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时代,家父闰土 第19章 借钱

作者:言歌特斯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6 00:42:5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三个月后。只要有客人买,看上了,当铺就能做主给卖掉。

张祈笙也不是非要,有就赎,没有就算了。

当铺鸡贼的很,来当东西的人不可能在当铺讨到便宜。

当铺这个产业从上到下几乎每一个人都长了一个蜂窝煤的心眼。想从他们讨一些便宜,想都别想。

如果当铺的掌柜比较善良或者品行还不错的话,最起码不会让吃太多的亏。

超出了时间再想来赎,就算再有钱,这时候也要看掌柜的愿不愿意了。

不管如何,当铺都是要稳赚不赔的。

就好比这次,才半年的时间,张祈笙就付了三块大洋的利息才把衣服给赎出来。

还是当铺老板好心,当时写的抵押期限是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时间里面你没有赎回这件物品,那么当铺掌柜就完全可以全权处理。

手表就被掌柜的给处理掉了。

张祈笙才卖了五十块。几个月后当铺掌柜找到了买家直接卖了一百块,净赚五十,当真是暴利。

就是这衣服不怎么好卖。

二手手表买的人不少,并且张祈笙的表款式新颖。但衣服的话,二手衣服,穷人家会买,可买不起。

富贵人家有钱,可不会买二手的。

所以张祈笙的衣服目前还没有买主。再放一放,衣服迟早也能卖出去。

差不多付了百分之三十的利息。真不低了,也不是最高的,一般是要提供原价值的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利息。衣服当十块大洋,用了十三块才赎回,刚好百分之三十的利息。

想要当铺亏钱的可能有,但是这个概率太低了。

拿出仿造的古董来,如果当铺打了眼,那就亏了,亏的还不少。

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当铺会有鉴别高手,玩意是真是假,大多能看出来。

还有些不良当铺可能会移花接木,把真东西给昧下了,换了个假的。

张祈笙用了十三块大洋,顺利的把自己的衣服又拿了回来。

这时候当铺外头进来了好几个人。

一个普通劳工打扮,一个像是学生,另一位年岁稍长,像是教书先生。

劳动工人:“先生,怎么能当您的东西,要当也是我们自己当啊。”

先生:“你要是有的当的话还用上街吗?放心吧,这些东西又不碍着生活。”

这时候张祈笙再次听到当铺伙计熟悉的话术:“缺襟短袖,少纽无扣,挡风幌子各一件。开口烂底,皮头子一双。大洋两块。”

看来不管是什么衣服到了当铺来,都变成了缺襟短袖,少纽无扣。皮鞋呢也都变成了开口烂底的皮头子。

当的也便宜才两块大洋,质量是不如张祈笙的衣服。可当铺吃相着实难看,这样的衣服一套才两块。自古当铺都一个德行啊。

现在的衣服鞋子都能换钱,需要钱急用周转的时候,的确有不少人会拿着自己的衣服来换钱。

“还有这个。”

“寿长先生,这个您能用的上,真不行。李先生。”

“老怀表一只,总共四块大洋,您当不当?”

“当了。”

张祈笙在一旁原原本本的听完了对话:“寿长?李先生。”

马上清楚了他的身份,这是跟自家周叔一样的大佬啊。

自从袁大头死后,流亡海外的革命进步人士纷纷回国。寿长先生也回到了京城来。

生活竟然如此拮据要卖自个的衣服和怀表了。

张祈笙知道李先生最为急公好义,特别爱帮助穷人,稍微想了下便觉得是旁人碰到了难处,李先生当东西帮忙。

既然碰到了,并且自己也不缺钱,张祈笙走了过去,把柜台上的衣服拿了过来:“您是寿长先生,缺钱要当衣服?是碰到什么难事了吗?我这儿倒是有些闲钱,可以暂借给先生。”

“你是?”

“我叫张祈笙,是京城一中的学生。先生的文章我常常有读过。”从怀里拿了十块大洋出来:“碰到了什么难事吗?十块大洋够不够。”

另外一名中学生打扮的人,年龄十八九岁的样子:“是这位工人大哥,他儿子生病了,送去了法国人开的医院,需要住院。住院费要交三十块大洋。可是我们只凑了十来块,还需要二十。”

李先生刚刚归国,还没正式开始工作,就没得薪水,自然缺钱。

张祈笙再次拿了十块大洋出来:“这里有二十块大洋。”

李先生把钱拿了过来:“太好了,小兄弟真是侠义心肠。树根,你拿着这钱先去的法国人医院把钱给交了。”

劳工树根直接跪了下来。

被李先生给搀住了:“树根,你说的,穷人不是跪着的命。救人要紧,快,先去医院交钱。”

李先生:“张祈笙,祈笙,你跟我来。”

李先生带着张祈笙去了一处地方。是晨钟报编辑部。

袁大头一死,京城的不少报纸杂志都重新办了起来。

“老谢。”

“哟,是寿长先生,欢迎欢迎啊。正准备去车站接您呢。”

李先生:“老谢,先借我三十块钱。我找这位小兄弟借了二十块钱,你先借给我,下个月从我薪水里扣就行了。”

经理:“好,襄理啊,去柜台支三十块大洋过来。寿长,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老样子。”

经理:“你这突然到来,搞得我措手不及啊,你看,这欢迎仪式正给你布置呢。来来来,大家伙,我们热烈欢迎从日本归来的李主编。”

李先生拿了二十块钱给了张祈笙:“祈笙,这二十块还你。”

“谢谢先生。”

“是我要谢谢你借给我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借钱的成了大爷,拿回了借出去的钱还得跟人家说声谢谢,好像这钱跟白捡回来的一样。可本来就是自己的钱嘛。

九月,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李先生的《青春》刊载发表在了上面。

“同学们,这一期的新青年,尤其是李先生写的青春最为精彩,我给大家伙念一段,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