来,照亮地上一串奇异的脚印——足有常人脚掌的两倍大,趾间还留着利爪的痕。“不像寻常山民。“他捡起旁边一根折断的树枝,断面异常整齐,“是用石刀削的,手法很利落。“

他将树枝递给庄峤,忽然想起幼时听村里老人说,西南有“僰人“,善攀岩,能以石为刃,以藤为甲。“若真是僰人,“孟季埔的声音压得很低,“不可轻举妄动。他们世代守着这山,咱们是客。“

庄峤摩挲着石刀削过的断面,忽然将长矛插回鞘:“传令下去,明日行军不许踩踏田垄,不许砍伐活树。“他望着洞外墨黑的山林,“楚人本就爱稻,怎好夺人活路?“

第二日清晨,队伍在溪边洗漱时,发现昨夜放在洞口的熟米不见了,原地摆着三枚红得发亮的野果,果皮上还沾着露水。孟季埔拿起一枚凑到鼻尖,闻到股清冽的香,像楚地的柑橘,却更烈些。“是好意。“他将野果分给左右的士兵,“这是山君果,书上说吃了能解瘴气。“

行至正午,栈道变得愈发狭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孟季埔让老马贴着崖壁走,马蹄铁蹭着岩石,火星溅在他的靴筒上。他忽然看见前方的岩壁上,用赭石画着奇异的图案——有人背着弓箭,有人捧着稻穗,最上头是轮血红的太阳,像只睁着的眼。

“这是僰人的图腾。“孟季埔勒住缰绳,示意队伍停下,“画里有稻穗,说明他们也种庄稼。“他翻身下马,从背囊里取出那方绣稻穗的帕子,用石块压在画下的石台上,“留个信物,表个来意。“

庄峤看着帕子在风里轻轻晃,忽然笑道:“你倒比我懂这些。“孟季埔摇摇头,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主峰:“楚地的大夫说,万物皆有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何况是世代居于此的人。“

队伍继续前行,气氛却悄然变了。士兵们不再咋咋呼呼,马蹄踩在栈道上都放轻了力道。孟季埔注意到,路边的灌木丛里,常有影子一闪而过,却听不到任何声响,想来是僰人在暗中观察。他索性让火头军在溪边停下埋锅,故意将带来的稻种倒出一小袋,摊在石板上晾晒。

米粒在阳光下泛着珍珠似的光,是楚地最好的“胭脂稻“。孟季埔坐在石头上,用树枝在泥地上画楚地的水车,画如何引水灌田。庄峤不解:“他们看得懂吗?“

“看不懂也能看出心意。“孟季埔往火堆里添了些枯枝,“咱们不是来抢地的,是来学怎么在山里种稻的。“他从背囊里取出那半块黍米糕,掰碎了撒进溪水里,“就像楚地人敬河神,总得先递个话。“

溪水带着米糕的碎屑往下游流去,忽然有几条银灰色的鱼跳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稻种上,像给米粒镀了层银。孟季埔正看得出神,忽听头顶传来一阵窸窣声,抬头便撞见十几双亮得惊人的眼睛。

那些人蹲在栈道上方的岩缝里,穿着藤编的铠甲,头发用红布条系着,手里的石矛闪着冷光。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耳垂上挂着铜环,环上的纹路竟与楚地祭祀用的青铜鼎有些相似。

孟季埔慢慢站起身,将双手举过头顶,掌心朝前——这是楚地表示无恶意的手势。他看见那汉子的目光落在石板上的稻种上,瞳孔微微缩了缩,又转向泥地上的水车图案,喉间发出低沉的咕噜声。

庄峤的手按在剑柄上,指节泛白。孟季埔轻轻摇头,从怀里取出那枚山君果的核,往汉子面前递了递:“昨日蒙赠佳果,今日以楚地稻种相还。“他的声音放得很柔,像在跟邻里打招呼,“我们从东方来,为寻能种稻的地,绝无冒犯之意。“

汉子盯着他掌心的果核,忽然咧嘴笑了,露出两排白牙。他从岩缝里跳下来,落地时轻得像片叶子,走到石板前抓起一把稻种,放在鼻尖用力嗅了嗅,随即用生硬的楚语说:“胭脂稻......我阿爷见过。“

孟季埔的心猛地一松,原来僰人与楚地早有往来。他指着汉子手里的稻种:“你们的地,能种这个吗?“汉子抬头望了眼云雾缭绕的主峰,铜环在阳光下晃出金斑:“赤土坡,能种。跟我来。“

说完便转身往栈道深处走去,藤甲摩擦岩石的声音沙沙响。孟季埔与庄峤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释然。他弯腰将石板上的稻种收好,装进竹筒时,发现有几粒不知何时沾了露水,竟已微微发了芽。

“你看,“孟季埔将发芽的稻种给庄峤看,“我说楚人的稻种到哪都能发芽。“庄峤握住他的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袖传过来:“季埔,咱们或许真能在这山里,给楚人找个新家。“

队伍跟着僰人往山深处走,栈道渐渐宽了,阳光能照进来的地方也多了。孟季埔看见岩缝里长着楚地没有的植物,开着蓝紫色的花,像撒在绿缎上的宝石。那方绣稻穗的帕子不知何时被系在了为首汉子的腰间,红布条与楚地的丝线缠在一起,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

他忽然想起临行前太史令的话:“天下的土都养人,天下的水都润田,要紧的是把心放软,像稻穗那样,越饱满越低头。“此刻山风穿过藤甲,带着草木的清香,孟季埔觉得背囊里的竹简都轻了许多,仿佛那里面记载的楚地农时,正与巫山的风,悄悄说着同一句话。

前方的岩壁忽然闪开一道缝,缝里透出暖融融的光。为首的僰人汉子停下脚步,转身指了指那片光亮:“赤土坡,到了。“孟季埔往缝里望去,只见一片赤红的土地铺在山谷里,像被太阳晒透的锦缎,几条溪流从坡上绕着弯淌下来,在谷底汇集成潭,潭水绿得像楚地最好的碧玉。

他听见身后传来抽气声,是士兵们在惊叹。庄峤的手按在他肩上,力道里带着难以言喻的激动:“季埔,真有这样的地。“

孟季埔望着那片赤土,忽然想起那小姑娘的话,想起石板上发芽的稻种,想起溪水里跳跃的鱼。他从背囊里取出那卷《禹贡》残卷,风吹过书页,恰好停在记载巫山的那一页,墨迹虽淡,却字字清晰。

僰人汉子看着他手中的竹简,忽然用石矛在地上画了个太阳,又画了株沉甸甸的稻穗。孟季埔笑着点头,从怀里掏出那方绣着稻穗的帕子,递了过去。这一次,汉子没有拒绝,接过帕子的手指有些粗糙,却带着土地的温度。

山风穿过谷口,带着赤土的暖,带着楚地稻种的香,在所有人的耳边轻轻吹过。孟季埔知道,寻找西去路的第一步,终于踏在了实地上。而这片红得像火的土地,或许真能让楚人的稻种,在异乡长出新的希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