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小半个时辰后,陈大一把写好的材料交给范纯礼,“还请范兄按照纸上所写,将这些材料准备齐当,宁多毋缺。”
范纯礼接过看了片刻,眉头皱起来,疑惑的问道:“就这些发霉的橘子、菜籽油、草木灰、石灰石和棉花什么的,能治风寒和疮疡?”
刚浮起的喜悦烟消云散。
就这?
能药到病除的治好父翁的风寒和疮疡?
范纯礼有些失望。
陈大一道:“这个秘方不能内服,所以只能治疗疮疡,还请范兄相信在下,作为恩师的门生,岂会拿他的性命冒风险。”
范纯礼一想也是,“在下这便去让人准备。”
待范纯礼离开后,濮封胥不解的道:“陈兄,在下读书少,你莫要骗我,咱们建宁军那边可没什么用橘子治病的秘方。”
若真有,早拿出来赚钱了。
治疗疮疡一般用黄连解毒汤,效果不错,当然,还是经常死人。
陈大一掩饰道:“濮兄,道观的秘方怎么会被世人知晓?”
濮封胥半信半疑。
晚饭之前,所有材料堪堪准备妥当。
范纯礼看着眼前的这些东西,还是不怎么相信……
这些东西算个什么秘方!
陈大一安慰道:“范兄莫急,接下来在下会进行秘方炼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十日左右。”
范纯礼心思转动,暗想着甭管这秘方有没有用,关键时刻也能死马当活马医。
怪不得他悲观。
实在是这个时代因为风寒和疮疡死点人再正常不过。
何况病人还是风烛残年的花甲老翁。
问道:“陈兄,如何操作?”
陈大一早已经捋清思路,很简单:制作培养液——种菌——分离——提纯,说道:“吩咐厨房,把芋头蒸熟之后捣碎,再准备大量的淘米水一起送到这边来。”
范纯礼立即安排月华去操办。
陈大一又对范纯礼和濮封胥道:“一起来帮忙挑选合适的烂橘子。”
范纯礼和濮封胥不明觉厉,坐下一起帮忙。
陈大一一边挑一边说道:“濮兄,你今后若是驰骋沙场,少不了有受伤的风险,若是成功配制出秘方,极有可能在将来救你……”
气氛有点凝重,想活跃一下,于是补了两个字:“狗命。”
濮封胥:“……”
不会说话你就别说话。
陈大一继续道:“挑选这种,喏,就是这种长了青色霉块的,颜色越青越好。”
多制作点,有备无患。
很快挑选结束。
芋头和淘米水还没送过来,陈大一便对范纯礼道:“恩师已经上了年纪,这一次风寒和疮疡怕是会动他身体根本,待恩师痊愈后,还得让他多休息,少操劳政事了。”
范纯礼一脸无奈,“你以为在下不想?”
没用!
已经卧床了,若是自己没有完成课业,都不能去他病榻下侍候。
在父亲眼中,自己的学业比他的健康更重要。
大宋的百姓更重要!
闲聊了小半个时辰,月华把淘米水和捣烂的芋头带来,陈大一将之混合在一个大缸里,搅拌使之更为粘稠,然后分别倒进五个琉璃瓶中。
对濮封胥、范纯礼和月华道:“用羽毛把橘子上这些青色的霉粉,刮进琉璃瓶中。”
一顿操作猛如虎。
五个琉璃瓶种入了霉菌种子。
陈大一用细麻布将瓶口密封,防止蚊虫进入其中,对范纯礼道:“着人将之放到阴凉的房间,或者地窖之中也可以。”
已过中秋,正是培养霉菌的最合适的温度。
范纯礼立即让人将其搬入阴凉房间,又吩咐人十二时辰看护,然后问陈大一,“还需要准备其他东西吗?”
陈大一略一思忖,“草木灰、白醋、焦炭和菜籽油虽然可用,但恩师的身体经不起折腾,为求稳妥,我还需要制作一样东西。”
他打算手搓青霉素!
若是制作出青霉素,有很大的可能根治恩师的疮疡。
这个时代制作出来的青霉素不可能口服,更不可能输液。
因为展青霉素超标。
口服和输液都是自杀,只能外敷使用。
好在来到大宋以前,他在某书上看过手搓青霉素的教程,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制作可以外敷使用的青霉素。
芋头泥和淘米水混合作为培养液,把橘子上的青色霉粉刮入培养液中,便可培养出青霉素菌,而准备草木灰、白醋、菜籽油,则是为了提纯出没有杂质和污染物的青霉素溶液。
但提纯效果最好的还是小苏打水。
大宋没有小苏打,必须自己制作。
“时候不早了,今日先这样。”
范纯礼虽然心急如焚,但也只得作罢。
接下来几日,陈大一全身心扑在手搓青霉素这件事上。
每日定期检查琉璃瓶中的培养液。
若是长出来的霉菌出现除青色以外的其他颜色,立即倒掉重新制作,好在运气不错,虽然一直在补制,但有两瓶培养液状况良好,已经出现大面积的青色霉菌。
而陈大一在此期间,也制作出了小苏打水。
工艺倒也不难。
草木灰加入水中搅拌,用细麻布过滤,得到以碳酸钾为主的碱溶液。
加热蒸馏得到纯碱结晶。
把纯碱溶于开水中得到纯碱溶液。
同时,将石灰石捣成粉末和米醋混合,用洗净晒干的猪膀胱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利用猪膀胱把二氧化碳气体鼓入纯碱溶液的琉璃瓶中。
等待一个时辰,便可出现白色沉淀。
静置沉淀后倾倒掉上层的清液,剩余白色结晶用细麻布滤干,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便可得倒粗制的小苏打粉。
这个过程比较繁冗。
一方面是琉璃瓶子不大,需要多次制作。
另一方面,制作出来的小苏打粉含有碳酸氢钾的杂质,还需要进行多次溶解、重结晶提纯,尽可能的减少杂质。
毕竟是药用,杂质越少越安全。
而在这期间,恩师范仲淹的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负责给范仲淹开药的林郎中,无奈之下药也用得越来越重。
《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和麻黄汤都已经加量服用,但效果甚微。
范仲淹的身体终究还是太虚弱了。
中药已经难以根治。
大多时候,范仲淹都陷入昏睡之中,宛若风中烛火。
随时都可能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