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炷香后,李建成策马而回。
“大兄,如何?”
李元嘉急问。
“十一郎所言不虚,颉利确实未做好国战的准备,但要取我大唐府库九成,弥补出兵所需。”
李建成道。
“这…殿下恕臣直言,再过两月便是发俸之时,倘若朝廷拿不出钱粮,恐群臣有异。且,宋王所言我唐军与突厥军必有一战,战死将士的抚恤又该当如何?”
唐俭提醒道。
李建成深以为然,臣子为朝廷做事,将士为国而战,无外乎钱粮二字。
但眼下大唐有倾覆之危,只能事急从权。
且八九月份各地租庸调将运抵长安,只要不出意外,官员的俸禄将士的抚恤,还是能准时发放的。
“唐公无须担心,今岁的租庸调入库,紧着这两项先来,某不会让将士们的血白流。”
李建成道。
唐俭等人不再多言。
“某与颉利约定,明日于渭水便桥斩白马盟誓。不过,十一郎所言的义成公主亲信,应该在得知消息后过渭水而至。杨通事,速去通知李总管,做好迎敌准备!”
李建成吩咐道。
“喏!”
太子通事舍人杨弘礼领命而去。
“大兄,此处乃是非之地,我等速去后方的土塬上,免得被突厥骑兵波及。”
李元嘉提醒道。
“然也!”
李建成、李元嘉、宇文士及、唐俭、郑元璹等人快速撤离。
约么半个时辰。
“噔噔噔!”
隆隆的马蹄声,自渭河西南方向传来。
突厥骑兵果然渡河了!
“臣礼部尚书茂约,臣鸿胪寺卿德芳,谢宋王救命之恩!”
唐俭、郑元璹异口同声道。
若无李元嘉,他们还在渭水南岸商议对策,恐怕真要被踏成齑粉。
“唐公、郑公皆为国之柱石,大敌当前国家有难,甘愿为我李唐为这天下万民赴死,应感谢的是寡人。”
李元嘉认真道。
唐郑二人顿时挺起胸膛,宋王戴的高帽子,真让人悦心得紧。
土塬下方,约么四万突厥骑兵正向南猛冲。
此处距离长安不过四十里,骑兵瞬息可达。
“接下来,便全看李总管的了。两万五千步骑兵,对阵四万骑兵…”
李建成言尽于此,这一战不好打,甚至可以说胜算无限接近于零。
所有人屏住呼吸,静待大战降临。
渭水南岸的风,裹挟着沉重的肃杀之气。
黄褐色的土壤上,密密麻麻的突厥骑兵如黑云压境。
这时!
“杀!杀!杀!”
“呜呜呜…”
唐军的呼喊声响彻云霄,明光铠闪烁着金光,如金色鱼鳞般耀眼。
在号角声的指挥下,一次出击前行五十步【八十米】,而后停下再等第二通角声,以防阵型散掉。
军阵的首要目的是凝聚战斗力,使其却者不得独退,勇者不得独进。
两万五千名唐军,分为七军。
李靖自领中军四千人。
弩手八百人,弓手八百人,骑兵一千人,跳荡【突击兵】七百人,奇兵【机动兵】七百人】。
左、右虞侯军各三千余人,以谢叔方、薛万彻为总管。
兵种相同。
左前、右前厢军各三千余人,以冯立、李安俨为总管。
兵种相同。
左后、右后厢军各三千余人,以窦诞、段纶为总管。
兵种相同。
其中跳荡队、马军队、奇兵队为前三等。战锋队【步兵】和驻队【步兵】为后二等。
阵中身高者持弓弩,身矮者持矛,力大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刀盾。
此为六花阵,也是李靖的成名绝技,以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为内核,形成外方内圆的复合阵。
李靖的打仗方式就是,以正正之旗,以堂堂之阵碾压过去。
而李二则是,我来组成头部,兄弟们随我冲锋。
前者为正兵,后者为奇兵。
《孙子兵法·势篇》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或可解释为,堂堂之阵可保不败,机动奇兵可一击制胜。
“杀!”
