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蓉披着一件外衣走了出来,似乎只是随意在庭院中走动。
她径直走向那处山丘,目光在顾铭藏身的石缝处停留了一瞬。
顾铭心中一凛,难道她知道?
这要遭了,这师姐脾气火爆,若是被她以为是自己是宵小之徒,或是登徒浪子,岂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好在,王雪蓉似乎只是兴致来了,轻轻拂去石缝边的一片落叶,拿在手上细细观察。
随后手腕一抬,迎风一送,然后转身,莲步轻移,似乎要回房。
顾铭转念一想,哪有如何巧合之时,还不如做个坦然君子。
他登时从假山后走出,拱手道:“王师姐,早。”
王雪蓉脚步一顿,回头看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你起得也早。伤势如何了?”
“多谢师姐关心,已无大碍。”
顾铭同样拿起一片落叶,叶面尤带冰霜,状似随意地发问,“王师姐似乎对符箓之道也颇有研究?”
王雪蓉的动作停滞了一瞬:“何出此言?”
“只是看师姐庭院布置颇有章法,非阵法即符箓,想来师姐于此道必有涉猎。”
王雪蓉深深看了他一眼:“略知皮毛罢了。时辰不早,明日便是第二关的试炼,顾师弟还是早作准备。”
说罢,便径直回房。
顾铭看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
这本符箓册子,恐怕不是意外遗落。
……
这一夜,顾铭在房内对着《云篆明章初学津梁》开始琢磨,准备尝试绘制三五道最基础的符箓。
好在书册虽然残缺,但核心的绘制法门和催动口诀尚算完整。
“以我练气二层后期的灵力厚度,顶多也只能绘制出敛息符、疾行符、引火符这类下品的基础符箓。”
“明日必定是众目睽睽,料想敛息也无用,倒是疾行符、引火符可绘制一两张试试。”
不过,顾铭在房内和储物袋里搜遍,都不见绘制上好符箓所需要特制符笔、符纸和朱砂。
“看来只能用最原始的法子了。”
顾铭一咬牙,并指如剑,划破另一只手臂的皮肤,引出一缕鲜血。
他以指为笔,按照册中所述,开始在普通的纸张上艰难地勾勒引火符的符文。
真气运转晦涩,鲜血绘制的符文歪歪扭扭,数次失败。
但他毫不气馁,一次次尝试,将体内那初成的金火土三才聚力缓缓注入指尖。
不知过了多久,在他即将力竭之时,那枚由鲜血绘成的、扭曲的符文,终于微微亮起了一丝极淡的红芒,旋即隐去。
“成了!”
顾铭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虽然只是最粗浅的引火符,又因无符笔、符纸,威力恐怕不及正规符箓的八成。
但有,总比没有强。
不过顾铭发觉自己还是过度自信了些,只是绘制这枚引火符,就已耗费了一个时辰。
顾铭刚刚收起那枚勉强成型的引火符,脑海中声音再度响起。
【每日情报已刷新,请宿主查阅。】
顾铭精神一振,立刻凝神。
【今日情报一:中吉。引寒气入符,可增符箓三成威力!具体之法:绘制符箓时,引一丝‘大寒潮’之天地寒气,以自身灵力包裹,瞬间融入符文墨血之中。此法凶险,需精准控制,稍有差池,寒气反噬,轻则符毁人伤,重则经脉冻结。宿主新悟金火土三才聚力之道,或可一试。】
【今日情报二:小吉。王雪蓉将于丑时三刻,为你送来两枚‘回灵丹’。】
【今日情报三:大凶。寒髓谷在大寒潮后灵脉枯竭,几成废弃之地,宗门约束力大减。此地有‘冰魔教’教徒活动的传闻,本次试炼,名为采集,实为生死历练。】
“引寒气入符?”
顾铭喃喃自语,先是不解,沉吟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大寒潮下,灵气变化,天地规则自然也变了。引寒气入符,便是引天地之力,暗合那符箓册子所言‘载道意而通神明’!”
三成威力,在生死搏杀中,足以改变战局!
风险虽大,但值得一搏。
金火土三才聚力,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极端情况。
至于王雪蓉……
这师姐,真是个矛盾的人,嘴上不饶人,行动上却又透着几分古道热肠。
说到底,自己与她并无矛盾,只是误会罢了。
而寒髓谷的情报,则让他心头一沉。
废弃之地,冰魔教……
这第二关试炼,怕不是简单的采集任务,而是真正的修罗场。
他不再犹豫,深吸一口气,再次取出普通的纸张,指尖重新凝聚起那融合了金火土三才特质的灵力,小心翼翼地从天地间牵引来一丝微不可察的寒潮气息。
那寒气才被牵引入体,便似要冻结他的指尖,与他温热的灵力产生剧烈冲突。
顾铭闷哼一声,强运三才聚力,以土属性的沉凝稳固寒气,以火属性的炽热炼化其暴虐,再以金属性的锋锐将其强行“切割”,合力将其“压制”在灵力包裹之中。
“疾!”
他低喝一声,指尖血珠混合着这奇异的能量,开始在纸上飞速勾勒疾行符的符文。
“滋啦!”
一声轻响,第一张符纸在寒气与灵力失衡的刹那,直接化为冰屑碎裂。
顾铭额头见汗,但他没有停歇,立刻开始绘制第二张。
这一次,他更加小心,对寒气的控制也更为精准。
一炷香后,当第二张疾行符完成最后一笔,一道比之前血符明亮数倍的青光骤然亮起,随即隐入符纸。
符面上,隐隐有寒霜凝结,却又被一股锋锐之气穿透。
“成了!”顾铭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这张疾行符的威力,绝对远超普通下品符箓!
他不敢耽搁,依法炮制。
又耗费了近一个时辰,期间失败了三次,终于成功绘制出第二张加强版的疾行符和一张威力更猛的引火符。
此刻,他体内的灵力已消耗近七成,脸色苍白,身体摇摇欲坠。
顾铭正要盘膝坐下,调养体内灵气,门外突然想起了“咚咚咚”的敲门声。
不轻不重,却似缓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