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思考了一下,随后将头压得更低,接着表现的苦痛无比地忏悔道:
“虽然我没有歪曲原文,但这种做法本身就已经越过了我的本分。”
“我应当在一开始就把这一信件作为教务资料妥善处理,而不是用于揣测、借力和政治斟酌。”
“在这件事上,我用属世的方法处理了属灵的事务,这是我的第三个错。”
“在那日天主于我的梦中授予了我这些权利后,我便也明白我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因此,我不能辜负天主对我的信任,不管是在宗教统一上,还是在这些属灵的事务上,我都应该给予崇高的敬意,并保证再也不会有如此僭越的行为出现。”
贝卡努斯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随后继续按照惯例问道:
“那么,陛下是否愿意依靠主的圣恩,弃绝这些罪过,并重新履行您作为君王的义务?”
斐迪南答道:“我愿意。”
贝卡努斯随即说道:“请您念悔罪祷文。”
斐迪南闭眼,低声诵念:
“天主,我因得罪了您,而由衷悔恨。”
“我痛恨自己过去的懈怠与骄傲,我愿在今后常常自省,依靠您的圣恩,不再重蹈覆辙。”
“阿门。”
(PS:“阿门”一词源自希伯来语,意为“诚然”,“确实如此”或“愿如此成就”。在基督信仰中,它表示对祷告内容的确认与认同,不仅是结束语,更是一种对内心信念的表达。)
“阿门。”贝卡努斯低声应和,接着道,“愿全能的天主怜悯你,赦免你的罪,并赐你力量持守正道。”
“你将为所犯之事,在今日午间祷告时,单独留堂祈祷,并诵读《悔罪篇》第五十篇三遍,作为补赎。”
斐迪南点头:“我会。”
传统神学把因罪而赔补天主所做的善工或满全天主正义的要求称为“补赎”(satisfactio),斐迪南记得这个定义。
信徒将通过悔过、忏悔自己的罪行,借助神的宽恕来恢复与神的关系,而忏悔自己的罪行所需要做的事难度不一。
简单来说,补赎分为三类:
第一类,也是最简单的,祷告类补赎。
这类补赎通常要求信徒在一定时间内诵念特定经文,如《天主经》、《圣母经》,或诵读《圣咏》中的悔罪篇,例如第五十篇。
神父也可能要求忏悔者在晨祷、午祷或弥撒前后进行短时间的独自默祷,以此表达悔意,寻求上主的宽恕。
第二类,是行动类补赎。
这一类补赎要求信徒以实际行动弥补过失。
常见的形式包括向穷人施舍、为教会修缮出资、探访病人、安葬无主之尸,或履行先前承诺却迟迟未行的善事。
对掌权者而言,若罪行涉及职务之失,这类补赎往往带有补偿性质,借行动唤醒责任感。
第三类,最为艰难,称为苦修类补赎。
苦修包括穿粗麻衣、赤足步行、跪行至祭坛前祈祷,甚至以荆条自责身体。
虽不是每位信徒都会被要求如此严厉的补赎,但对于心硬或犯有重罪者,神父会慎重考虑采用这一方式,以使其在肉体感受中体认罪行的沉重。
在这类补赎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前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的“卡诺莎之行”了。「D-01」
贝卡努斯要求斐迪南做的,正是最简单的祷告累补赎,数量也很小,只需重复朗读三遍即可,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任何“惩罚”了。
而斐迪南在点头的那一刻,便明白了贝卡努斯的用意。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通过给予数量极少,也极其轻松的“惩罚”,也足够让斐迪南看出他的真实目的了——通过这次忏悔,迅速对斐迪南“神启”之事进行表态,支持自己对于“神启”的宣称,从而与帕兹曼尼走到同一条阵线。
随即,贝卡努斯合上了手中的祈祷书。
斐迪南见此,也随即站起身,拢了拢披肩,眼神平静。
整个流程中,他没有出现一丝慌乱,动作和语气也都恰到好处——他没有炫示虔诚,也没有故作谦卑,只是在扮演着一个他早已熟练掌握的角色。
贝卡努斯看着他,忽然轻声问道:“陛下还信我吗?”
斐迪南没有立刻回答。
他看着面前这个人——他的忏悔神父,一个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出现在教会文书和宫廷通报中的名字。斐迪南不清楚他原来的身份,也不熟悉两人过去的互动。
但在这一刻,他知道——对方是在试探他。
“您是我的忏悔神父。”他平静地说,“我自然信您。”
贝卡努斯点点头,语气仍旧平稳:“阁下,您理解错了。我问的,不是对于这个身份的信任。”
“我知道。”
紧接而来的只有短暂的沉默。
见眼前之人不说话,斐迪南便接着说了下去:“我现在正在做一件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事。所以我的话语、动作、决定,都很有可能会在很多地方显得不同。”
“这不只是由于上主在梦中对我的指引,也是我不断的学习的结果。”
“是。”贝卡努斯答道,“正因如此,我才会在这个时间见您。”
斐迪南点了点头,眼神里挂着一丝坚毅:“我不要求所有人理解我,但我希望,您能继续履行您的职责,除忏悔内容外,请您如实汇报给耶稣会。”
贝卡努斯沉默片刻,最终低下头,答道:“我会的。只要您仍在教会体系之内,只要您遵守您对帕兹曼尼总主教的承诺,我保证会尽我所能。”
斐迪南说:“那便足够了,耶稣会那边,劳烦您和帕兹曼尼总主教了。”
贝卡努斯轻轻鞠了一躬,转身走向门口。在门前,他停了一下,转头说了一句:“愿主与您同在。”
“也与您同在。”斐迪南答道。
门缓缓关上,房间恢复了寂静。
直到这时,斐迪南才站起身,望向身后的窗户。
窗外,晨光已经完全洒落在对面的钟楼上,泛出淡淡的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