突厥骑兵开始冲阵,大部分为轻骑兵,少部分为具装骑兵。
唐军这边,斥候自阵门而入,不多时中军大纛处举黑旗,并擂动战鼓,以视觉和听觉两种方式提醒众将士,敌军自北而来。
左前厢军、右虞侯军、右前厢军,做好战斗准备。
冯立与李安俨攥紧马矟,薛万彻勒紧缰绳,等待中军大纛处的旌旗金鼓。
大阵中禁止交谈和无用的呼喊,一切以旌旗金鼓为准。
不然,哪个敌军内应大喊一声,我军败了我军败了,顷刻间人心涣散,必败无疑。
苻坚攻打东晋时,降将朱序便在阵中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结果导致秦军大乱,阵型溃散而败北。
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大军阵,后面的将士是看不到前面战况如何的,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斥候来报,敌军冲至阵前一百五十步。
“咚咚咚!”
旌旗举起,金鼓擂动。
“唰唰唰!”
弩手放箭,杀伤敌军。
突厥骑兵俯下身子,用圆盾挡住头部。
“咚咚咚!”
敌军冲至六十步,弓手放箭。
“咚咚咚!”
敌军冲至二十步以内,弓弩手舍弃弓弩交与驻队,改换陌刀或长枪。
唐军不像宋军,宋军军阵中都是“纯队”,弓弩手就是弓弩手,长枪兵就是长枪兵。
原因也并非是专精一种兵器杀伤效果更好,而是宋军单兵素质低下。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唐军更像全能的特种兵,宋军则更像义务兵。
突厥骑兵冲至六花阵前,并没有傻傻的撞阵。
因为长枪兵针对的便是轻骑兵,长枪前端尖细,枪头刺伤轻骑兵后,会在惯性的作用下折断,已减少己方士兵损伤。
在唐军的作战体系中,长枪属于消耗品。
突厥骑兵自阵前向东西两翼绕阵,准备切割阵角,也就是将六花阵的一个角与主阵切割开来。
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其一,骑兵所攻击的阵角,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可以形成局部以少打多的局面。
其二,步兵在边角上攻击面为90度,并非是与骑兵平行,所以会造成攻击力分散的情况。
其三,突厥奇兵没有正对长枪冲锋,横向于步兵长枪运动,利于保护自己。
其四,突厥骑兵这种平行运动,有利于弓骑兵拉弓射箭。
左前厢军西北角和右前厢军东北角同时遭遇进攻。
突厥弓骑兵放箭,唐军盾牌盾兵防御。
几轮过后,突厥骑兵持马矟冲阵,找口子寻缝子切割合围。
这种情况下,意志不坚定的军队或者新兵,基本就慌了,阵型溃散而造成大败。
但是,关中十二军是以三万元从军为班底扩充而来,参加过李唐立国的多场大战,战斗经验极为丰富。
阵角稳住,便是拼硬实力。
唐军在等突厥骑兵体力耗尽,而突厥军要在己方体力耗尽前,将唐军阵型冲散。
“扑哧扑哧扑哧!”
“当当当!”
战场上,没人大喊大叫,都在冷漠的当好一颗螺丝钉,重复着劈砍穿刺。
沉默却又血腥。
惨烈却又真实。
突厥轻骑兵的外围是具装骑兵,专门用来凿阵,也就是突击唐军中军大纛。
大纛破了,旌旗金鼓失去作用,相当于指挥中枢被端,阵型也就溃散了。
他们在等待时机,也在节省体能。
轻骑兵一旦撕开口子,具装骑兵便会全力冲锋。
“咚咚咚!”
这时,中军再响一通擂鼓,对应的旌旗随即举起。
率先接敌的外围部队有序后撤,回阵休息整顿,内部步骑兵接应换防。
而突厥骑兵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轻骑兵死命冲锋,敌我双方绞在一起,终于撕开一道口子。
具装骑兵发起冲锋,目标中军大纛,也便是李靖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