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提李牧头脑内的颅内风暴。
梦雅已经进入了碧水银沙人流量最多的深圳聊天室。
她是语音聊天室的老玩家,在频道内拥有一定的权限,是一位蓝马甲管理员。
按照现在聊天室的规矩,在管理员上麦开始喊抢麦后,成员可以按f2抢麦,根据抢麦的速度分先后,每人可以上麦讲两分钟。
上了麦的成员,可以聊自己来自哪来,有什么爱好,交友,网恋都可以。
抽象一些的,也有上了麦后直接骂人骂两分钟的。
好上一些的,则是妹子给大家唱上一首歌。
梦雅是聊天室的常客,又是一位声音好听的妹子,混了一个小有权限的管理员职位。
正好,聊天室内轮到了一轮发言结束后的空档。
她当即抢麦道:“嗨嗨嗨,大家好,我是梦雅。”
【是梦梦,梦梦给大家唱歌啊】
【啊,mm声音好好听】
【mm你是哪里人?gg是燕京人】
当梦雅在频道里讲话后,频道里密密麻麻刷出几十条评论。
梦雅继续道:“今天,我占用大家两分钟时间,给大家讲一讲,我朋友的故事。”
“我朋友呢,是一位医生,几年前,医院里有一个跨国际交流的活动,他被外派去以色列成为了一位国际医生。”
【以色列?以色列人是不是都很聪明?】
【朋友?是男是女?】
【梦梦听口音像广东那一边的】
梦雅不理会不断冒出的发言,声音清脆的继续讲述。
在两分钟倒计时,梦雅俏皮一笑道;“啊,时间过的好过,上麦时间快到了。”
“我朋友把后续的故事写到了短书网,想去看的朋友可以去短书网看哦。”
“我就不耽误大家时间了,祝大家玩的愉快。”
……
“愉快不了一点儿。”
燕京央视总部,下属的一处分部中,一位青年男子穿着领克,趁着上班时间摸鱼,把短书网上的故事都给看完。
他摇头失笑。
在一周前,他上班摸鱼时,听了一位声音好听的妹子蛊惑,记住的短书网,这几天抽空把两本故事都给看完。
他中招了,这满满的都是商业运作嘛!
包凡感叹,这短书网的幕后老板真是一位聪明人。
出于记者的敏锐,包凡特意调查了一番短书网,这一调查,真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图书营销方式。
现在的线下图书推广方式是,参加某某比赛,拿到奖项,请名家写书腰,炒作明星作者。
简而言之,线下图书的营销是围绕着作者本人为主。
这个作者是名家啦,比如莫言,余华,这位作者有争议啦,比如郭小四,韩寒。
很少有书是围绕书的内容做营销。
因为一本书的内容太过于广阔,以内容为营销点,不够直观。
短书网的营销打破了这一点。
首先,上边的短故事,每一篇只有寥寥几万字。
这要是换在图书出版业,几万字的故事,除非你是名家,不然谁给你出书?
十来个短故事集合在一起,出一本短篇集还差不多。
但因为互联网的特性,这成了可能。
并且,包凡最为佩服的一点是根据短文故事的新推广方式。
图书营销的主体,从人变成了内容。
特别是第一篇短书,我的妻子黑洁这本小说。
包凡很是怀疑,这一位作者是先想到这个噱头,再根据噱头创作故事。
是的,包凡根本就不信,这是真实的故事。
他敢笃定,这个故事九假一真,大部分是纯虚构的。
因为这推广的太过于精妙。
把人骗进来的开头,吸引人注册的节点,付费的节点。
这背后没有虚构成份鬼才信!
谁家好人的人生故事,刚好这么一波三折啊?
至于,把他骗进来的第二个故事,中东行,包凡就不看好了。
如果说,我的妻子黑洁是九假一真,中东行的故事就是完全虚构。
包凡猜测着,这一位作者是想通过反权威,戳破大众的某一个固定认知,以此来引发争吵,获得流量。
但是,太危言耸听了。
人家背后可是有一个好爸爸。
中东还能报复美利坚?
包凡看了眼电脑屏幕上的时间,现在是2001年9月11号,晚上6点。
下班时间到了。
‘哗啦’
包凡站起身来,撞到椅子,就要回到员工宿舍去小酣一把。
‘啪啪啪’
这时,走廊里传来一阵又快又重的皮鞋声。
只见新闻中心的主任一脸喜色,来到办公室,说道:“大家先别走,”
主任整理了一番表情,让自己变的严肃。
他咳嗽一声说道:“大家都留下来加班。”
“你们看新闻,随便找一家门户网站,看头版头条新闻。”
办公室里一阵哀鸿遍野。
包凡在心里暗自吐槽了一番主任后,坐回椅子上。
他随意打开一个门户网站。
网易新闻-头版头条-转载-纽约时报
【战争行为!】
四架民航客机被劫持,纽约世贸中心遭受撞击!
嗯?!
在现场的记者们哪一位不是记者里的精英,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
但,这种场景,他们还真没见过。
到处当世界警察的美利坚,居然遭受了恐怖袭击。
亢奋,躁动,狂喜多种情绪混合,在众人脸上交替出现。
包凡福灵心至,打开短书网,中东行,故事的最后一段。
【中东在积蓄着一股愤怒】
【迟早有一天,这一股怒火,将在美利坚上空熊熊燃烧】
预言?
巧合?
等等,这故事该不会是真实的吧?
真有一位主人公,在中东当国际医生?