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时代,家父闰土 第59章 教堂

作者:言歌特斯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4 03:26:1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大世界的舞女非常的多,除了国内的美女,还有国外的。这些舞女和上辈子酒吧的气氛组也差不多。

真正牛的舞女,不单单只是漂亮,还得有高学历高情商,那样就有机会杀出重围,摆脱低端舞女成为上海滩交际花。

这时候过来一个面容姣好,穿着性感的舞女到了张祈笙这边来:“先生,跳一支舞吗,一个小时只要两美金。”

大世界舞厅处于法租界,但主流货币不是法国法郎,用大洋和美金的要多一点。

干啥都贵,舞女陪跳几支舞,就要两美金,差不多五块大洋。

张祈笙进舞厅的时候,还花了0.5大洋的入场券。

果然,这里就是一个销金窟。

一晚上花五六十块大洋真的轻松,点一杯贵的酒可能就没了。

法租界里头的东西真的贵,不过也有便宜的,全是富人那就运营不下去了。

就好比法租界的房租,贝当路独栋花园洋房月租可达两百银元,而霞飞坊的一些亭子间月租仅三块银元。法租界外,还有一块大洋的,或者好几个人合租一个房,不到一块银元。

张祈笙看了下眼前这个美女,妆容比较的重,现在的化妆技术远远比不上之后。

第一反应就是要拒绝,但转念一想,或许可以学习下舞步,万一以后也有用得上的时候,“我没有跳过舞。”

“没事的,先生,我可以教您。哪怕您踩到我的脚也没关系。”

张祈笙直接给了她两美金,张祈笙在京城花期银行兑换过一些美金。京城花旗银行位于东交民巷36号,坐南朝北,与原俄国使馆隔街相对,建于三年前,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石结构。正立面朝北,面临街道。张祈笙兑换了有两百大洋的美金,差不多八十美元。

这一支曲子还在进行中,舞女小姐同张祈笙聊了会天:“先生是上海人吗,怎么称呼。”

“我姓张,江浙人。”

简单的聊了一下,到了下一首曲子开始。

舞女小姐拉着张祈笙的手走到了舞池那边。

男男女女的,上海果然是最为开放的城市,女的通常都年轻漂亮,男的年龄跨度就有些大了,十几到四十的都有,都挺有钱的,没带舞伴的话过来找舞女的,跳一支舞都要不少的钱。

张祈笙的目的是感受下氛围,同时学一学现在的交谊舞。

大多社会名流都是会些舞步甚至精通的,但张祈笙现在是真的第一回。

看着张祈笙生疏的舞步,女郎看出来了,他真是第一回跳舞,步子就是初学者一般,开始仔细的教着:“升降、摆荡,要注意节奏与平衡。

还有姿态与架型。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还有注意节拍。”

女郎在引导着张祈笙跳舞。

价格是挺贵的,人教的也的确细致。

女郎:“首先是基本步伐,即左脚向左侧跨出一步,右脚迈向左脚侧,然后左脚回到原位,右脚向右侧跨出一步,左脚迈向右脚侧,最后右脚回到原位。”

十分钟后,舞女:“太不可思议了,先生,你的进步竟然这么快,真不敢相信十分钟前你还是一位初学者的。

而现在呢,你的旋转和转身都能完成的非常优美和流畅,比很多人的舞步都要好了。”

张祈笙:“是女先生教的好。”

学习能力依旧发挥着作用。

跳完了舞,找了家酒店住了一晚,第二天开始出发绍兴。

这两年来,每个月都会与老家通信,一开始是别人代写的信件,后来小弟小妹们都上学了,两年的时间多少会了不少的文化,字是认得的,写字的活就用不着再麻烦他人了。

张祈笙从往来的信件中知道,小妹目前在绍兴教会学校,小弟现在在绍兴小学。

这两年多来,张祈笙差不多每月给家里寄了十几块大洋,供两个学生还能余下一些。小妹在女子教会学校的学杂费很少。

小弟的多一些,一年需要十块大洋的学费。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要用掉不少的钱。

转了车又坐船到了绍兴来,根据跟家里人的通信,先是到了小妹所在女子教会学校。

门卫把张祈笙给拦住了:“你不是学校的老师吧,我们这里是女校,你不是学生也不是教员,不能进来。”

“我找下我小妹,她就在这个学校。”

“叫什么名字?哪个班的?”

女校在绍兴的一家教堂中,就两个班级的学生,全是十来岁到十六七岁的女学生,差不多也有百来人。

没一会儿小妹被叫了出来,看到张祈笙的她十分的激动:“大哥,大哥,我在这里。”

一边喊着一边招手。

“大哥,你都两年没回家了,我们都很想你呢。”

“交通实在不便利,京城和江浙的距离太远。最近的功课怎么样?”

“先生有夸我聪明,学的快。”

张祈笙:“都学了些什么?说与我听听。”

长辈或许就喜欢问问晚辈的学习情况。

“刚刚先生还教我们唱了一首歌呢,大哥,我唱给你听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送别,应当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一首歌。

聊了一会儿,张祈笙准备先离开。

因为京城辫子军的事情,放暑假比较的早,假期也比较的长。

小弟那边绍兴小学已经放假了,但女子教会学校目前还没有。

张小妹:“大哥,你等一等,我们老师听我讲过你的事情之后她早就想见见你了。”

因为是女学生的家属,教会学校可以允许让家属进来。

小妹带着张祈笙去见了下她们的老师,一位很知性的女士。

“张先生,是京城写白话诗的张笙先生。”

张祈笙都没想到名头已经传来了绍兴。

两年的时间,大概发表了十多首白话诗。

大部分都是用这张笙的笔名发表的,小部分直接用张祈笙的原名发表,还有一两篇是用的祈笙的名字发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